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所以我們經常說,念佛修佛想求到空,真的那個空的境界現前呢,他又嚇著了,甚至嚇瘋了。說金剛經你要注意,金剛經上說,再三提到,如果有人見到這個空,而不恐怖者,不嚇住,空的境界來了,並不嚇住了,不起怖畏心,不怕了,“是人不僅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種諸善根,而已於無量佛處種諸善根”,才有這個氣魄,才有這個智慧的認識。不然呢,天天求空,一達到空的境界,個個害怕了。
其實這種,我們避開空與不空不談。我們普通人心理狀況,偶然碰到好像思想意識突然切斷,人就愣住了。那個意識切斷了,佛經有一句形容的話:切斷縱流。好像一股流水,長流水,我們搞一個堤壩把它切斷了,把上下游的水隔開了,中間一段流水就沒有了,空掉了。切斷縱流。可普通人遇到心理的這種狀況,心理的狀況,偶然一斷前後念,斷了、切斷了。這個時候,要注意的唵,這心理狀況,如果說身心絕對的康健而達到這個境界,那是好事情。但是有時候普通人心理狀況忽然到達這個情況,那是什麼道理呢?那是唯識學稱謂的:“悶覺位”。悶覺,比如說一個人,不是暈過去了,不是死過去了,而是悶住了。悶覺的這種心理狀況與睡眠的心理狀況是一宿的,是一個範圍。悶覺位與睡眠這個位次是根本上“無明”的境界。不是好事。所以我們有時候,作功夫的人,經常在這個悶覺位上,以為自己是“空位”,念頭空了。如此下去,現生腦子越來越笨,可以現生變成白痴,就這一生。至於這種修法他生來世的業果,那絕對是變成豬哇、變牛哇,不用腦筋的動物。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悶覺位的悶覺這個境界,當成了三際托空。這非常重要。再其次,以後應該知道我們這個思想第六意識容易空掉了、容易切斷的。這個要特別注意唵。實際上是很容易切斷,所以有許多人,尤其修密法的,修密宗的或者修禪宗的,偶然——這不是大家經常聽我講的一句話:唉,你這個傢伙,瞎貓串到死老鼠。那也是這種情況,偶然來個空靈:“唉呃,這個就是”。那是誘導你。這是意境上偶然的一段空靈。等於說三際托空。意境的三際托空並不難,很容易。很多人修禪,到了這個境界,這個念頭空了,慢慢用上升級,也是一堵牆一樣,就是像達摩祖師所講的:“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你要注意,修禪的人,達摩祖師的這四句話。外息諸緣:一切諸緣空,沒有了。內心無喘:怎麼弄個喘氣這個喘呢?這個心理的心波啊,心波浪不調動了。等於說呼吸好像停止了,謂內心無喘。接下去心啊如牆壁,心怎麼如牆壁?心被隔起來了,既然不動的樣子。心怎麼如牆壁?內外隔絕了。外邊的如何都不動心,打不進來。達摩祖師說:到這個境界,可以入道。他並沒有說這個就是道。所以一般人看禪宗的語錄,要特別注意,達摩祖師說,你如果修持到這個境界,可以入道了,可以入門了,慢慢地。並並不是這樣就是對喲。
那麼我們應用達摩祖師這個話,這個時候心如牆壁、三際托空,托空容易做到了,修持很容易做到。我們注意唵,一般人乃至古人,就如《五燈會元》《傳燈錄》都記載,很多禪師到達這裡以為自己大徹大悟了,都沒有到家,這只是意識的空。
比如說,我們一般講禪學的,到了這個境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唉,對境心不動了。還有:見人不是人。見人不是人是什麼?看到別人在前面一站,也曉得你是人啊,也曉得你是張先生、李小姐、王大娘,都知道啊。不過看起來你這個人啊就像演電影一樣,看到這個世界就像夢中一樣。唵,這個第六意識的空靈到這個程度。唵,所有這種情況是第六意識的境像。
