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雁卿這才明白……太夫人是以為她同元徵鬧彆扭了,在規勸她呢。

  她越發愧疚起來,終於開口道,“可若他做了令人寒心的事……”

  太 夫人便笑嘆著捏了捏她的臉頰,片刻後才道,“也看你喜不喜歡他……元七這孩子,看準了是不會做什麼對不住你的事。不過他畢竟是元家人,又在那種環境裡長 大,你也不必指望他同獾郎似的是個仁厚君子。家裡人心裡也都有數,不說話也就是默認了——要緊的還是你喜歡不喜歡。”

  雁卿沉默了一會兒,才道,“喜歡是喜歡……可心裡有些坎兒過不去。”

  太夫人便往後靠了靠,想了想,問道,“那就是還沒那麼喜歡吧?”雁卿就一愣,太夫人看了她一會兒。又笑道,“……這樣也好。”

  也許是年老體弱的緣故,一場小小的風寒,太夫人足足養了一個月才好。她是德高望重的長輩,病得久了,連皇帝也驚動,特地指派太醫前來會診。四下里聞風而動,紛紛前來探視,倒讓太夫人不勝其擾。

  趙 世番當了五六年中書監,雖品秩不高,卻是帝王近臣、掌管機密要政,是握有實權的鳳池宰相。趙文華鎮守荊州,也是雍州以外天下重鎮之首。趙文淵年輕有為,才 華、見識還在兩個哥哥之上,只可惜晚生了幾年。如今鵬哥兒也已長成,比父輩更沉敏雅重,顯然也不是池中之物。太夫人可謂子孫琳琅,滿庭錦繡。

  唯一令她犯愁的,就只有么子的婚事了。同林夫人抱怨時也說,“若這些人都是上門給三郎說媒的多好。”

  ……林夫人沒敢回嘴。

  早些時候給三叔說媒的也是車水馬龍,如今無人開口,還真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說。而是因為三叔要的是精神伴侶,量化不出來。

  然而到底還是讓太夫人給等到了。

  這一日來的並不是稀客——謝懷逸的夫人杜氏確實不大愛出門,然而同太夫人和雁卿卻格外投緣,是常往來的。太夫人病中不愛見外人,唯獨她是例外。上個月偶然同她說起來趙文淵的婚事來,言談中頗多憂慮。杜夫人便記在了心上,如今仔細打探好了,便來探問趙家的口風了。

  親朋間一應長輩,雁卿喜歡杜夫人還勝過世子妃。世子妃同她確實親厚,然而性喜排場、擅爭勝,同雁卿還不大相合。杜夫人卻率真簡約,毫無攀比、傲慢的心性。人又溫柔,同她相處總是格外的舒服。

  後頭杜夫人又將做糖果點心的技藝傳授給雁卿,有師承之誼,雁卿待她越發親密。

  早些年太夫人還曾調笑雁卿,“別是抱錯了吧,怎麼看你都是蘭娘家的。”杜夫人名蘭娘。

  雁卿覺著林夫人顯然太願意拿她來換謝景言了!不顧委屈趕緊反駁,“我比三哥哥小三歲呢,抱不錯的!要抱錯也是二哥哥抱錯了!”結果就被鶴哥兒彈了滿頭包。

  這一回她也是聽說杜夫人來,特地從松濤閣趕回到慈壽堂來問候。

  到了才知道杜夫人是來給她三叔說親的。行禮問候過,雁卿便悄悄拉了明jú出來詢問,倒是很快就將前因後果弄明白了。

  原 來十年前,三叔隨晉國公東去剿匪,曾北上遼東。彼時梁國破滅,突厥人夥同契丹南下攻略,在遼東以十萬大軍將龍城重重包圍。龍城守將賀明新上任,麾下守軍不 過千餘,拼死力守。城破前夕,賀明立志殉城,夫人及長子不肯苟生,從其志,唯長女賀敏道,“還不到絕處,何必要死要活。我去搬救兵,你們等我回來。”遂夜 縋出城,尋找援軍。

