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禪宗里就有這麼個問題,阿閦佛土一現而不再現是什麼道理?這是有個故事的。有位靈雲禪師,參禪三十年都沒能悟道,就決定不參禪,而修行去了,就是去走戒定慧、念佛、觀想等等的路子(你們恐怕不用三十年就放棄了)。他的心就放鬆了,沒那麼緊張了。在春天的有一天,他走在外面,看到桃花盛開,一下子就悟了。我們即使天天看桃花,為什麼也悟不了?等於我們天天吃蘋果,就是不會悟出地心引力一樣。靈雲祖師悟道後,就作了一首偈子:
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有人就拿靈雲禪師悟道的事,拿來比《維摩詰經》這一段。維摩居士把阿閦佛國拿來給大家看,就一現而不再現,這個娑婆世界就有十四那由他人,因而大徹大悟。這是什麼道理?
後來有一位禪師,答覆了這個問題,他說,娑婆世界眾生見阿閦佛國而悟道,同靈雲禪師見桃花而悟道,是同一道理。每個人隨時都有機會見到無動如來,都是一現而不再現,不過人人都把握不住。因此這位禪師作了首偈子,非常高明:
靈雲一見不再見 紅白枝枝不著花
尀耐釣魚船上客 卻來平地摝魚蝦
何必一定看到桃花才悟道,看到椅子看到狗屎也可以悟道。你們來禪堂打坐,都是想釣魚,但是你們是到平地上釣,怎麼釣得到?你們參參看。事實上,世上一般人求道,都是背道而馳。
「佛告舍利弗:汝見此妙喜世界及無動佛不?」佛告訴舍利弗,你看見了妙喜世界和無動佛嗎?
「唯然!已見,世尊。願使一切眾生,得清淨土,如無動佛。獲神通力,如維摩詰。」舍利弗說,是的,見到了。我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自己的清淨土,像無動佛一樣的真空境界。也願一切眾生起用的時候,能達到像維摩居士一樣的神通境界。
「世尊,我等快得善利,得見是人,親近供養。其諸眾生,若今現在,若佛滅後,聞此經者,亦得善利。況復聞已,信解受持,讀誦解說,如法修行。」舍利弗繼續說,我們今天真是痛快,能碰上這樣的好事,見到維摩居士,能夠親近供養他。其它的眾生,不論是當今的,還是佛逝世之後的,讀了這部經,也會得到利益。何況是讀了聽了這部經之後,能絕對地相信理解,將它牢牢地放在心中,為人讀誦解說,真誠地去遵照修行。
「若有手得是經典者,便為已得法寶之藏。若有讀誦,解釋其義,如說修行,則為諸佛之所護念。其有供養如是人者,當知即為供養於佛。其有書持此經卷者,當知其室,即有如來。若聞是經能隨喜者,斯人則為趣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經,乃至一四句偈,為他說者,當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這裡繼續說明這部經珍貴之處,和它的功德,文字大家都能了解。《維摩詰經》講到這裡,功德大致也圓滿了。 法供養品第十三
爾時,釋提桓因於大眾中白佛言:世尊,我雖從佛及文殊師利,聞百千經,未曾聞此不可思議自在神通,決定實相經典。如我解佛所說義趣,若有眾生聞此經法,信解受持讀誦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況如說修行?斯人則為閉眾惡趣,開諸善門。常為諸佛之所護念。降伏外學,摧滅魔怨。修治菩提,安處道場,履踐如來所行之跡。世尊,若有受持讀誦,如說修行者,我當與諸眷屬,供養給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曠野,有是經處,我亦與諸眷屬,聽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當令生信,其已信者,當為作護。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說,吾助爾喜。此經廣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不可思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供養是經者,則為供養去、來、今佛。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來滿中,譬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減一劫,恭敬尊重,讚嘆供養,奉諸所安,至諸佛滅後,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寶塔,縱廣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剎莊嚴,以一切華香、瓔珞、幢旛、妓樂,微妙第一,若一劫,若減一劫,而供養之。天帝,於意云何,其人植福,寧為多不?釋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億劫,說不能盡。佛告天帝: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不可思議解脫經典,信解受持,讀誦修行,福多於彼。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皆從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緣,福不可量。