不過話說回來,諸位唵,像我現在的講話,把這些境界,一般認為很了不起,都批評得一個錢都不值,不要傲慢。諸位能夠修到這一步,已經很值得恭喜了。第六意識能夠真得空掉,這對密宗修大手印的人,到達了這一步經常空掉,那的確你後面的路好走了。達摩祖師也講過啊: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就容易了。
可是我們現在大家,念佛的也好,修淨土的也好,修密宗、參禪的,最困難是(意念)切不斷,不能“切斷縱流”,這個念頭空不掉。這還不算空。這個只是第六意識的三際托空。但是我們要知道唵,第六意識的三際托空是容易的,在道理上我們要了解。
我們是個人,因為投胎,就有了我們這個生命。這要第八阿賴耶識投胎。唉,陳祖光先生請你注意唵,到了講第八阿賴耶識提醒我講人怎麼投胎出胎的事唵,我要詳細報告唵。我們人投胎——第八阿賴耶識——以後,慢慢胎兒成長,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前五識、前五根都成長了。第七識跟著,當然發生“我”,從有生命以來就“執有我”這個觀念。這是第七末那識的作用。但是嬰兒出生的時候沒得第六意識哦。所以嬰兒沒有意識分別心唵。對一個嬰兒你拿牛奶餵他,與剛生下的嬰兒你拿大便去餵他,都差不多哦。唉,你說嬰兒有沒有分別?嚴格講有分別。牛奶放他嘴裡會吃,口杯藥湯放他嘴裡他還不太接受。但是那個不大接受的不是意識,那是“五蘊”感受的“受”,真正意識完全不像我們成人——思想清楚、分別觀念大,這是意識。所以啊,我們要知道,等到(嬰兒)頭頂上那個“嘣嘣跳”這個地方(頂門)一封口了,就開始會講話了,意識慢慢形成了。因此我經常說,我們普通罵人,像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家罵:老奸巨猾、老頑固。嗯,我承認。為什麼?這個意識,由嬰兒至老大這個年齡,越老越頑固,這個頑固就是現行,右邊又變來勝的種性,這個習慣就便變種子。或這個意識是後天慢慢透上去。就像我們的言語啊,思想啊、習慣啊,就像一個嬰兒生下來,也不會講英文或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這個都是後天意識給你加上的。開始也是不會講中文,就是我們中國人能講中文,這個不是嬰兒先天帶來,也是第六意識加上去的。
那麼意識是後天以及教育、家庭的教育等等,讀書學識,這都是意識慢慢、慢慢給你累積起來。累積這個意識的現行,變來生的種性。說我們這一生的、增加了的相貌、態度、習慣等等是前生的身根種子帶來的現行,這講到意識。這個意識我們了解了以後,說這個意識呀後天的加上,我們容易把它切空了,容易把它空靈。
比如說,我們講一個現實的,平常回去以後,尤其是中年的朋友應該注意。有些人到了中年、到了老年,不管你修否,大部分是失眠、睡不著。其實啊老年人都睡不著,有幾天的,沒有什麼了不起,沒有什麼可怕得失眠。有人意識當中後天有些習慣,真認為人應該睡眠多少,那是不一定的。我常講的台北有一位教授,很多年前來問我,他失眠三十年,那時候他來問我,也常見面了,他來問我的時候已經六十歲了,六十多一點。我說:“咳呀,你真傻,這不是問題,你緊考慮這個問題”。他答:“哎呀我總覺得不好嘛”。啊、啊,我說怎麼呢?他說:我總覺得不正常嘛,人總是要睡眠。我說你今年六十幾啦?六十二呀,你還沒死啊,我就開玩笑哦,我跟他講話就這麼直。我說你前三十年四十年沒有死掉,現在六十幾了,精神蠻好,那個睡眠對你有什麼關係嘛!這你活六十年當別人活一百二十年,別人一半還在床上黑夜過來。咳,你黑夜挺精神比別人花得來。為什麼有這個觀念?睡眠是習氣你知道嗎?修道的人要斷除“財、色、名、食、睡”,特別是飲食睡眠,修持上還要特別把它斷掉,既然自己不想睡,還覺得是毛病,這對修道的人來說不是愚蠢到極點了嘛!本來就要斷除睡眠,拿道家的人來講,修道功夫到家的有一句話:“身呈玉葉”。身體輕到像一片樹葉,能在虛空飄一樣。“晝夜常明”怎麼個晝夜常明?白天黑夜都是亮的,沒有昏迷。睡眠是昏迷、無明啊。晝夜都常明,永遠都是光照明亮在那裡。你還不好嗎?咳,我說包括在座各位老修道的朋友,今天還跟我講這樣的話,所以我講你該打屁股。道理都不懂,還是修道的人。
