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防止泄漏的方法
“此時當用固濟之法,深之又深,密之又密。直到虛極靜篤,一點真陽之炁,方不泄漏。”到這一步更難了,又重新迴轉來,一上一下就是一升一降,同地球物理一樣。像前兩天很悶快下雨了,古人的詩“萬木無聲知雨來”,萬木包括了草,夏天的天氣悶得連草都不動,一點氣流都不動,悶極了,地心的蒸汽要上來了,所以“滃然上升”。地心的蒸汽上來,一衝到上面剛好碰到虛空中有冷氣團,冷熱一結合,下降就變成雨了。修道也是這樣,這個甘露下降時,自己自然會“吸、舐、撮、閉”,不是要你有意去做。所以奇怪就在這裡,是你身體這個生命,到那個時候都自然會動起來,自然曉得吸,自然曉得舐。口在這裡開了,吃天地的東西,下面自然湊攏來了,前面自然就關閉了。男女都一樣,自然的,不要你指揮它,這是生命的功能、本能。
這樣“送歸黃庭”,到中宮來。此時最難啦!這個時候要能不漏,這並不是指睡夢不遺。“此時當用固濟之法”,什麼法子他沒有講,總之用方法堅固起,絕不能漏,要六根不動,要六根大定。如果突然告訴你股票大跌了,你當然要下座了,那早漏掉了。這個所謂“固濟之法”,“深之又深,密之又密”,封固了六根不動,“直到虛極靜篤,一點真陽之炁,方不泄漏”。前面已經講過,這又是第二層了,所以“九轉還丹”,道家就是這樣轉,並不是說你把氣從背下面上來,到前面一轉,轉了幾圈就打通了,那不是的。
“故曰,固塞其際會,務令致完堅。”原文講固濟,就是“固塞其際會”,堅固身體與外際的關係,不交感了,必須使它極堅固,這個時候要閉關了。修行人真正閉關是這個時候,普通人一般講閉關是沒有資格的。“固塞之極”就是六根不漏了,“一陽動於九地之下”,陽氣又在下發動,“形如烈火”,這個時候厲害了,密宗翻成“拙火”,也叫“靈力”,顯教就是先得四加行的煖。其實佛法的修持都有,顯教佛經上都告訴你了,不過一般解釋經典的法師不講工夫,所以批註不同。這個“形如烈火”是煖了,拙火發動了,這股力量衝出來,沒有辦法叫它靜止。
體內龍吟虎嘯
“斬關而出,正子時一到,亟當發真火以應之。”這個才叫做“正子時”來了,這裡不是“活子時”,是真正自己生命當中的“正子時”,一陽來復,一陽初動。那麼,要“發真火以應之”,這就難了。假火是物質之火,我們身上的火在哪裡?佛家有時候叫“三昧真火”。“三昧”是定中的境界,這個真火發動了。有些修密宗觀想火光,結果觀得一身都發燙,以為自己拙火動了,那是很糟糕的,是病相。究竟什麼才是真火呢?我首先給大家講別家的批註你就了解了。《楞嚴經》上說“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就是這個東西。所以“真火”就是“真念”,上面不是用真意嗎?這個地方叫真火,就是有念無念之間出來的那個火力。這個火力,叫他熱力也可以。火力哪裡來的呢?你看到打鐵的拉風箱,用風去吹動那個火,所以這個時候,有形的來往,就是練氣了。
“霎時乾坤闔辟,龍虎交爭”,那個境界大得很,整個的下部、頭頂都在動,那硬是動!都打開,全身都有震動的現象,山崩地裂一樣,怕人得很。膽子小一點的話,在這裡就倒了,這叫修逃,趕緊逃避了。很多人打坐有一點境界就嚇死了,不敢坐了。“乾坤闔辟”,“闔辟”就是一吸一撮一樣,開合很大。“龍虎交爭”就是有爭戰之相。
“便有龍吟虎嘯之聲”,“龍吟虎嘯”,自己內在硬是有龍吟,聲音大得很,但是坐在旁邊的人不知道。裡面的聲音如雷,有時腦子像打雷一樣,整個的震動了,會嚇死你,人都昏了。下面的氣也在動,上面又龍吟,這些都是實在境界。現在有些人打打坐,腦後聽到煮飯水燒開了一樣吱吱叫,那個不算,不過已經不錯了。伍柳派的道家叫做“腦後鷲鳴”,這個沒有什麼了不起,是氣脈通過後腦玉枕,沒有走通的關係,那個不是“龍吟虎嘯”。現在迴轉來講“龍吟虎嘯”,那就大了,這個時候所謂真火發動,“故曰,炎火張於下,龍虎聲正勤”,這是一步一步工夫,他講到這裡又停掉了。所以丹經道書之難懂,他不告訴你;不是不告訴你,是你自己會了,所以下面不講了。你說他講了沒有?
