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在做功夫方面來說,“現觀”就是現量境的止觀法門。現量境是唯識學的名詞,唯識分現量、比量、非量。現是呈現出來;量是境界,是現狀。這個量字譯得實在高明,我們整個宇宙山河大地,都是阿賴耶識的現量。現量就是呈現出來,中間沒有加分別作用,是直接的呈現那個現量。比如說,我們意識的現量,就是禪宗六祖經常講的“無念”境界,也就是第六意識現量最重要的一個初步現象。所以三際托空,是意識現量的明了意識清明的這一念,沒有雜念,也沒有妄想。比如當我們早晨睡醒,眼睛還沒有張開時,心裡頭也沒有思想,既沒有生氣,也沒有高興,剛剛睡醒的那一剎那,那個就是意識的現量。一下子,我醒了,現在幾點?要上班了等等,意識分別就起來了,這分別意識叫作比量。凡是妄想、思考、分別都是比量。非量則是幻想境界,精神狀態境界。
另外還有一個聖教量,就是大家學佛修道,在腦子裡想的。比如怎麼樣達到三昧啊!怎麼開悟、明心見性啊!般若啊!這些觀念都是聖教量。是聖人教化下來的,你接受了,就有這個思想。所以你懂得佛學,理論講得再好,也不過是聖教量。這個理是佛的理,不是你的,你不是佛。
現觀呢?禪宗的一句話:前念不生,後念不起,當念即空,這是“現觀”。現觀般若,現觀清淨,但這現觀只是觀空的一面,真空所起的妙有,又另當別論。真空妙有的道理,在現觀莊嚴論的修法中,都包括進去了,不過它非常注重四加行。
南懷瑾全集
上一頁 目錄頁 下一頁
俠客中國 南懷瑾全集 張載制書
上一頁 目錄頁 下一頁
第二十三講
內容提要
幻相和眼通
四加行位
聲聞乘的四加行
獨覺乘的四加行
八萬四千對治
習氣次第斷過
大般若大火炬
大乘的三有和涅槃
把握行蘊
有同學問關於吃肉的事。
每逢有虔誠的信仰,又真誠懇切地用功時,稍稍一上路,自然就有這個現象,就是一吃到肉馬上受不了;或一聞到肉味,一看到肉也會受不了。照佛教的道理,這是善根發起,功德的成就。久而久之,如果修持一鬆懈下來,就又想吃肉了,這是心不堅、不用功的關係。
宜蘭山上有一首神仙題的詩: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雲裡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
修仙修道能否成功,只看用心堅固不堅固,這是基本問題。
又有人問,眼睛一閉,前面有許多幻境,久久不能超越這個境界,如何解決?
當氣脈通過後腦玉枕關時,有些人因為營養不良,就會發生種種問題。有人眼睛發紅,有人產生類似白內障的情形,只要有信心,一通過了就好了,而且眼睛比以前還要好。氣脈到了玉枕關,將通未通之際,就發生很多現象,只看到幻境還算是普通的,有些人連牆壁都看透了,發起天眼通。在這種情形之下,神通跟神經是兩兄弟,當各種幻境都來時,不是去不掉,而是我們在玩弄它,連自己也不知道。如有很想去掉它的這個心,不是被它轉了嗎?執著了嘛!只要一切不理,慢慢連腦袋都忘掉,就好了。然後又轉入另一個新境界,不會再看到幻相,而是看到身體內外一片亮光。久而久之,自己心臟血液流動的情形,也都看得很清楚,不用去照X光了。可是不要把它當成眼通,當眼通就著魔,不當眼通就差不多要通了。所以不要想辦法去除掉它,如果道理不清楚,還要執著這個境界,幻境就會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是眼睛機能衰退或疲勞,這是吃點補眼的藥物會有好處的。
現在繼續上次所講的。
“現觀莊嚴論”與“瑜伽師地論”有密切關係,尤其它偏重於修持和四加行方面。密宗黃教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及略論,也都是根據這個系統而來的修持方法。所以修密宗黃教,乃至其他密宗各教派,不論是基本的理,或者修證,都是依此。事實上,這幾部論都是顯密各派修證的寶典,都非要搞通不可。
現觀莊嚴論卷一,一切相智品第二(對四加行的方法加以解釋):
如是四加行道中,由是見道智火之前相,故名曰暖。