其實這種,我們避開空與不空不談。我們普通人心理狀況,偶然碰到好像思想意識突然切斷,人就愣住了。那個意識切斷了,佛經有一句形容的話:切斷縱流。好像一股流水,長流水,我們搞一個堤壩把它切斷了,把上下游的水隔開了,中間一段流水就沒有了,空掉了。切斷縱流。可普通人遇到心理的這種狀況,心理的狀況,偶然一斷前後念,斷了、切斷了。這個時候,要注意的唵,這心理狀況,如果說身心絕對的康健而達到這個境界,那是好事情。但是有時候普通人心理狀況忽然到達這個情況,那是什麼道理呢?那是唯識學稱謂的:“悶覺位”。悶覺,比如說一個人,不是暈過去了,不是死過去了,而是悶住了。悶覺的這種心理狀況與睡眠的心理狀況是一宿的,是一個範圍。悶覺位與睡眠這個位次是根本上“無明”的境界。不是好事。所以我們有時候,作功夫的人,經常在這個悶覺位上,以為自己是“空位”,念頭空了。如此下去,現生腦子越來越笨,可以現生變成白痴,就這一生。至於這種修法他生來世的業果,那絕對是變成豬哇、變牛哇,不用腦筋的動物。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悶覺位的悶覺這個境界,當成了三際托空。這非常重要。再其次,以後應該知道我們這個思想第六意識容易空掉了、容易切斷的。這個要特別注意唵。實際上是很容易切斷,所以有許多人,尤其修密法的,修密宗的或者修禪宗的,偶然——這不是大家經常聽我講的一句話:唉,你這個傢伙,瞎貓串到死老鼠。那也是這種情況,偶然來個空靈:“唉呃,這個就是”。那是誘導你。這是意境上偶然的一段空靈。等於說三際托空。意境的三際托空並不難,很容易。很多人修禪,到了這個境界,這個念頭空了,慢慢用上升級,也是一堵牆一樣,就是像達摩祖師所講的:“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你要注意,修禪的人,達摩祖師的這四句話。外息諸緣:一切諸緣空,沒有了。內心無喘:怎麼弄個喘氣這個喘呢?這個心理的心波啊,心波浪不調動了。等於說呼吸好像停止了,謂內心無喘。接下去心啊如牆壁,心怎麼如牆壁?心被隔起來了,既然不動的樣子。心怎麼如牆壁?內外隔絕了。外邊的如何都不動心,打不進來。達摩祖師說:到這個境界,可以入道。他並沒有說這個就是道。所以一般人看禪宗的語錄,要特別注意,達摩祖師說,你如果修持到這個境界,可以入道了,可以入門了,慢慢地。並並不是這樣就是對喲。
那麼我們應用達摩祖師這個話,這個時候心如牆壁、三際托空,托空容易做到了,修持很容易做到。我們注意唵,一般人乃至古人,就如《五燈會元》《傳燈錄》都記載,很多禪師到達這裡以為自己大徹大悟了,都沒有到家,這只是意識的空。
比如說,我們一般講禪學的,到了這個境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唉,對境心不動了。還有:見人不是人。見人不是人是什麼?看到別人在前面一站,也曉得你是人啊,也曉得你是張先生、李小姐、王大娘,都知道啊。不過看起來你這個人啊就像演電影一樣,看到這個世界就像夢中一樣。唵,這個第六意識的空靈到這個程度。唵,所有這種情況是第六意識的境像。
不過話說回來,諸位唵,像我現在的講話,把這些境界,一般認為很了不起,都批評得一個錢都不值,不要傲慢。諸位能夠修到這一步,已經很值得恭喜了。第六意識能夠真得空掉,這對密宗修大手印的人,到達了這一步經常空掉,那的確你後面的路好走了。達摩祖師也講過啊: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就容易了。