  彼時晉國公在冀陽郡,恰趙文淵外出追擊流賊,正與賀敏遇上。救急如救火,趙文淵派人向晉國公稟報軍情,自己則帶著數千人一路向龍城急行。

  可惜終究還是沒有趕上。龍城被攻破,突厥人劫掠過後放火燒城。城中百姓十不存六七。賀明滿門死難,獨幼子賀琦被莊戶人藏匿在地窖,倖免於難。

  後 謝懷逸帶著援軍趕到,與趙文淵合兵北上。趙文淵說動契丹人背棄突厥,終於將那支南侵的突厥人剿滅,替賀敏報了家仇。得說那個時候軍中便覺著賀敏同趙文淵十 分般配。不過一來賀敏熱孝在身,二來龍城劫後餘生,城中百姓感念賀明的忠義、賀敏的仁勇。非常時期非常辦法,晉國公便上表保舉賀敏為親民官,重建龍城。賀 敏不辭其勞,此事也就擱下了。

  趙文淵為營州司兵參軍,在龍城為賀敏坐鎮撐腰。連帶前度戰事,在龍城留了足有三年。不過賀敏雖是女流,卻沉敏能任事。兼趙文淵彼時年輕,是個留不住的性子。很快便調任回鄴城,繼續跟著晉國公“剿匪”去了。

  趙文淵離開後不久,朝廷選派的正式的龍城太守上任。因為賀敏是龍城民望所歸,且弟弟還未長大成人,她便沒追隨趙文淵離開。直到四年前,她的弟弟娶妻生子,她才南下揚州去尋找趙文淵。可惜趙文淵調任回京了……隨即她又來到長安,趙文淵又出使江南了……

  今年她再度入京,聽杜夫人說趙文淵依舊不曾成親,便請杜夫人來替她說親。

  待 將前因後果弄清楚,雁卿一時也痴了,心想天下有作為女子真不知凡幾,她也不能懈怠了。又想,也難怪三叔的婚事始終難成,你看不論太夫人還是她阿娘,都可親 可敬,難得離家出走一次,還遇上了賀姑娘這樣的女中豪傑……後來又有樓姑姑,縱然樓姑姑辜負了他,可論才情見識也是高標出世的。他是被養刁了眼光,將就不 了了。

  這麼想著,反倒覺得三叔娶不到樓姑姑也是好事了。樓姑姑旁的再好,心志不堅貞這一點便很不足取。賀姑娘的德行卻堪為世俗表率,三叔若能與她匹配,真是再幸運不過。

  這一整日雁卿心情都很輕快。待送走了杜夫人,她便迫不及待的去纏著太夫人和林夫人,詢問具體的情況。

  這位賀姑娘已二十七歲了,祖籍龍城。祖上原是鮮卑人,已同漢人通婚百餘年。遼東的妹子,性情頗有些直率潑辣。在龍城人望極高,一呼百應,接連兩任龍城太守都替兒子向她提過親,她都乾脆的拒絕了——因為芳心早暗許給趙文淵了……

  待午後趙文淵處置完公務,從署里回來,就看到家裡祖孫三代女人——他阿娘、大嫂和大侄女兒都目光炯炯、笑容明亮的望著他,不覺有些發寒。

  還是太夫人開口,“今日又有人來替你說親了。”

  “哦。”趙文淵興致平平。

  “是謝二的夫人杜氏來問……”

  趙文淵才提起些精神來,認真聽了——也是熟知杜夫人的性子,知道她是個不愛張羅事的。

  “說的是先龍城太守賀子蒙之女,閨名賀敏的……”

  趙文淵就跟中了咒似的,立刻目光都直了,片刻後回過神了,聲音就急匆匆的,“她還沒嫁人?”

  太夫人就同林夫人對望一眼,雁卿也跟著雀躍起來……三叔顯然對賀姑娘印象深刻。

  “還沒有……如今人在長安。杜氏想撮合你們兩個,你的意思是?”