佛告天帝: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藥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大莊嚴,劫名莊嚴,佛壽二十小劫,其聲聞僧,三十六億那由他,菩薩僧,有十二億。天帝,是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寶蓋,七寶具足,主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敵。
爾時寶蓋,與其眷屬,供養藥王如來。施諸所安,至滿五劫。過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當如我,以深心供養於佛。於是千子受父王命,供養藥王如來,復滿五劫,一切施安。其王一子,名曰月蓋,獨坐思惟:寧有供養殊過此者?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養,勝諸供養。即問:何謂法之供養?天曰:汝可住問藥王如來,當廣為汝說法之供養。實時,月蓋王子行詣藥王如來。稽首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諸供養中,法供養勝,云何名為法之供養?佛言:善男子,法供養者,諸佛所說深經,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淨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菩薩法藏所攝,陀羅尼印印之。至不退轉,成就六度。善分別義,順菩提法,眾經之上。入大慈悲,離眾魔事,及諸邪見,順因緣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空、無相、無作、無起。能令眾生,坐於道場,而轉法輪,諸天、龍神、干闥婆等,所共嘆譽。能令眾生入佛法藏,攝諸賢聖一切智慧。說眾菩薩所行之道。依於諸法實相之義,明宣無常、苦、空、無我寂滅之法。能救一切毀禁眾生。諸魔外道及貪著者,能使怖畏。諸佛賢聖所共稱嘆。背生死苦,示涅盤樂。十方三世諸佛所說。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又於諸法,如說修行,隨順十二因緣,離諸邪見,得無生忍。決定無我,無有眾生,而於因緣果報,無違無諍,離諸我所。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隨順法相,無所入,無所歸。無明畢竟滅故,諸行亦畢竟滅。乃至生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作如是觀,十二因緣無有盡相。不復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養。
佛告天帝:王子月蓋,從藥王佛聞如是法,得柔順忍。即解寶衣嚴身之具,以供養佛,白佛言:世尊,如來滅後,我當行法供養,守護正法。願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薩行。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記之曰:汝於末後,守護法城。天帝,時王子月蓋,見法清淨,聞佛授記,以信出家,修習善法。精進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薩道。得陀羅尼,無斷辯才。於佛滅後,以其所得神通、總持、辯才之力,滿十小劫。藥王如來所轉法輪,隨而分布。月蓋比丘,以守護法,勤行精進,即於此身,化百萬億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轉,十四那由他人,深發聲聞辟支佛心,無量眾生,得生天上。天帝,時王寶蓋,豈異人乎?今現得佛,號寶焰如來。其王千子,即賢劫中千佛是也。從迦羅鳩孫馱為始得佛,最後如來,號曰樓至。月蓋比丘,則我身是。如是,天帝,當知此要,以法供養,於諸供養為上為最,第一無比。是故天帝,當以法之供養,供養於佛。
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有人就拿靈雲禪師悟道的事,拿來比《維摩詰經》這一段。維摩居士把阿閦佛國拿來給大家看,就一現而不再現,這個娑婆世界就有十四那由他人,因而大徹大悟。這是什麼道理?
後來有一位禪師,答覆了這個問題,他說,娑婆世界眾生見阿閦佛國而悟道,同靈雲禪師見桃花而悟道,是同一道理。每個人隨時都有機會見到無動如來,都是一現而不再現,不過人人都把握不住。因此這位禪師作了首偈子,非常高明:
靈雲一見不再見 紅白枝枝不著花
尀耐釣魚船上客 卻來平地摝魚蝦
何必一定看到桃花才悟道,看到椅子看到狗屎也可以悟道。你們來禪堂打坐,都是想釣魚,但是你們是到平地上釣,怎麼釣得到?你們參參看。事實上,世上一般人求道,都是背道而馳。
「佛告舍利弗:汝見此妙喜世界及無動佛不?」佛告訴舍利弗,你看見了妙喜世界和無動佛嗎?