四加行的修法,由於先要求見道,就是禪宗所說見地,真見到性空。但這個見不是眼睛看見的見,是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楞嚴經告訴我們,“能見”見到“所見”時,見道的那個時候,那個見道的“見”,不是眼睛看到的那個見。能見、所見的都離開了,不是我們現在想像的眼睛看到了道,或者是理上所能了解的情況。
見道智火之前相,就是快要見道以前,將要見道那一剎那間,發起了暖地。這也是作學術教理的解釋,換句話說,真見道時,如禪宗一些大德們的自述,在剎那之間,轟的一悟!出了一身大汗,這就是四加行的初步暖相來了。
由諸善根不被邪見所動,故曰頂。
這時再進一步,配合行。禪宗百丈禪師有一句話:見道的人“不異舊時人,只異舊時行履處。”表面上看起來,悟了道的人還是原來那個人,可是他的心理思想行為,做人處事的道德標準,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不刻意求善,而自然合於善。為求善而行善是痛苦的行為,那是“戒行”,是難行而且是勉為其難的行,所以守戒有功德,值得讚嘆!見道的人不談守戒,但是一切自然在戒行之中,諸善根不被邪見所動,這是頂相。
由滅惡業所感生之惡趣,及於真空性遠離怖畏,故曰忍。
自然的滅掉一切惡業所感應而生的惡趣。這句話嚴格地講起來,問題大得很。換句話說,由於過去惡業所造、所感應,在這一生會有惡趣現象。這個“趣”,就是向六道輪迴的趣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許多人因惡業所感,他的現生,或衰老時,或臨死前,已呈現了將去那一道的現象。還有些人的惡趣向,在夢中呈現,各種各樣多得很,佛經裡頭都會講到。
見道到暖地、頂地的人,定力仍是不夠。因為定力不夠故,有時正在定中,惡趣現前,會產生恐懼。比如大魔境現前,平常你們不會怕,但在那個時候會怕起來。忍就是定力很堅固,有堅忍、截斷的意思。第二句話講真空性的恐怖,我們學道就是想見空,為什麼見空又恐怖呢?很多人會這樣,所以金剛經教你福德要夠,如果福德不夠,你見到自己的空性會害怕。大家天天想修道,修道人第一個要守得住寂寞。人生的最高修養是守得住寂寞,能欣賞得了淒涼,修道人面對淒涼的境界,會覺得很舒服。如果忍不住寂寞,守不住淒涼,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尤其修道,根本就是修寂滅,寂滅來了,你守不住了,這不是背道而馳嗎?這個地方非要“忍”,遠離空的恐怖,這是真“忍”。
由是見道之親因,一切世間法中最為第一,故名世第一法也。
另外還有一個聖教量,就是大家學佛修道,在腦子裡想的。比如怎麼樣達到三昧啊!怎麼開悟、明心見性啊!般若啊!這些觀念都是聖教量。是聖人教化下來的,你接受了,就有這個思想。所以你懂得佛學,理論講得再好,也不過是聖教量。這個理是佛的理,不是你的,你不是佛。
現觀呢?禪宗的一句話:前念不生,後念不起,當念即空,這是“現觀”。現觀般若,現觀清淨,但這現觀只是觀空的一面,真空所起的妙有,又另當別論。真空妙有的道理,在現觀莊嚴論的修法中,都包括進去了,不過它非常注重四加行。
南懷瑾全集
上一頁 目錄頁 下一頁
俠客中國 南懷瑾全集 張載制書
上一頁 目錄頁 下一頁
第二十三講
內容提要
幻相和眼通
四加行位
聲聞乘的四加行
獨覺乘的四加行
八萬四千對治
習氣次第斷過
大般若大火炬
大乘的三有和涅槃
把握行蘊
有同學問關於吃肉的事。
每逢有虔誠的信仰,又真誠懇切地用功時,稍稍一上路,自然就有這個現象,就是一吃到肉馬上受不了;或一聞到肉味,一看到肉也會受不了。照佛教的道理,這是善根發起,功德的成就。久而久之,如果修持一鬆懈下來,就又想吃肉了,這是心不堅、不用功的關係。
宜蘭山上有一首神仙題的詩: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雲裡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
修仙修道能否成功,只看用心堅固不堅固,這是基本問題。
又有人問,眼睛一閉,前面有許多幻境,久久不能超越這個境界,如何解決?
