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了徐麗婕的話,沈飛卻好像想起什麼,口中念念有詞:“水中月影?你說水中月影?”

  徐麗婕不明所以地看著他:“是啊,怎麼了?”

  沈飛突然大叫一聲:“哈哈,我知道了!”他興奮地把浪浪拋在空中,然後又接住,得意洋洋地說道:“正午賞月,正午賞月,不錯,肯定是那個地方!”

  姜山和徐麗婕互看了一眼,都有些摸不著頭腦。徐麗婕更是迫不及待地催問:“知道什麼?快說啊,別賣關子了!”

  沈飛嘿嘿一笑:“你們就跟我走吧,到了地方自然就明白了。浪浪,你也一塊去嗎?”

  “去!”浪浪毫不猶豫地回答,完了還不忘拍兩句馬屁:“飛哥,你真厲害,什麼都知道。”

  看著兩人的親昵勁,徐麗婕忍不住瞪著眼睛問道:“沈飛,你給孩子灌了什麼迷魂湯?怎麼一個晚上沒見,態度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浪浪古靈精怪地眨著眼睛:“嘻嘻,不能說,這是我們的秘密。”

  “好,不說不說,你這個沒出息的傢伙,有好東西就想著一個人獨吞。”沈飛一邊逗著玩笑,一邊把浪浪放到地上,“自己走,我可沒力氣一直抱著你。”

  一行四人有說有笑,出了巷子,分乘兩量人力車,在沈飛的指引下,一路而去。

  人力車穿街走巷,大約二十分鐘後,來到了城東的徐凝門街。這一帶地處老城區,周圍建築都是以平房舊宅為主。行至街道南頭的時候,眾人眼前突然出現一段高牆大院,沈飛招呼大家下車,又往前走了十幾步,來到了這座院落的大門前,只見門楣的橫匾上四個蒼勁的大字:寄嘯山莊。

  沈飛笑著問道:“這個地方,你們以前來過沒有?”

  姜山看著門匾,點頭說:“寄嘯山莊,雖然沒有來過,但卻是早有耳聞。這座園子是清光緒九年由揚州道台何芷舟所建,所以也俗稱為‘何家花園’。園名種‘寄嘯’兩個字取的是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阜以舒嘯’的句意。對了,現在國內著名的科學家何柞庥便是這園子裡出來的後人。”

  “哦?何祚庥是何芷舟的後人,這我倒是第一次聽說。”沈飛摸了摸下巴,衷心贊道,“你果然是學識淵博呢。”

  姜山歉然擺了擺手:“也是偶然間聽朋友說過,便記在心裡了。怎麼,難道‘一刀鮮’就在這個園子裡?”

  沈飛笑而不答:“先別問了,進去看看再說吧。”

  四人進入的是何家昔日的後門,因此一進山莊,首先便來到了後花園。其實正是春暖花開之時,但見一路奼紫嫣紅,流水環繞,給人美不勝收的感覺。穿過後花園,便來到了東部的院落中,當先一座迎客廳,飛檐斗基,建成了一艘旱船的形狀。眾人走到近前,果見廳堂的門匾上寫著“船廳”兩個大字,兩側的廊柱上則掛著一副對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

  姜山品味片刻後,說道:“這‘船廳’建造得倒是別具特色,對聯上的文字也意境悠遠,美中不足的是周圍無水,在韻味上要差了很多。”

  沈飛哈哈一笑:“這你可就錯了。‘船廳’的韻味當然得上船以後才能品出,站在岸邊是不行的。”說完,他搶上兩步,來到廳堂中,然後招呼著:“你們到這裡來看看,感覺有什麼不同?”

  姜山來到沈飛身邊,四顧之下,竟真的有了一種身在碧水中央的感覺。凝神細看,原來這感覺卻是來自與船廳四周地面上鋪設的青瓦。那瓦片顏色青綠,全都豎插著嵌於地面中,只露出一層弧形的邊緣,層層疊疊之下,便如同蕩漾的碧波一般。

  浪浪忽然歡快地叫了一聲:“看,仙鶴。”

  姜山順著小傢伙手指的方向看過去,只見層層青瓦之中,間雜著一片白色的鵝卵石,正好構成了一隻仙鶴的形狀,好像正在碧波中飲水嬉戲。

  姜山在心中暗暗欽佩古代建園者的精妙構思。徐麗婕也陶醉地感嘆道:“真漂亮!剛才我們站在廳外時,原來是把‘碧波’踩在腳下,難怪發現不了其中的奧妙。”

  沈飛笑著說:“這園子裡獨具匠心的建築還多著呢,回頭再慢慢欣賞吧,先把正事辦了要緊。”

  姜山和徐麗婕點頭認同,隨著沈飛出了船廳,向園子深處走去。浪浪在地面上又發現了鵝卵石組成的野鴨、松柏等圖案,一時間興趣盎然,本來還想多玩一會,但又怕錯過了“正午賞月”的稀奇事情,見三人都不等他,雖然有些嘟嘴憋氣,卻也只好跟著走了。

  再往下走就到了園中昔日的住宅區。這一片大大小小數十間樓閣廂房全都連成了一片,迤邐的串樓復廊總長達到了四百米,繞園一周,形成了“園中有樓,樓中又有園”的如畫美景。四人穿行於復廊中,粉牆幽幽,暗香浮動,就象是進入了一處鬧市中的世外桃源。

  “說到這何家,也曾有過一道獨創的菜餚,在昔日揚州的市井閒人口中赫赫有名,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沈飛忽然想起什麼,邊走邊問。

