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

  元用九,乃見天則。”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這和最初的解釋一樣,等於晚上太陽在地球的下面,陽氣潛伏在下面,還沒有出來。“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等於早上太陽剛出來,天下文明。我們注意,“文明”這兩個字出自《易經》,實際上是文章與光明兩個意思的聯合,文章就是指萬物擺在宇宙間的美麗現象,都稱作文章。“終日乾乾,與時偕行。”這兩句“與時偕行”要注意,剛才說過,《易經》的整個精神,也可以說是時,這幾句話是重要的話,孔子告訴我們,要跟著時代在變,在進步,做人也好,做事也好,要認清楚時代,把握時代,同時進步,不能落伍,這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或躍在淵,乾道乃革。”到了第四爻,由內到外,這是一個改革的、變更的現象。“飛龍在天,位乎天德。”這是講位,到了最高處了。“亢龍有悔,與時偕極。”時間不屬於自己的了,時間到了頂。“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是說乾元用九,為天地的法則,天地造了萬物,但是不支配萬物,也沒有把萬物收回來,所以用九而不被九用。

  說到這裡,可以告訴大家,任何一卦的解釋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靠自己的觀念來解釋,各人的見解不同,卦的解釋也就見仁見智了。

  現在我們繼續講乾卦的《文言》。

  有關乾卦的解釋,《周易》中共分了五個階段,茲列如下:

  一、卦辭:為乾元、亨、利、貞……

  二、爻辭:為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

  三、彖辭:為彖曰:大裁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四、彖辭:為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五、文言

  乾卦的《文言》中又分為六節:

  一、曠元者善之長”,至“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貞”,為第一節。

  二、自“初九日潛龍勿用”,至“上九曰亢龍有悔,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為第二節。

  三、自“潛龍勿用下也”,至“乾元用九天下治也”,為第三節。

  四、自“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至“乾元用九乃見天則”,為第四節。

  五、自“乾元者始而亨”,至“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為第五節。

  六、自“君子以成德為行,至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為第六節。

  成功與成名

  卜卦如果靠這個做依通的話(如算命用子平,或用紫微斗數來算,都是依通的方式)。從前面各個階段可以看到,各階段的解釋不盡相同,其中除了爻辭,後面幾個階段的解釋,據古人說都是孔子作的,但後世采懷疑的態度,並不承認完全是孔子所作的,認為有些是孔子作的,有些是孔子的學生所作的,但從它各階段的觀念變更上嚴格地看,是不是還有時代的問題?因為古人有一種新的觀念產生,往往不敢直說是自己的新觀念,一定假託古人。如古人作詩,常常有好東西,卻不敢出名,而假託古人。最著名的例子,晉朝著《文心雕龍》的劉勰,古代搞文學的人,幾乎沒有不讀他的《文心雕龍》,這本書等於是中國古代最高文法的境界。他是在和尚廟裡長大的,當他欲想成名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去拜訪當時很有名的大文豪沈約,請求指教推薦。沈約把他的文章,瞄了一眼,放在一旁,對他說:“還早呢?年輕人,慢慢來。”這一下,劉勰受了相當大的打擊,但他非常聰明,懂得沈約的心理,一聲不響回去。等了半年,把原來的那篇文章,稍稍變動一下,然後再送給沈約,說這篇文章,是一位古代大文豪絕世的稿子,被他找到了,請沈約批評。沈約接過來閱讀,一字一嘆,大為叫好。可是等沈約讀完了,讚美了半天,劉勰才說,這就是半年前送來請你批評、你說不好的那篇文章,這還是我作的那一篇呀!再舉一個近代的實例,以前在上海出品無敵牌牙粉的家庭工業社大老闆--天虛我生,年輕窮困時投稿謀生,都被退稿,後來辦了家庭工業社,執上海工商界牛耳,各報章雜誌,都以高額稿酬請他寫文章,他把過去被退回的文稿再寄出去應付,登出來以後,人人都說好。從這兩個故事上,使我們看通了所謂成名與不成名,實在沒有什麼道理。古人當其道不能行的時候,所以往往和劉勰一樣,只好假託他當時的古人,再不然,就變成秘本,無名氏的著作,越是秘本就越易流行,這就是人類的心理。不過現在的人不同了,不但是抄古人的文章據為己有,乃至於偷老師、偷同時代人物的文章為己有。

  從這些心理狀態分析,所以對《易經》乾卦卦爻各種不同觀念的解釋,是不是出於一個人的手筆?是不是出於同一時代?的確是一個問題,我們不能不同意這些疑古派的意見,不能說他們一點理由都沒有,但是依我們看,時代離開不會太遠。因為在原則上並沒有變。現在我們看到《文言》的第五階段,這是最重要的地方了。

  好的開始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這裡解釋“乾,元、亨、利、貞”,乾卦的“元”字的意義,是“始而亨者也”,是代表元始,同時代表元始就是大吉大利、亨通的。如以做事來說,就是一開始就好,要注意的是,在這裡“元”與“亨”是連起來解釋的,即原始的、完整的,整個是亨通的,而代表一個很好的開始。

  性與情

  “利貞者,性情也。”

  一個性,一個情,講到中國文化的哲學,這裡就提出來了,性情這兩個東西,性代表人的本體、本來,情是後來發展為人的情緒。中國人原來講人的心理,有所謂七情六慾,六欲是佛家的觀念,七情則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以現代觀念而言,性是理智的,譬如遇到一件事情,在觀念上覺得不應該罵的,可是因為情緒不好,一見不對就罵,在罵的時候自己也知道何必生那麼大的氣,可是忍不住罵了,理性上知道不必要,可是在情緒上忍不住。情也和生理有關係,假使感冒了,或者腸胃不好,身體不舒服,往往情緒壞得多,這是一種性情。另外一種物理的性情,如堪輿學上的一些道理,房屋前有塘後有塘守空房,左有塘好,右有塘年輕人至少要離家出走,門前有路繞過是所謂玉帶圍腰很好,如果門前橫過的路是反弓形就很不好。這上面就常常看到物理的有情與無情的道理。現在拿《易經》來講,對“性情”兩個字,不作哲學的解釋,而作物理上的解釋。這裡說“利貞”兩個字,所代表的一個是性,一個是情,其中貞是性,利是情。

  利與義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