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彖辭》--孔子對《易經》的批判

  “彖家曰”,彖辭。曾經介紹過象是一種動物,據說這種動物能將鐵咬斷,所以才借用了這個名詞。彖辭就是斷語的意思,斷定的話。據說《彖辭》也是孔子作的,以現代觀念看,《彖辭》是孔子研究《易經》六十四卦的結論、批判。傳統的說法是,《卦辭》、《爻辭》都是文王作的,一說《卦辭》是周文王作的,《爻辭》是周公作的,但考據上很難決定究竟是誰作的。

  宇宙萬物的創造者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孔子研究的斷語,他的人文文化觀念開始了。我們以前說過,乾卦所代表的,如以身體來說是代表頭,中醫的八卦代表,乾為首,坤為腹,艮為背,離為眼,坎為耳,巽為鼻,兌為口等等,非常有道理。孔子的斷語不管這些,他只說偉大得很,乾卦是代表宇宙萬有的根源、功能、生命的功能,宇宙萬有都是它創造的。前面提到過,與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是說宇宙萬有是有一個上帝、一個神、一個主宰所創造的。中國文化不來這一套,但也不是唯物的,也非唯心的,這個功能無以名之,我們就畫一個符號來表示,這符號叫作乾,它包括了唯心、唯物,也包括了上帝、鬼神、菩薩、佛,已經脫離了宗教的色彩,脫離了玄學的色彩,是科學的哲學。何以知道孔子研究《易經》,是說乾卦代表宇宙萬物的本體?他在這裡明白地說“萬物資始”,宇宙萬物的開始都靠乾的功能,這是對乾卦的第一個觀念;他的第二個觀念“乃統天”,乾卦包括了天體,整個的宇宙都在乾的範圍以內,乾統率了天地宇宙,所以從孔子的觀念研究《易經》,又要注意到他認為文王周公所提出來的乾卦,是代表宇宙萬有的本體、根源、生命的來源。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就是說我們這個宇宙,像風的吹動,風為什麼會吹?每天的氣象報告,這是科學,但西伯利亞的寒流為什麼會起來的?颱風又怎樣起來的?颱風最初起來的時候,只看到一個小水泡在旋轉,漸漸擴大,這是物理,但這小水泡又怎麼來的?用《易經》研究這些,就是科學的哲學。現在孔子說,雲的流行,雨的下降,雷鳴,電掣,宇宙萬物的變化,都是靠乾卦的功能來的,功能一動,便有一現象,就發生雲,某一現象就發生雨,構成各品各類的萬有的事物。

  玉皇大帝的六條龍馬

  “大時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這是說明時間的來源,時間在科學哲學上是人為的,時間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西方現代科學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現以後,才知道宇宙的時間是相對的,而中國的儒家、道家、佛家早就告訴了我們時間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道家老早就說,月球的一天一夜,就是地球上的一個月,現在科學證明的確是這樣,不過現代外國人講的我們就相信了,而我們祖先講得那麼肯定,卻不相信。“大明終始”,就是講時間,大明從早上開始,晚上結束。“六位時成”,我們中國人過去把白天分作六個階段,晚上也分作六個階段,成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點鐘,所以成為六位,而這個六位是根據《易經》畫卦為六爻的思想來的,是人為的,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也許太陽和其它星球的時間劃分,和我們不一樣,但中國六位時間的形成,也是從乾卦的功能來的。“時乘六龍以御天”,以龍來代表時間的動,像一條龍一樣在空中飛,因為龍是看不見的,但又有飛的功能,時間從早晨天明到晚間天黑的六個階段,永遠在旋轉,像六條龍銜接起來,在天體上很有規律地駕御而過。後來在文學上,宗教的神話中說,玉皇大帝出巡時,有六條龍為他拉車子,也是由這句話編出來的。事實上這句話是說,宇宙間時間的構成,與地球,與人類的關係,有一定的法則,這一功能是來自乾卦。

  大吉大利的保合太和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這裡明白地告訴我們生命的本源,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諸子百家,中國文化講人生的修養,都從這裡出來。這裡告訴我們要認清乾的道理,生命的本體,把握了這點就知道乾道的變化,在各正性命,真懂了這個道理,自己就可以修道了,修成長生不老。中國文化中道家講究兩個東西--“性”與“命”,性就是精神的生命,命就是肉體的生命。西方哲學唯心的,只了解到性的作用,對性的本體還沒有了解,把意識思想當作性,這是西方哲學的錯誤。命,西方醫學到了科學境界,但仍不懂“氣”的功能。現在美國流行研究針灸,研究中醫,仍不懂這個功能。西方的病理學,注重在細菌方面,如今也研究到病毒,這還是以唯物思想作基礎。東方中國的病理學,不管細菌不細菌,建築在抽象的“氣”上面,因為氣衰了,所以才形成了病。西方的抗生素,往往把氣困住了。我常常告訴朋友,西醫只能緊急時救命,不能治病,西醫治了以後再去找著名的中醫處一個方於,好好把氣培養起來,補補身體。在病理上,細菌是哪裡來的?為什麼形成?有許多細菌並不是從身體外面來的,如白木耳是用細菌種的,但有更多木頭上面自己生長靈芝一類,這菌又是哪裡來的?這是講性與命的道理。懂了《易經》,自己就曉得修養,自己調整性與命,使它就正位。思想用得太過了妨礙了性,身體太過勞動,就妨礙了命,這兩個要中和起來,所以各正性命,於是“保合大和”。中國人道家佛家打坐,就是這四個字,亦即是“持盈保泰”。所謂“持盈”,有如一杯水剛剛滿了,就保持這個剛滿的水平線,不加亦不減,加一滴則溢出來了,減一滴則不足。所謂“保泰”,當最舒泰的時候要保和了。譬如用錢,決定保存一百元,如用去十元,便立即補上,仍保存一百元,這就是保泰。所以打坐的原理就是保合太和,把心身兩方面放平靜,永遠是祥和,擺正常,像天平一樣,不要一邊高一邊低,政治的原理,人生的原理,都是如此。孔子就告訴我們“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什麼是大吉大利?要保合大和啊!所以研究《易經》,看了孔子這些話,還卜什麼卦呢?不卜已經知道了,保合太和,才利貞--大吉大利嘛。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這兩句話,應該是和上面連起來的,是乾卦《彖辭》的最後兩句話,可是宋儒把它因斷了。這八個字是用到政治哲學的原理上去了,各種政治理論說了半天,不如中國人四個字“國泰民安”,國家太平,老百姓個個平安無事,就是天下太平。

  天行與天道--《彖辭》的說法

  “象曰”,《彖辭》,象就是現象。據說《彖辭》是周公作的,不是孔子作的。又有一說《彖辭》也是孔子作的,到底是誰作的?這是考據家的事情,我們不去管,也不需要去管,我們要的是它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