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站在一旁的王永祥忽然看見了自己人生中新的希望,他趕緊趁著幫孫皇后端茶的機會,低聲在她耳邊說了幾句。

  “自、自羲

  農,至黃帝;號三皇,居……居……”朱祁鎮這段時間都在宮外流亡,胡瑄哪裡有時間教他讀書寫字呢?朱祁鎮問著問著,眉頭禁不住就皺起來了。

  “‘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朱瞻基不願當著兒子的面發作,命人把他領到旁邊去用些點心,然後方才滿臉憂色的對著孫皇后道:“……皇后呀,鎮兒從小聰慧的很,開蒙也不算晚,怎麼如今連這幾句都還記不住?你說是他年紀太小,愛玩好動,還是那幾個師傅教導不嚴呢?”

  “陛下,您終於問起這件事了,您想想,如今您給他指派的那個先生,什麼東宮局郎王振,我聽說,他不過是個久試不第的老舉人,他能有多少學問?況且,他歲數又那麼大了,教不了兩句就要打瞌睡,鎮兒年幼,他哪裡有精力好好教導鎮兒嘛!”孫皇后趁機往門口一指,接著說道:“皇上,這是先前伺候王振的太監,也姓王,名永祥,這段日子,我看他倒是挺盡忠職守的,又很機靈,鎮兒也喜歡和他一起玩,上次我便問了他幾句,原來他年紀輕輕,入宮之前也還是個秀才呢!陛下若是不信,何不把他召過來問問他的學問怎麼樣?”

  “哦?果真如此?”朱瞻基對王振的教學成果也很不滿意,不禁認真考慮起孫皇后的建議來。等朱祁鎮用完點心回到朱瞻基面前的時候,朱瞻基又問道:“鎮兒,你到底覺得那王先生教的如何?若是不合你的心意,父皇可以給你換一個先生。”

  “我,我不喜歡他!”朱祁鎮這會兒已經做好了心理建設,馬上斬釘截鐵的答道:“父皇,您趕緊把他送出宮吧。”

  “好。”朱瞻基回頭望了望孫皇后,終於做出了決定,對一直跟在自己身邊的老太監金英道:“王振入宮已久,如今他上了年紀,派他去南京領個閒差養老吧。跟著他的那個小太監王永祥學問不錯,從今往後,讓他陪著鎮兒讀書好了。”

  第88章 新舊更迭3

  “少爺, 這是老爺從家鄉給您來的信。”一晃已是三年過去,轉眼到了宣宗十一年。張皓文已經快十四歲了, 跟隨在他身邊的張吉、張祥也都從稚嫩的少年郎, 長成了高大健壯的青年人。三年前的鄉試過後,陳循便把張皓文叫道堂後,囑咐他道:“你剛剛離開瓊州,踏上這一片土地,不要急著攫取功名, 否則,你的才華就會在俗事之中被磨礪殆盡。”

  說罷, 他從懷中掏出一封薦書:“前兩日,我就收到了唐家老先生的信,說你有意去國子監讀書。國子監雖然遠在南京,但那裡集盡了大明的英才,你和你的兩位好友不妨沿江北上, 去江南看看, 然後, 在國子監踏踏實實讀幾年書, 參加三年後的會試、殿試。”

  張皓文原本也有此意,想到唐珏對自己的關照, 還有眼前的陳循的點撥、提攜,他滿心感激,雙手接過薦書,對陳循拜了三拜, 回到家中收拾行裝,和另兩人一起踏上了北上南京的路。

  不過,他們並沒有直接前往南京,而是像陳循所說的那樣,在江南好好遊歷了一番。張皓文每到一地,就將那裡的泥土放入空間,待種出,江南各地雖然比廣州、瓊州富饒,但因為賦稅累累,百姓和土地都得不到休息,生活並沒有比別的地方好多少。丘洵感嘆道:“雖有天時地利,不如人和呀!”

  邢恕也道:“政通方能人和,如今皇上已經想辦法減輕了對外用兵所需的消耗,並一再派人減輕各地的賦稅,假以時日,江南也會重新恢復以往富庶豐饒的樣子的。”

  待他們幾人到了江浙,方才發現,巡撫當地的竟然是瓊州唐家那位聲名顯赫的唐老爺,唐舟。更出乎張皓文意料的是,當時他救下來的唐舟的女兒唐娟,此時也離開瓊州來到了她父親的身邊。珠簾之後,當著唐舟的面,唐娟對張皓文拜了三拜,感謝當日的救命之恩。

  唐舟設宴款待張皓文他們的時候說道,自己的母親年邁,去年已經病逝了,唐娟在瓊州無人照顧,於是便被送到了她父親這裡。按理說,唐娟也到了該出嫁的年紀,唐舟看著前來拜訪的張皓文他們,心裡自然是有些想法的。

  三人之中,他最看重的是張皓文。張皓文年輕俊美,又和唐娟之前有如此的一段淵源,自然讓唐舟對他另眼相看,可是他也隱約感覺到,也正是因為張皓文年紀尚輕,他似乎還毫無成家之意,況且,自己二弟的書信中,話里話外都是想把二房的女兒唐安和許配給這個叫張皓文的新舉人的意思。

  在外做官多年的唐舟看得清楚,唐臣恐怕是要失望了。張皓文連自己的女兒都看不上,怎麼會看上仍在瓊州的唐安和呢?

  他不知道,張皓文他們三人離席之後,丘洵就變得神不守舍起來,丘洵一改往日事事成竹在胸的模樣,疑神疑鬼的拉著張皓文問道:“皓文,你說你當時救了唐娟,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前怎麼沒聽你說過呢?”

  張皓文和邢恕和他相處已久,見他忽然對這件事情這麼關係,都有些奇怪,張皓文把事情從頭到尾對他說了一遍,丘洵卻站起身來,對著張皓文深深拜了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