文火武火配合烹藥
“大藥初生,用文火以含育之”,這個時候念頭要清淨,用文火了。文火就是小小的火慢慢地燉。先用文火,再用武火,“方得升騰而出爐”,這個時候才能由下向上走。這中間好像沒有答覆,但又答覆了你,裡頭很多問題。為什麼這些古人所謂祖師們,寫到這裡好像都很捨不得講一樣?因為很難形容,很難講!任何一個字下錯了都害死人,後人都會執著那個境象,所以不願把人家教錯了路,寧可簡化而不宣。不像現代人的著作都是吹牛的,自己還沒有三分成就,就講成十分八分了,都是亂騙人。古人不會的,尤其這些叫做傳天地的正道,絕不敢亂來。但是剛才我講過,你要熟讀丹書才懂,因為他散開了,在別的地方已經說了。
“大藥既生,用武火以煅煉之,方得結實而歸鼎。故曰,始文使可修”,開始用文火烹煉,“終竟武乃成”,到了真陽之炁一動,就要武火來了才成功。“此中火候,不可毫髮差殊”,這個火候差一點都不行,難之又難。“當用文而失之於猛,則火太炎矣”,如果該用文火的時候,你用武火來,把它燒焦了。“當用武而失之於弱,則火太冷矣”,應該用武火的時候,你結果用文火,太冷。其實不要說這個,平常大家打坐做工夫修道,也要文武雙全的。有時候要動,不一定死坐的,所以我叫你們要運動,太極拳太文火了,有時候要少林拳武火一點。有時候,你該用文火的時候就要靜,一動一靜之間要能掌握好。印光法師是講淨土宗念佛的,但是他警告後人的話倒蠻對,“動以修身,靜以修心”。
“必相其寬猛之宜,調其寒溫之節,方能得中。”這個“相”字要當動詞來看,不是現象那個“象”。“相”是輔助,他的意思是這個時候,我們要輔助自己的工夫。“寬猛”,拿政治來比方,有時候法網要管理得嚴,這是猛;有時候要寬大。這“寬猛之宜”,該放鬆的時候放鬆,該修整的時候修整。“調其寒溫之節”,該冷該熱,等於冷氣要曉得調整,不然太冷了,得了冷氣病也不對。曉得調整,“方能得中”,完全對的時候,就中節了。
“故曰,候視加謹密,審察調寒溫。子時從尾閭起火,應復卦,一陽初動,是為天根。”為什麼講子時呢?一陽來復,陽是從下部發生的,“從尾閭起火”,實際上就是從海底、尾閭、會陰穴這個地方發生。“應復卦”,拿《易經》的卦象來講就叫做復卦,一陽來復。“一陽初動”叫做“天根”,從下面來。我們修道人的性命就是靜到極點時從下部動。其實何止修道,每個人也都是這樣,生病就要休息,常常中醫、西醫都不管這一套了。我看到人家生病,第一個吩咐注意這個問題。有人生病躺在醫院快要好時想回家,因為精神好了,性的慾念衝動,要回去玩玩了,都是這樣死的。有些病也是那麼得的,有些人,我問他怎樣得病的,他說不知道。其實就是在做愛時得的,這叫高興快活的死,就是這個道理。
“此時當用固濟之法,深之又深,密之又密。直到虛極靜篤,一點真陽之炁,方不泄漏。”到這一步更難了,又重新迴轉來,一上一下就是一升一降,同地球物理一樣。像前兩天很悶快下雨了,古人的詩“萬木無聲知雨來”,萬木包括了草,夏天的天氣悶得連草都不動,一點氣流都不動,悶極了,地心的蒸汽要上來了,所以“滃然上升”。地心的蒸汽上來,一衝到上面剛好碰到虛空中有冷氣團,冷熱一結合,下降就變成雨了。修道也是這樣,這個甘露下降時,自己自然會“吸、舐、撮、閉”,不是要你有意去做。所以奇怪就在這裡,是你身體這個生命,到那個時候都自然會動起來,自然曉得吸,自然曉得舐。口在這裡開了,吃天地的東西,下面自然湊攏來了,前面自然就關閉了。男女都一樣,自然的,不要你指揮它,這是生命的功能、本能。
