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陰滓盡除,則屍氣滅而命根猝斷。陽神成象,則凡體死而魂魄俱空。”到這個境界講得很明白了,這五陰境界“陰滓盡”,成為純陽的境界。“屍氣滅”,肉體上的屍氣沒有了,我們出的汗和口腔一切的味道,都是屍體的氣味。不過現在我們沒有死叫做活死人,我們活一百年就是一百年在等死。屍體淨化了,身上的所謂寄生的三屍蟲也沒有了。所以到這個時候,身心的五陰滓子就乾淨了。後天的命根“猝斷”,一下子斷了,斷了不是沒有命了,是後天生死的這個命根斷了。

  “陽神成象”,成為純陽之體,這個“陽神”不是道書上畫的,出來一個嬰兒,那是想像的境界,實際上那還是獨影境界。你們看《楞嚴經》就知道,叫做“法塵分別影事”,是一個意識投影,沒有思想。因為人有我相我見,這個我相我見在清淨的時候的一種投影,叫做陰神。

  那麼“陽神”是什麼東西呢?是不是身外有身呢?可以有,但是真正的陽神不一定有身。這一步工夫要到時候才知道,現在只告訴大家一句,不一定有身,也可以有身。道家一句話形容,“散而為炁,聚而成形”。一念要它有身就有身,要它空就空,所以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到這個境界才是“陽神成象”。“則凡體死”,於是我們凡夫的這個身心性命死了,“魂魄俱空”,凡夫生命的魂魄都空了,也就是心理精神的靈魂,與肉體四大的精力的魄空了。

  “故曰,氣索命將絕,體死亡魂魄”,修道到達這個境界時,智慧不夠、定力不夠、魄力不夠的人,就有“氣索”之象,好像自己斷了氣要死了,自己都嚇住了。所以如果不是真正有道之士,往往在這裡失敗了,這個是“氣索命將絕”。所以有時候覺得是入定,其實是昏沉;有時覺得空,有時覺得像是死亡,其中的界限,陰陽之差別就在於智能的抉擇。“體死亡魂魄”,這個肉體凡軀空掉了,魂魄在交換。

  道來時的現象

  朱雲陽祖師形容,“關尹子所謂一息不存,道將來契,正此時也。”關尹子是老子的第一個徒弟,當時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到西域去,就是現在所講的絲路。他要出關時是偷跑的,也買不起馬,騎了一條青牛。關尹子是函谷關的官員,早晨起來向東方看見有紫氣東來的瑞相,知道今天定有聖人過關。結果看到一個老頭子,眉毛鬍子頭髮都白了,騎的青牛也不肥,也沒有出境證,他就把老子扣留了。老子為他寫了一部《道德經》。關尹子得了這一部書,也沒有辭職就走了,去修道了。在後來關尹子的道書中講,“一息不存,道將來契”,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不存,斷了氣一樣!他說這個時候道才來,契就是契合。到了真空的境界,雜念自然也空了,自己的呼吸停掉了,就像死掉一樣,這時拿雞毛或很薄的紙,放在鼻孔下都不會動。朱雲陽批註“正此時也”,他說關尹子講的這兩句話,就是描寫“道將來契”時候的境界。

  這一段是乾坤大交,上面坎離相交講過了,修道到這個境界還早得很呢!現在的人有一點工夫就不得了啦,好像馬上變成聖人了,我講那是“剩”人,多餘的那個剩。我覺得學佛修道先要學做人,以儒家的東西為基礎。儒家注重敬,而得少為足,一點工夫一點見解就自滿了,這是不敬,對自己不尊重。不敬的人就不會謙虛,敬謙是連著的。

  “至於伏煉久久,絕後再蘇,心死神活,而鼎中之丹圓滿,光明塞乎太虛矣。”這一段學佛的朋友要注意,好像道家與佛家不同,其實是一樣的。佛在《楞嚴經》上有幾句話,“脫黏內伏”,脫開了,解脫了,“伏歸元真”,歸到一切都沒有了,靜下來了,“發本明耀”,才能夠明心見性。有些青年同學喜歡參禪,禪宗不是隨便談的,也是要真工夫的,到達這個時候明心見性,自性的曙光才流露出來,也就是道家這一段。這裡所引用的,多半也摻雜了佛家的語句。“伏煉久久”,伏歸元真鍛鍊,所謂鍛鍊就是修持,再修下去,“絕後再蘇”,大死一番,這個階段人就像死了一樣。所以這個時候需要閉關,閉關就是任何外緣都斷絕了。“心死神活”,凡夫的妄想心死掉了,一切欲望求名求利的各種心思都沒有了,男女飲食這些凡夫俗念,也統統死光了。先天的元神比後天的心神還要靈敏,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就是“心死神活”的情形。

  這個時候,我們這個父母所生的軀體當然沒有死,但是每個細胞都變化了,整個脫胎換骨,這時的軀體就叫做鼎。“而鼎中之丹圓滿,光明塞乎太虛矣。”所謂精氣神都改變了,怎麼講法呢?大概就是這樣吧!反正我不是神仙,也不知道,只好根據字面來講。這個所謂“丹”並不是有形的,說它無形嘛,它有這個作用,硬是像有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你說它空啊,它是有!你說它有,它又是空的!這是真實的“丹”的境界。完全圓滿了,“光明塞乎太虛矣”,也不是有相的光明,但是也不是無相的光明,所以一講空啊有啊都不對了,連老子也講不清楚,佛也講不清楚,只好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最後也只好如此了。這個時候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落到一邊都不對;只好說中道,可是你拿到一個中道又錯了。

  所以他下面說,“豈非色轉更為紫,赫然稱還丹乎”,這兩句是《參同契》的原文,他說這個時候,顏色轉變了,並不是真的紫色。我們曉得顏色到了最高是變紫,紫過了就變黑。紅橙黃綠藍靛紫到了最後,又變成黑,黑盡又變白了。所以講到奇門遁甲,講到九宮的變化,有一派學陰陽看風水的叫做看紫白,一白二黑三碧四綠等等,紫就是代表最高的陽九之數。“赫然稱還丹乎”,“赫然”這兩個字形容陽氣,古人所謂“至陽赫赫”,赫赫是光明,太強烈了,你看到都要害怕的;“至陰肅肅”是古文形容陰境界,到了真正的陰境界也是非常莊嚴的氣象。所以至陰至陽都是了不起,不過兩個感受的境界不同。這個形容詞不能亂下的,所以這個時候“赫然還丹”。

  下面講“金丹本乾家所出,還歸於乾,故稱還丹。色轉紫者,取水火二炁,煅煉而成也”。這兩句話是解釋魏伯陽的原文,道家為什麼稱為九轉還丹?許多元明以後的道家,把九轉還丹只抓住一個“九”,打坐從背上通前面,轉了九圈了。學《易經》就曉得,“九”是陽數之極,還丹並不一定轉九次,陽極是轉到了純陽的境界,回到本位叫還丹。現在他解釋什麼叫還丹,“金丹本乾家所出,還歸於乾,故稱還丹”,“乾”字代表宇宙代表性命本體,我們修道練出來的自性光明,這個丹不是你修得來的,而是我們生命本來有的,因為被後天的欲望、煩惱、妄想遮蓋,所以要修道,把這些後天污染清除,自性生命的本有就出來了,叫做還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