  “好!”趙文淵答得乾脆利落。

  “是去相一相人,還是……”

  “訂!”趙文淵先搶答了,又摩拳擦掌的在屋裡走了一圈。才回味過來,問太夫人,“她在長安?”

  雁 卿估計太夫人一點頭,她三叔就能立刻跑出去。所幸並沒有,趙文淵似乎更迫切的想說服太夫人,他為什麼說要立刻同這位姑娘定親。太夫人和林夫人就抿著唇笑, 任由趙文淵又將賀敏姑娘的事跡重複了一遍。到後來趙文淵說得口乾舌燥,看太夫人和林夫人的笑容,才明白過來。忙上前給林夫人作了個揖。

  林夫人才對太夫人笑道,“既然他們彼此中意,咱們就操辦起來吧。”

  三叔的婚事訂得急。賀姑娘因是官身,在京城也無宅邸,便暫住在驛館裡。第二日一早,林夫人便約了杜夫人一道親自去驛館見她。兩邊的意向都弄明白了,便開始操辦起訂親之事。

  賀 姑娘家中僅剩一個弟弟,且弟弟還是她教養大的,因此自己就能給自己做了主。她的弟弟已辟舉為官,如今正在營州為官,相去兩千餘里,一來一回要兩個多月,往 來勞頓。賀姑娘孤身一人客留長安,有諸多不便之處,婚事又宜早不宜遲。因此乾脆就請謝懷逸出面,將她認作義妹,從晉國公府上發嫁。

  婚事也就定在這一年九月,太子大婚之後的一個月。

  ☆、90第六十一章 下

  賀敏此次入京,探望故友只是其一,最主要還是為了契丹而來。

  早些年契丹人依附突厥汗國,頻繁侵擾遼東。不過自從十年前被謝、趙二人威逼利誘背棄突厥之後,這些年都還算老實。賀敏在遼東也奉行謝、趙二人訂下的聯弱抗強、以夷制夷的策略,同契丹人打了不少交道。

  如今突厥內亂,偌大的汗國早已四分五裂。各部可汗為了爭權奪勢,紛紛拉攏、吞併周邊部族,擴充實力……契丹人接連被威脅攻打,終於決心徹底倒向漢人,便派使者來長安。

  朝中同突厥打交道的多,對契丹、鐵勒這些小部族卻知之甚少。營州官吏也常常分不清此夷與彼夷,倒是契丹有幾個頭領粗通漢文——此事決定的是遼東的命運,做決定的卻是稀里糊塗的外人,賀敏自然不肯置身事外。便同行入京,以備聖上查問。

  本來她也是要走謝懷逸和趙文淵的門路的,同趙文淵定情也是意外之喜。

  這兩個人的親事在長安也是激起一層波浪——這頭家長、媒妁在立婚書,那頭賀敏就和趙文淵面對著面討論公務。時俗重貞節,定親後成親前正該是男女最相互避諱的時候,這二人竟全不放在心上。

  不過趙家素來也不大在意這些。有林夫人前例在先,長安倒無人刻意去攻擊賀敏,頂多嘲諷人以群分罷了。賀敏也混不在意。待將公務處置完畢,兩人定親也有三五日了,賀敏才顯露出拘謹來。

  賀姑娘做過很多事,譬如求援、殺敵、當官、重建一郡、給弟弟娶媳婦……甚至隱退後,還聞訊契丹有使來,不遠萬里入長安……但是她唯獨沒有待嫁過,而且還是在他鄉孤身一人待嫁。

  得知趙文淵沒娶妻於是衝動自薦的勁頭褪去了,她甚至略有些懊惱自己的糙率。

  不過這個時候反悔也已經晚了。

  這個時代契丹人還未立文法,雖其民悍勇、有“鑌鐵”之讚譽,卻也不過是遊牧在遼東的小部族罷了。當然,皇帝要打突厥,也是不遺餘力的挖突厥人的牆角。得知契丹背棄突厥投奔漢人,十分親善的親自接見了使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