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句話大家太熟了,這又是人文思想。乾卦代表天,行是運動的意思,這是教我們效法乾卦。道家老子也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修養如效法大地一樣,地給我們住,給我們生長萬物,供給我們食,我們一切都靠土地,人類沒有土地就完蛋了;但是我們還給土地的是糞便垃圾,可是土地並不計較,照舊生長出東西來供我們食、用、享受,所以人的胸襟要效法地。而地是靠什麼能夠這樣?靠宇宙,靠天,而天則只有付出,沒有收回去,像太陽一樣,只放射出來,並未從地上吸收什麼。而宇宙卻是效法道,道是什麼?是自然的,沒得什麼效法了。總之是教我們做人的精神,應效法自然的法則,只有付出,沒有收回。這是老子所講的“道”的精神,也就是《易經》上的“天行健”。天體不斷在動,永遠在動,天休假如有一秒鐘不動,不必要用原子彈,整個的宇宙都要毀滅掉了。第二句話“君於以自強不息”,正如老子所說的意思一樣,做人要效法宇宙的精神,自強不息。一切靠自己的努力,要自強,依靠別人沒有用,一切要自己不斷努力,假使有一秒鐘不求進步,就已經是落後了。

  上面《彖辭》的第一句話,是解釋卦辭的,接下來下面的話則是解釋爻辭的。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前面說的,以太陽來比喻,過去的觀念,不像現代物理世界的科學,過去的陽是抽象的,乾卦六爻的第一爻現象,是陽能壓制在下面,沒有上來,所以潛龍勿用,拿太陽作比,是還在地心下面,天尚是黑的,不要強出頭來。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這又拉到人文文化上來,就是說二爻的象,等於一個人的道德行為,給予人家的利益作普遍的發展。

  “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第三爻的解釋,反覆,道也。這是《易經》告訴我們因果的道理,怎樣過去就怎樣回來,地球物理一樣,從太空中就看到,一件東西出去,經一個圓圈又回了原位。終日乾乾,就是教我們得意了,上了台要特別小心,因為反覆,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上台就有下台,有好處就有壞處,一反一復,“道也”,是自然的法則,必然的,逃不了的,你以為整了人,可是一定有你的吃虧處。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四爻的爻辭是告訴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沒有毛病。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造”念“阻早”反切的音,意義與操相通,就是說人到了這個階段,就要“造”這個境界。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這個“亢龍有悔”的爻辭這裡解釋說,凡事不可求滿,滿了以後不會長久,所以一切事情要留點遺憾、留點缺陷,並沒有錯,這一點缺陷都彌補完了,也就完蛋了,所以盈不可久也。中國政治的原則“憂患興邦”,一個國家遇到艱難,往往是興起的時代,是好的開始,一路旺盛,像歐洲的羅馬,我國的唐代,到了鼎盛的時候就完了。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老子就是這個思想,用九就是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地生長萬物給我們,沒有要求拿回什麼,利息都不要,只有布施,所以用九的道理,在效法天地之德,不要自己創造什麼,而且也創造不了。看歷史,一部《二十四史》,誰作過結論?宇宙就是這樣,沒有結論的,天德不可為首,也沒有開始,人類歷史也是這個道理,永遠在演變中。

  《易經》的《彖辭》、爻辭、《彖辭》,都是以天地法則的觀念,拉到人事上來講,就是《周易》的精神,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開始。至於它的應用,則不在《周易》上,而散置於外,保留在道家的《連山》、《歸藏易》中。

  《文言》--人文的思想體系

  現在象數方面暫講到這裡為止,再繼續講易理。前面說過了乾卦的卦辭、爻辭、《彖辭》和《彖辭》,有三個不同點:第一是乾卦構成了文化思想的卦辭和爻辭的觀念;第二是《彖辭》,是對乾卦卦辭和爻辭的解釋,由這一段解釋看出來,孔子把《易經》原來科學的東西,變成人文文化的哲學思想;第三《彖辭》也是把科學的東西變成人文文化的哲學思想,但是連帶以天文太陽系統的現象作為象徵,以星象來說明道理。可見代表中國文化的《易經》文化,在上古起碼經過五百年一變。這五百年當中,對《易經》這套思想法則的演變,可見每一時代思想,每一法則都在演變,沒有辦法固定停留。古人的演變還比現代少,現代的演變更大,過去三百年當中,出了五十萬部書,現在是三年當中出五十萬部書,這不能說對文化思想沒有影響,這就說明文化思想在演變。

  現在看到的《文言》,據說是孔子作的,這是孔子研究《易經》“乾”、“坤”兩卦的心得報告,不是小孩子念書“白話”、“文言”的文言。這裡所謂的“文言”,是現代所謂的“思想體系”,變成文字,謂之文言。在晉朝以前,《文言》並不放在乾卦的內容之中,而是放在《繫辭》當中,是晉代王弼將《文言》放在乾卦中,以下我們開始研究《文言》的本文。

  盡善盡美的人生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

  干也。”

  這是白話文,很簡單,我們都看得清楚,這是孔子研究《易經》以後,對於文王所作乾卦的卦辭“元、亨、利、貞”四個字的內涵所包括意義的解釋。當時對於周文王所作這四個字的乾卦卦辭,究竟是科學的還是哲學的?人們不知道。前面我們了解,《彖辭》屬於科學的,《彖辭》偏重於人文思想。《彖辭》和(辭》是同一時代產生或作於兩個不同的時代?也是問題。現在孔子在《文言》中對“元、亨、利、貞”四個字的解釋,完全納入人文思想的範圍中,對於宇宙物理科學方面都不管,這也就是儒家思想的開始。他對於“元”字,強調善的,善的思想,善的行為,一切好的一面的成長,才夠得上所謂元,這是代表萬物的開始,但這是好的一面的開始,叫作“元”。亨則是好的集合,嘉是良好的意思,良好的很多因素集合起來,成為好的集合,才夠為亨。利則要達到和的利,和在現代的觀念是和平,怎樣才能和平?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能相和嗎?要恰到好處的相和,最適宜的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假使我有利,你沒有利,乃至損害到你,而你得了利,一定會損害到他,這種有損另外一人的利,並不是利的目的,也不是利的定義;這裡的利,是兩利,彼此間都有利,才夠得上利。至於貞,則是一件事物的中心,一些團體中有幹事,這個職務名稱,就是從這裡來的,核干,中心就是貞。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體,利物足以和義,貞國足以幹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