這樣“送歸黃庭”,到中宮來。此時最難啦!這個時候要能不漏,這並不是指睡夢不遺。“此時當用固濟之法”,什麼法子他沒有講,總之用方法堅固起,絕不能漏,要六根不動,要六根大定。如果突然告訴你股票大跌了,你當然要下座了,那早漏掉了。這個所謂“固濟之法”,“深之又深,密之又密”,封固了六根不動,“直到虛極靜篤,一點真陽之炁,方不泄漏”。前面已經講過,這又是第二層了,所以“九轉還丹”,道家就是這樣轉,並不是說你把氣從背下面上來,到前面一轉,轉了幾圈就打通了,那不是的。
“故曰,固塞其際會,務令致完堅。”原文講固濟,就是“固塞其際會”,堅固身體與外際的關係,不交感了,必須使它極堅固,這個時候要閉關了。修行人真正閉關是這個時候,普通人一般講閉關是沒有資格的。“固塞之極”就是六根不漏了,“一陽動於九地之下”,陽氣又在下發動,“形如烈火”,這個時候厲害了,密宗翻成“拙火”,也叫“靈力”,顯教就是先得四加行的煖。其實佛法的修持都有,顯教佛經上都告訴你了,不過一般解釋經典的法師不講工夫,所以批註不同。這個“形如烈火”是煖了,拙火發動了,這股力量衝出來,沒有辦法叫它靜止。
體內龍吟虎嘯
“斬關而出,正子時一到,亟當發真火以應之。”這個才叫做“正子時”來了,這裡不是“活子時”,是真正自己生命當中的“正子時”,一陽來復,一陽初動。那麼,要“發真火以應之”,這就難了。假火是物質之火,我們身上的火在哪裡?佛家有時候叫“三昧真火”。“三昧”是定中的境界,這個真火發動了。有些修密宗觀想火光,結果觀得一身都發燙,以為自己拙火動了,那是很糟糕的,是病相。究竟什麼才是真火呢?我首先給大家講別家的批註你就了解了。《楞嚴經》上說“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就是這個東西。所以“真火”就是“真念”,上面不是用真意嗎?這個地方叫真火,就是有念無念之間出來的那個火力。這個火力,叫他熱力也可以。火力哪裡來的呢?你看到打鐵的拉風箱,用風去吹動那個火,所以這個時候,有形的來往,就是練氣了。
“霎時乾坤闔辟,龍虎交爭”,那個境界大得很,整個的下部、頭頂都在動,那硬是動!都打開,全身都有震動的現象,山崩地裂一樣,怕人得很。膽子小一點的話,在這裡就倒了,這叫修逃,趕緊逃避了。很多人打坐有一點境界就嚇死了,不敢坐了。“乾坤闔辟”,“闔辟”就是一吸一撮一樣,開合很大。“龍虎交爭”就是有爭戰之相。
“便有龍吟虎嘯之聲”,“龍吟虎嘯”,自己內在硬是有龍吟,聲音大得很,但是坐在旁邊的人不知道。裡面的聲音如雷,有時腦子像打雷一樣,整個的震動了,會嚇死你,人都昏了。下面的氣也在動,上面又龍吟,這些都是實在境界。現在有些人打打坐,腦後聽到煮飯水燒開了一樣吱吱叫,那個不算,不過已經不錯了。伍柳派的道家叫做“腦後鷲鳴”,這個沒有什麼了不起,是氣脈通過後腦玉枕,沒有走通的關係,那個不是“龍吟虎嘯”。現在迴轉來講“龍吟虎嘯”,那就大了,這個時候所謂真火發動,“故曰,炎火張於下,龍虎聲正勤”,這是一步一步工夫,他講到這裡又停掉了。所以丹經道書之難懂,他不告訴你;不是不告訴你,是你自己會了,所以下面不講了。你說他講了沒有?