當氣脈通過後腦玉枕關時,有些人因為營養不良,就會發生種種問題。有人眼睛發紅,有人產生類似白內障的情形,只要有信心,一通過了就好了,而且眼睛比以前還要好。氣脈到了玉枕關,將通未通之際,就發生很多現象,只看到幻境還算是普通的,有些人連牆壁都看透了,發起天眼通。在這種情形之下,神通跟神經是兩兄弟,當各種幻境都來時,不是去不掉,而是我們在玩弄它,連自己也不知道。如有很想去掉它的這個心,不是被它轉了嗎?執著了嘛!只要一切不理,慢慢連腦袋都忘掉,就好了。然後又轉入另一個新境界,不會再看到幻相,而是看到身體內外一片亮光。久而久之,自己心臟血液流動的情形,也都看得很清楚,不用去照X光了。可是不要把它當成眼通,當眼通就著魔,不當眼通就差不多要通了。所以不要想辦法去除掉它,如果道理不清楚,還要執著這個境界,幻境就會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是眼睛機能衰退或疲勞,這是吃點補眼的藥物會有好處的。
現在繼續上次所講的。
“現觀莊嚴論”與“瑜伽師地論”有密切關係,尤其它偏重於修持和四加行方面。密宗黃教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及略論,也都是根據這個系統而來的修持方法。所以修密宗黃教,乃至其他密宗各教派,不論是基本的理,或者修證,都是依此。事實上,這幾部論都是顯密各派修證的寶典,都非要搞通不可。
現觀莊嚴論卷一,一切相智品第二(對四加行的方法加以解釋):
如是四加行道中,由是見道智火之前相,故名曰暖。
四加行的修法,由於先要求見道,就是禪宗所說見地,真見到性空。但這個見不是眼睛看見的見,是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楞嚴經告訴我們,“能見”見到“所見”時,見道的那個時候,那個見道的“見”,不是眼睛看到的那個見。能見、所見的都離開了,不是我們現在想像的眼睛看到了道,或者是理上所能了解的情況。
見道智火之前相,就是快要見道以前,將要見道那一剎那間,發起了暖地。這也是作學術教理的解釋,換句話說,真見道時,如禪宗一些大德們的自述,在剎那之間,轟的一悟!出了一身大汗,這就是四加行的初步暖相來了。
由諸善根不被邪見所動,故曰頂。
這時再進一步,配合行。禪宗百丈禪師有一句話:見道的人“不異舊時人,只異舊時行履處。”表面上看起來,悟了道的人還是原來那個人,可是他的心理思想行為,做人處事的道德標準,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不刻意求善,而自然合於善。為求善而行善是痛苦的行為,那是“戒行”,是難行而且是勉為其難的行,所以守戒有功德,值得讚嘆!見道的人不談守戒,但是一切自然在戒行之中,諸善根不被邪見所動,這是頂相。
由滅惡業所感生之惡趣,及於真空性遠離怖畏,故曰忍。
自然的滅掉一切惡業所感應而生的惡趣。這句話嚴格地講起來,問題大得很。換句話說,由於過去惡業所造、所感應,在這一生會有惡趣現象。這個“趣”,就是向六道輪迴的趣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許多人因惡業所感,他的現生,或衰老時,或臨死前,已呈現了將去那一道的現象。還有些人的惡趣向,在夢中呈現,各種各樣多得很,佛經裡頭都會講到。
見道到暖地、頂地的人,定力仍是不夠。因為定力不夠故,有時正在定中,惡趣現前,會產生恐懼。比如大魔境現前,平常你們不會怕,但在那個時候會怕起來。忍就是定力很堅固,有堅忍、截斷的意思。第二句話講真空性的恐怖,我們學道就是想見空,為什麼見空又恐怖呢?很多人會這樣,所以金剛經教你福德要夠,如果福德不夠,你見到自己的空性會害怕。大家天天想修道,修道人第一個要守得住寂寞。人生的最高修養是守得住寂寞,能欣賞得了淒涼,修道人面對淒涼的境界,會覺得很舒服。如果忍不住寂寞,守不住淒涼,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尤其修道,根本就是修寂滅,寂滅來了,你守不住了,這不是背道而馳嗎?這個地方非要“忍”,遠離空的恐怖,這是真“忍”。
由是見道之親因,一切世間法中最為第一,故名世第一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