  “何家獨創的菜餚?”姜山默默想了會,毫無頭緒,就笑著放棄了,“願聞其詳。”

  沈飛嘴裡很乾脆地蹦出三個字來:“煮雞蛋。”

  “你騙人!煮雞蛋誰不會呀?”浪浪性急地嚷嚷起來,姜山和徐麗婕知道沈飛必有下文,一時都不吱聲,只是用好奇的目光盯著他。

  果然,沈飛緊接著說道:“煮雞蛋當然誰都會,可這雞蛋卻大不一般。當時何家小姐體弱,大夫開出方子,要進補人參。不過以小姐的體質,直接服用人參藥性太沖,難以承受。後來何家的廚子就想了個辦法,先將人參跺碎後摻於稻米中,讓老母雞食用。然後小姐每天煮食一隻該母雞產下的雞蛋,這樣藥性經緩衝後,隨雞蛋進入小姐體內,強弱正好合適。”

  “原來是這樣的煮雞蛋。”姜山啞然失笑,“不過昔日揚州富賈的奢華生活,卻從中可見一斑。”

  說笑間,一行人已過了串樓,只見前面又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園林入口,門匾上寫著“片石山房”四個字。沈飛轉頭看著姜山,問:“你知不知道這個地方的來歷?”

  姜山微微一笑,說:“這你可考不倒我。‘片石山房’是明末八大山人的書房。最初的‘寄嘯山莊’就是以這個園子為基礎擴建而成的。”

  “啊?這八大山人都在一個地方學習呀?”浪浪仰起脖子,顯得有些奇怪。

  沈飛哈哈笑了起來:“你這個小笨蛋,這八大山人是明代著名畫家石濤和尚的雅號,並不是指八個人。”

  浪浪“嗯”了一聲,也不知有沒有聽在心裡。他蹦蹦跳跳地搶著跑進了園子,然後興奮地歡呼了起來。

  徐麗婕正要跟上,卻見沈飛突然停下腳步,對著門牆上懸掛的一幅字帖專心致致地觀摩起來。一邊看還一邊搖頭晃腦地念著:“至於初學分布,務求平正,既能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復歸之際,人書俱老。”

  “這是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書譜》中的一段話。”姜山解釋說,“意思是練書法的人,一開始必須老老實實,寫得工工整整,這一步練好了,才能追求一些筆法上的奇絕,最終奇絕達到極致,卻又會回到平淡工整的意境中來,這時才算是書法中的最高境界。”

  “哦。”沈飛象是恍然大悟,看著姜山拍手喝彩,“有意思!有道理!”

  徐麗婕更是心中一動,低著頭喃喃自語:“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復歸之際,人書俱老?”她似乎悟到了些什麼,但又看不明白。

  “我們今天來可不是研究書法的。”姜山催促道,“還是快進園子吧!”

  三人進了園子,只見園子南腳有一間小小的書房。那書房不大,此時門窗緊閉。正對書房的是一汪十丈見方的水池,水池中立著一座五六丈高的假山,造型甚是奇俏。頑皮的浪浪立刻跑上前去,在假山的石洞中穿行了兩圈後,開始往山頂攀登。

  這園子不大,一眼掃過後,並不見有其它出口,姜山抬頭看了看天空,略帶憂慮地說道:“馬上就要到正午了。”

  沈飛不慌不忙地沿著池邊踱了幾步,然後找好一個位置站定,沖姜山和徐麗婕招了招手:“你們過來,看那裡。”

  兩人來到沈飛身邊,順著沈飛手指的方向看過去,然後不約而同地“啊”了一聲,語氣又驚又喜——在那碧綠的池水中,真的出現了一輪明月的倒影!

  那輪月影就位於假山腳下,不僅白亮,而且又圓又大,當微風吹過時,亦會隨著池水的蕩漾而輕輕晃動,那副模樣漂亮可愛之極,幾乎讓人忍不住想要彎腰將其掬在手中。

  徐麗婕看了眼天空,朗朗晴日,哪裡有半點月亮的影子?她心下大奇,問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呀?”

  姜山也用詢問的目光看著沈飛。

  沈飛摸著自己的下巴,顯得有些得意:“這個石濤是疊石的高手,這座假山就是他選用上好的太湖石砌構而成的。水池中的這輪‘人造月亮’稱得上他疊石生涯中最出色的神來之筆。”

  “人造月亮?”姜山和徐麗婕對看了一眼,似乎還是不太明白。

  “嗯,你們跟我到近處看一看,就明白了。”沈飛一邊說,一邊向假山背後繞了過去,姜山兩人連忙也跟了過來。

  這一側的假山緊貼池邊而建。沈飛走到月亮不遠處停下,用手指指頭頂:“你們看那裡。”

  姜山和徐麗婕抬頭看去,只見上方是一塊嶙峋的太湖石,與其它石頭不同的是,這塊太湖石的正中部位有一個天然的圓形孔洞,此時太陽正好位於孔洞的垂直上方,一縷刺眼的陽光透過孔洞直she入池中。

  兩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輪“月影”卻是陽光穿過孔洞後在水面上的投影。由於太陽起落,日光投she的角度不同,這“月影”也會發生盈缺的變化,恰在每天正午時,能夠出現“滿月”的效果。

  “原來是這樣。”姜山嘆服地搖了搖頭,“原理雖然簡單,但匠心獨具,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那‘一刀鮮’賞月的地方應該就是這裡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