可是我們現在大家,念佛的也好,修淨土的也好,修密宗、參禪的,最困難是(意念)切不斷,不能“切斷縱流”,這個念頭空不掉。這還不算空。這個只是第六意識的三際托空。但是我們要知道唵,第六意識的三際托空是容易的,在道理上我們要了解。
我們是個人,因為投胎,就有了我們這個生命。這要第八阿賴耶識投胎。唉,陳祖光先生請你注意唵,到了講第八阿賴耶識提醒我講人怎麼投胎出胎的事唵,我要詳細報告唵。我們人投胎——第八阿賴耶識——以後,慢慢胎兒成長,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前五識、前五根都成長了。第七識跟著,當然發生“我”,從有生命以來就“執有我”這個觀念。這是第七末那識的作用。但是嬰兒出生的時候沒得第六意識哦。所以嬰兒沒有意識分別心唵。對一個嬰兒你拿牛奶餵他,與剛生下的嬰兒你拿大便去餵他,都差不多哦。唉,你說嬰兒有沒有分別?嚴格講有分別。牛奶放他嘴裡會吃,口杯藥湯放他嘴裡他還不太接受。但是那個不大接受的不是意識,那是“五蘊”感受的“受”,真正意識完全不像我們成人——思想清楚、分別觀念大,這是意識。所以啊,我們要知道,等到(嬰兒)頭頂上那個“嘣嘣跳”這個地方(頂門)一封口了,就開始會講話了,意識慢慢形成了。因此我經常說,我們普通罵人,像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家罵:老奸巨猾、老頑固。嗯,我承認。為什麼?這個意識,由嬰兒至老大這個年齡,越老越頑固,這個頑固就是現行,右邊又變來勝的種性,這個習慣就便變種子。或這個意識是後天慢慢透上去。就像我們的言語啊,思想啊、習慣啊,就像一個嬰兒生下來,也不會講英文或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這個都是後天意識給你加上的。開始也是不會講中文,就是我們中國人能講中文,這個不是嬰兒先天帶來,也是第六意識加上去的。
那麼意識是後天以及教育、家庭的教育等等,讀書學識,這都是意識慢慢、慢慢給你累積起來。累積這個意識的現行,變來生的種性。說我們這一生的、增加了的相貌、態度、習慣等等是前生的身根種子帶來的現行,這講到意識。這個意識我們了解了以後,說這個意識呀後天的加上,我們容易把它切空了,容易把它空靈。
比如說,我們講一個現實的,平常回去以後,尤其是中年的朋友應該注意。有些人到了中年、到了老年,不管你修否,大部分是失眠、睡不著。其實啊老年人都睡不著,有幾天的,沒有什麼了不起,沒有什麼可怕得失眠。有人意識當中後天有些習慣,真認為人應該睡眠多少,那是不一定的。我常講的台北有一位教授,很多年前來問我,他失眠三十年,那時候他來問我,也常見面了,他來問我的時候已經六十歲了,六十多一點。我說:“咳呀,你真傻,這不是問題,你緊考慮這個問題”。他答:“哎呀我總覺得不好嘛”。啊、啊,我說怎麼呢?他說:我總覺得不正常嘛,人總是要睡眠。我說你今年六十幾啦?六十二呀,你還沒死啊,我就開玩笑哦,我跟他講話就這麼直。我說你前三十年四十年沒有死掉,現在六十幾了,精神蠻好,那個睡眠對你有什麼關係嘛!這你活六十年當別人活一百二十年,別人一半還在床上黑夜過來。咳,你黑夜挺精神比別人花得來。為什麼有這個觀念?睡眠是習氣你知道嗎?修道的人要斷除“財、色、名、食、睡”,特別是飲食睡眠,修持上還要特別把它斷掉,既然自己不想睡,還覺得是毛病,這對修道的人來說不是愚蠢到極點了嘛!本來就要斷除睡眠,拿道家的人來講,修道功夫到家的有一句話:“身呈玉葉”。身體輕到像一片樹葉,能在虛空飄一樣。“晝夜常明”怎麼個晝夜常明?白天黑夜都是亮的,沒有昏迷。睡眠是昏迷、無明啊。晝夜都常明,永遠都是光照明亮在那裡。你還不好嗎?咳,我說包括在座各位老修道的朋友,今天還跟我講這樣的話,所以我講你該打屁股。道理都不懂,還是修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