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時佛告舍利弗: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詰於彼國沒,而來生此。」這時候,佛看見舍利弗被維摩居士教訓了,就岔進來告訴舍利弗,有一個世界叫作妙喜世界(就是阿閦佛國),那邊教主的名號是無動(就是不動如來)。維摩居士是由那個世界滅了,而生在這個世界:也就是說,維摩居士原本是妙喜世界的大菩薩,到了我們這個世界,成為一位在家居士。別的經典也說過,維摩居士早已成佛,他的前身是金粟如來。由於發願要利益眾生,所以化身來到這個世界。

  「舍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是人乃能舍清淨土,而來樂此多怒害處。」舍利弗聽了就嘆道,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像維摩居士這樣的人,能拋棄清淨莊嚴的世界不住,而喜歡來到我們這個多怒害的世界。前幾天有學生來找我,他說自己現在把名利看得很淡,已無求於人了。我說,不見得吧,你現在正在名利之中,說看得很淡容易,等你名利都沒有了,看你還淡泊不淡泊?再說,你無求於人,來找我幹什麼?這不是有求於我嗎?要求佛法也是有所求,這都是對自己的心理觀察不清楚。所以這個世界眾生多怒害,怒害從哪裡來?都是貪嗔痴生出來的。

  「維摩詰語舍利弗:於意云何,日光出時,與冥合乎?」維摩居士再問舍利弗,我問你,日出時,日光會和黑暗結合嗎?

  「答曰:不也。日光出時,則無眾冥。」舍利弗說:不會的,太陽出來時,一切黑暗都沒有了。

  「維摩詰言:夫日何故行閻浮提?」維摩居士間,太陽為什麼會走到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也就是南贍部洲,都是佛學上的名詞,前面討論過了。

  「答曰:欲以明照,為之除冥。」舍利弗答,因為太陽要為這個世界照明,消除黑暗。

  「維摩詰言:菩薩如是,雖生不淨佛土,為化眾生,不與愚闇而共合也,但滅眾生煩惱闇耳。」維摩居士說,大乘菩薩也是這樣,他為了方便教化眾生,而轉生到不清淨的世界,但並不會被眾生的愚痴黑暗所污染,他們只是為了幫助眾生,消除煩惱黑暗罷了。注意啊!這個滅煩惱闇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廟子中常見到「慧日當空」,是說隨時在解脫的環境中,智慧的太陽當空,可以消除眾生的煩惱黑暗。

  「是時,大眾渴仰,欲見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及其菩薩聲聞之眾。」這時候,現場的大眾都很希望能夠見見妙喜世界的無動如來,以及他的弟子們。

  「佛知一切眾會所念,告維摩詰言:善男子,為此眾會,現妙喜國無動如來及諸菩薩聲聞之眾,眾皆欲見。」佛知道了大家的心意,就對維摩居士說,希望你可以把妙喜世界的無動如來,以及他的弟子們,展現給在場的大眾見識見識。 妙喜國來的佛及一切

  「於是維摩詰心念:吾當不起於座,接妙喜國,鐵圍、山川溪谷、江河大海、泉源、須彌諸山,及日月、星宿、天龍、鬼神、梵天等宮,並諸菩薩、聲聞之眾,城邑、聚落,男女、大小,乃至無動如來,及菩提樹、諸妙蓮華,能於十方作佛事者。三道寶階,從閻浮提至忉利天,以此寶階,諸天來下,悉為禮敬無動如來,聽受經法。閻浮提人亦登其階,上升忉利,見彼諸天。妙喜世界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上至阿迦尼咤天,下至水際,以右手斷取,如陶家輪,入此世界,猶得華鬘,示一切眾。」維摩居士當時心中想,我要不離開座位,把妙喜佛國引到這裡來,讓這裡的眾生可以由三道寶階登上忉利天去看妙喜佛國。我要用右手一抓,把妙喜佛國從上至阿迦尼咤天,下至水際,像抓把陶土一樣地截斷,猶如拿朵花似地,拿到這個世界來。

  這裡描寫的妙喜佛國世界的景象,其實和我們這個世界差不多。這妙喜佛國的情境,就是這邊描寫的。佛經中形容一切世界的邊緣是鐵圍山,我們可以理解那是由礦物所構成的。妙喜世界的鐵圍山圍繞的,有河流海洋高山,世界的中心是最高的須彌山,世界中有日月星宿,有天龍鬼神、梵天等等的天人和宮殿,也有菩薩和聲聞眾,有人世間的都市村莊,男女老幼,乃至無動如來和菩提樹、妙蓮花,能在一切世界作佛事的。

  三道寶階是從我們這個世界連接到忉利天的。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的母親,在生下佛之後即去世,成為忉利天的天主。阿迦尼咤天是色界天最高層的有頂天,超過有頂天就是無色界。有頂天的天主是大自在天,穿白衣有三隻眼,是觀自在如來的化身。

  「作是念已,入於三昧,現神通力。以其右手斷取妙喜世界,置於此土。」維摩居士想到這裡,就入定,展現神通力量,用手一端,就把妙喜佛國端過來了。

  「彼得神通菩薩及聲聞眾並余天人,俱發聲言:唯然!世尊,誰取我去?願見救護。」妙喜佛國中得了神通的人,立刻感覺到了,就問無動如來,誰把我們這個世界抓起來了?請救救大家啊!

  「無動佛言:非我所為,是維摩詰神力所作。」無動如來告訴他們,不要慌,不是我作的,是維摩詰在施展神通,請我們過去。

  「其餘未得神通者,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妙喜世界雖入此土,而不增減,於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無異。」至於妙喜佛國中沒有得神通的人,仍然不感覺到有任何異樣。這段故事要聽清楚,維摩居士心念一動,想發動神通,用右手把妙喜佛國端過來。他動了這個念,就進入定境,呈現了神通力量。那個世界有神通境界的菩薩,察覺到被移動了(無動如來也只好動了),但是沒有神通境界的菩薩卻渾然不知。妙喜佛國雖被端過來了,但我們這個世界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同,妙喜佛國也沒有變得比較狹小。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諸大眾:汝等且觀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其國嚴飾,菩薩行淨,弟子清白。」釋迦牟尼佛就招呼大家來看,這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國土的莊嚴美麗,當地菩薩的心地清淨,沒有染污,以及弟子們的身心清白乾淨,所以才有這樣莊嚴的淨土。這個不動的境界就是《楞嚴經》中的偈子所說的:「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

  「皆曰:唯然!已見。」大家都回答佛,是的,都見到了。

  「佛言:若菩薩欲得如是清淨佛土,當學無動如來所行之道。」佛說,如果你們想要達到這樣清淨佛土的境界,應該學無動如來之道。無動如來是行什麼道?就是上面講的「菩薩行淨,弟子清白」。 願生妙喜佛土

  「現此妙喜國時,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願生於妙喜佛土。」「那由他」是很大很大的數目單位。維摩居士表演了這一手神通,這個世界不知有多少人,都大徹大悟了,而且發願往生東方妙喜佛土。

  「釋迦牟尼佛即記之曰:當生彼國。」釋迦牟尼佛就為他們預言,你們發了這個心,一定可以如願往生那個國土的。

  「時妙喜世界於此國土所應饒益,其事訖已,還複本處,舉眾皆見。」這時,大概維摩居士把手一放,妙喜佛國就回歸原位了。全部過程中,無動如來也沒有向誰說法,妙喜世界和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也沒有交談,大家只是一看這個場面就開悟了,妙喜佛國因此也功德圓滿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