「唯然!已見,世尊。願使一切眾生,得清淨土,如無動佛。獲神通力,如維摩詰。」舍利弗說,是的,見到了。我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自己的清淨土,像無動佛一樣的真空境界。也願一切眾生起用的時候,能達到像維摩居士一樣的神通境界。
「世尊,我等快得善利,得見是人,親近供養。其諸眾生,若今現在,若佛滅後,聞此經者,亦得善利。況復聞已,信解受持,讀誦解說,如法修行。」舍利弗繼續說,我們今天真是痛快,能碰上這樣的好事,見到維摩居士,能夠親近供養他。其它的眾生,不論是當今的,還是佛逝世之後的,讀了這部經,也會得到利益。何況是讀了聽了這部經之後,能絕對地相信理解,將它牢牢地放在心中,為人讀誦解說,真誠地去遵照修行。
「若有手得是經典者,便為已得法寶之藏。若有讀誦,解釋其義,如說修行,則為諸佛之所護念。其有供養如是人者,當知即為供養於佛。其有書持此經卷者,當知其室,即有如來。若聞是經能隨喜者,斯人則為趣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經,乃至一四句偈,為他說者,當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這裡繼續說明這部經珍貴之處,和它的功德,文字大家都能了解。《維摩詰經》講到這裡,功德大致也圓滿了。 法供養品第十三
爾時,釋提桓因於大眾中白佛言:世尊,我雖從佛及文殊師利,聞百千經,未曾聞此不可思議自在神通,決定實相經典。如我解佛所說義趣,若有眾生聞此經法,信解受持讀誦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況如說修行?斯人則為閉眾惡趣,開諸善門。常為諸佛之所護念。降伏外學,摧滅魔怨。修治菩提,安處道場,履踐如來所行之跡。世尊,若有受持讀誦,如說修行者,我當與諸眷屬,供養給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曠野,有是經處,我亦與諸眷屬,聽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當令生信,其已信者,當為作護。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說,吾助爾喜。此經廣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不可思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供養是經者,則為供養去、來、今佛。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來滿中,譬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減一劫,恭敬尊重,讚嘆供養,奉諸所安,至諸佛滅後,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寶塔,縱廣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剎莊嚴,以一切華香、瓔珞、幢旛、妓樂,微妙第一,若一劫,若減一劫,而供養之。天帝,於意云何,其人植福,寧為多不?釋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億劫,說不能盡。佛告天帝: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不可思議解脫經典,信解受持,讀誦修行,福多於彼。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皆從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緣,福不可量。
佛告天帝: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藥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大莊嚴,劫名莊嚴,佛壽二十小劫,其聲聞僧,三十六億那由他,菩薩僧,有十二億。天帝,是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寶蓋,七寶具足,主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敵。
爾時寶蓋,與其眷屬,供養藥王如來。施諸所安,至滿五劫。過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當如我,以深心供養於佛。於是千子受父王命,供養藥王如來,復滿五劫,一切施安。其王一子,名曰月蓋,獨坐思惟:寧有供養殊過此者?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養,勝諸供養。即問:何謂法之供養?天曰:汝可住問藥王如來,當廣為汝說法之供養。實時,月蓋王子行詣藥王如來。稽首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諸供養中,法供養勝,云何名為法之供養?佛言:善男子,法供養者,諸佛所說深經,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淨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菩薩法藏所攝,陀羅尼印印之。至不退轉,成就六度。善分別義,順菩提法,眾經之上。入大慈悲,離眾魔事,及諸邪見,順因緣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空、無相、無作、無起。能令眾生,坐於道場,而轉法輪,諸天、龍神、干闥婆等,所共嘆譽。能令眾生入佛法藏,攝諸賢聖一切智慧。說眾菩薩所行之道。依於諸法實相之義,明宣無常、苦、空、無我寂滅之法。能救一切毀禁眾生。諸魔外道及貪著者,能使怖畏。諸佛賢聖所共稱嘆。背生死苦,示涅盤樂。十方三世諸佛所說。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又於諸法,如說修行,隨順十二因緣,離諸邪見,得無生忍。決定無我,無有眾生,而於因緣果報,無違無諍,離諸我所。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隨順法相,無所入,無所歸。無明畢竟滅故,諸行亦畢竟滅。乃至生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作如是觀,十二因緣無有盡相。不復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養。
佛告天帝:王子月蓋,從藥王佛聞如是法,得柔順忍。即解寶衣嚴身之具,以供養佛,白佛言:世尊,如來滅後,我當行法供養,守護正法。願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薩行。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記之曰:汝於末後,守護法城。天帝,時王子月蓋,見法清淨,聞佛授記,以信出家,修習善法。精進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薩道。得陀羅尼,無斷辯才。於佛滅後,以其所得神通、總持、辯才之力,滿十小劫。藥王如來所轉法輪,隨而分布。月蓋比丘,以守護法,勤行精進,即於此身,化百萬億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轉,十四那由他人,深發聲聞辟支佛心,無量眾生,得生天上。天帝,時王寶蓋,豈異人乎?今現得佛,號寶焰如來。其王千子,即賢劫中千佛是也。從迦羅鳩孫馱為始得佛,最後如來,號曰樓至。月蓋比丘,則我身是。如是,天帝,當知此要,以法供養,於諸供養為上為最,第一無比。是故天帝,當以法之供養,供養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