文火武火配合烹藥
“大藥初生,用文火以含育之”,這個時候念頭要清淨,用文火了。文火就是小小的火慢慢地燉。先用文火,再用武火,“方得升騰而出爐”,這個時候才能由下向上走。這中間好像沒有答覆,但又答覆了你,裡頭很多問題。為什麼這些古人所謂祖師們,寫到這裡好像都很捨不得講一樣?因為很難形容,很難講!任何一個字下錯了都害死人,後人都會執著那個境象,所以不願把人家教錯了路,寧可簡化而不宣。不像現代人的著作都是吹牛的,自己還沒有三分成就,就講成十分八分了,都是亂騙人。古人不會的,尤其這些叫做傳天地的正道,絕不敢亂來。但是剛才我講過,你要熟讀丹書才懂,因為他散開了,在別的地方已經說了。
“大藥既生,用武火以煅煉之,方得結實而歸鼎。故曰,始文使可修”,開始用文火烹煉,“終竟武乃成”,到了真陽之炁一動,就要武火來了才成功。“此中火候,不可毫髮差殊”,這個火候差一點都不行,難之又難。“當用文而失之於猛,則火太炎矣”,如果該用文火的時候,你用武火來,把它燒焦了。“當用武而失之於弱,則火太冷矣”,應該用武火的時候,你結果用文火,太冷。其實不要說這個,平常大家打坐做工夫修道,也要文武雙全的。有時候要動,不一定死坐的,所以我叫你們要運動,太極拳太文火了,有時候要少林拳武火一點。有時候,你該用文火的時候就要靜,一動一靜之間要能掌握好。印光法師是講淨土宗念佛的,但是他警告後人的話倒蠻對,“動以修身,靜以修心”。
“必相其寬猛之宜,調其寒溫之節,方能得中。”這個“相”字要當動詞來看,不是現象那個“象”。“相”是輔助,他的意思是這個時候,我們要輔助自己的工夫。“寬猛”,拿政治來比方,有時候法網要管理得嚴,這是猛;有時候要寬大。這“寬猛之宜”,該放鬆的時候放鬆,該修整的時候修整。“調其寒溫之節”,該冷該熱,等於冷氣要曉得調整,不然太冷了,得了冷氣病也不對。曉得調整,“方能得中”,完全對的時候,就中節了。
“故曰,候視加謹密,審察調寒溫。子時從尾閭起火,應復卦,一陽初動,是為天根。”為什麼講子時呢?一陽來復,陽是從下部發生的,“從尾閭起火”,實際上就是從海底、尾閭、會陰穴這個地方發生。“應復卦”,拿《易經》的卦象來講就叫做復卦,一陽來復。“一陽初動”叫做“天根”,從下面來。我們修道人的性命就是靜到極點時從下部動。其實何止修道,每個人也都是這樣,生病就要休息,常常中醫、西醫都不管這一套了。我看到人家生病,第一個吩咐注意這個問題。有人生病躺在醫院快要好時想回家,因為精神好了,性的慾念衝動,要回去玩玩了,都是這樣死的。有些病也是那麼得的,有些人,我問他怎樣得病的,他說不知道。其實就是在做愛時得的,這叫高興快活的死,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