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新婚頭三天,桂含春是不需要當值的,善桐無事也不過去新房找鄭氏說話,等行完了回門禮。鄭家二少爺要回去了,她也要動身回村子裡探老太太,順帶著回去過五月節。鄭氏還依依不捨的,“這才能和你說說話,你就又要走了。”
善桐知道她是要管家了心裡有點發虛,忙寬慰了一番,又道,“有什麼不會的,就只管問嬸嬸,她心裡最疼的可就是你了。兩頭千萬別生分了!”
見鄭氏若有所悟,她也就不多說了。出門上車到巡撫府去,因連王氏、善榴、善桃、善櫻都一道回去,一大家子浩浩蕩蕩的全在巡撫府集合,光是相連的車馬,都有一里多長,路人看了都道,“這必定是楊家、桂家人出來了。”
善桐許久沒回家裡,縱是酷暑天氣,在車內也待得興致盎然,時不時還把手伸出去撩撩風,又看看窗外一望無際的綠茵田野,同遠處那起伏不定黛色的青山。真覺得自從上京後,心底積蓄的陰沉、憂鬱,簡直為之一慡。連善榴說了她幾次,“多大的人了,還和個七八歲的閨女似的?”善桐都不以為意,要不是畢竟是回娘家,她簡直想尋一匹馬來,就騎著回村子裡了。
兩姐妹難得相聚,不免說些別後情況。善榴還責怪善桐,“當時貼你一點嫁妝,倒好像是借出去高利貸,現在年年都拿利息。你姐夫收得都不好意思了,我心裡也覺得不安得很。要不拿,又覺得辜負了你的心意。”
大家庭里的小夫妻,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自己難以攢下私房錢來。尤其善榴頂上婆婆是個繼室,兩邊又分離兩地,很多事情都要格外小心。倒不比善桐自由自在的,手裡活錢也豐厚,她滿不在乎地道。“一年也就是一兩千銀子,大姐和我瞎客氣什麼?善櫻出嫁,我私底下也貼了她些。難道大姐還比不過她?”
“善櫻的這門親事,倒是結得好。”善榴若有所思。“妹夫和楠哥走得很近,楠哥在他們縣裡開了幾間新商號呢……妹夫也疼她,我聽爹的意思,覺得妹夫人也是有才華的,往上提一提,將來成就,應當是不止於七品。”
“這就是悶聲發財,傻人有傻福了。”善桐也感慨,“梧哥從小聰明外露,現在看著前途遠大,其實心裡也是個苦瓤子。”
二姨娘的事,的確是二房唯一的一根刺。走到這一步,是是非非幾乎已經無人在意了。善榴態度很明顯:以梧哥能耐,以後就不能一飛沖天,要壓住榆哥還是綽綽有餘的。越是這樣,心裡就越不能有埋怨。有些事情,僅僅是猜測,那也就罷了,一旦有了真憑實據,很多事那就不一樣了。最壞的可能還不是馬上翻臉,親人變仇人,而是隱忍數十年,等二老爺過世了,他再來從容收拾王氏和榆哥。“就為了梧哥好,也不能讓她胡說八道。”
做過主母的人,不精也得精,心腸不硬也得硬。善桐對母親和姐姐的決定不置可否,卻不肯幫著下藥,“我去同祖母說,那可以。可要我親自去下藥,這個做不到。”
也是因此,王氏和善榴才要跟著一道回村里去。王氏還有些不大高興,今天見了女兒,眉眼間都還是淡淡的。現在善桐自己提起梧哥來,善榴就藉機道。“你也別生娘的氣,娘也是無奈。她這一輩子,真是就毀在榆哥的病上了。當年走了這一步,現在要不能當斷則斷,以後下場就更難堪了。”
這是在為王氏分辨,也是在為自己分辨。善桐嘆了口氣,輕聲說,“我沒怪你,你說得對,這事該有個尾巴了。糾纏了十多年,家鬧得都不像個家了。榆哥常年在外,梧哥心裡滴著苦水,楠哥——現在都不算是家裡的人了。早知道,當時一帖藥下去,梧哥就抱在身邊養,大家都乾淨。又何必走到這一步,難看成什麼樣了,結局卻根本還是一帖藥。”
善榴深以為然,卻不便多說什麼,她多少帶了些開玩笑的意思,“進了京,你長本事了。從前可不是這樣說的——這要是含沁身邊多了人,你也就一帖藥下去?”
“我才不呢。”善桐想到於翹,不禁微微一笑,搖了搖頭,“到時候我也跑,抱著大妞妞跑到塞外去。找個男人再嫁了,桂含沁是誰,我才不認識。”
善榴哈哈大笑,“這個三妞妞!當了娘的人了,行事還是這樣激烈!真是到了京里都改不了!”
正說著,一行人進了村子,因巷子狹小,走不得大車,到了巷子口,眾人都下車步行。善桐離家一年多,越走越高興,差些就要搶在母親頭裡——卻是才走了半條巷子,遠遠地就看見祖母竟親自站在門口,焦急地向彼方張望。她的眼圈一下濕了,幾步就搶在前頭,辱燕投林一般奔到老太太跟前,叫到,“祖母,我回來啦!”
老太太一把扳住善桐肩頭,眼底也是亮晶晶的,仔仔細細將她看了幾看,這才欣慰地道,“——沒瘦!怎麼,大妞妞沒跟著回來?”
一邊說,一邊眾人也都上來笑著行禮。大太太也推門出來,用眼神和善桃打了個招呼,才向善桐道,“知道你要回來,一大早就等著了。才進了村子,就出來候著。你這一上京,老太太的心都給你帶走了半個。”
善桐靠在祖母身邊,甜甜地笑了,在這一年多以來,她說過無數次‘娘娘疼我’‘堂姐疼我’‘堂伯母疼我’‘嬸嬸疼我’,可只有現在,這句,“祖母疼我”說出來,心裡才真正是回著濃得化不開的暖意。
只是說完這句話時,望見王氏眼中複雜神色,這暖意又不免褪色少許:想到來這裡的任務,久別重逢後的喜悅,便沒那麼濃厚了。
老太太似乎一無所知,對善桐噓寒問暖一番,善榴因為也算遠嫁,也得了許多問候,卻肯定及不上她對善桐的關注了。得知含沁在皇上跟前很是當紅,她高興得滿面紅光,“好、好,最近真是喜事連連。孫女婿有喜事,孫子也有喜事——你從京里過來,可知道殿試名次沒有?今年殿試拖得也晚!”
正說著,又提起二姨娘的事,“這幾天和常人一樣,沒什麼不妥了。也是喜事,你們也有幾年沒見了吧?”
便命張姑姑,“把她帶出來拜見主母吧!”
277、補償
善桐上一次見二姨娘,還是她出嫁前夕,二姨娘來尋她說話時兩人照了一面。此後她傳出瘋病,終年不見人影,雖然她幾次回鄉省親,但竟如同活在兩層世界裡,不要說見面,連消息都很少聽說。這一次一打眼,她幾乎大吃一驚——要不是老太太明確指出,她幾乎都很難把眼前這個憔悴清瘦、頭髮花白的黃面婦人,和昔年那貌美如花、飛揚跋扈的紅姨娘聯繫起來了。眼下她一身青布衣裳,雖然上頭沒帶補丁,但洗得幾乎泛白,怯生生地跪在地下,先給老太太磕頭,又給大太太、王氏幾位太太請安,聲音小得像蚊子叫。“許久沒見太太,給太太、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六姑娘請安。”
善桐望了母親一眼,王氏也有些吃驚,顯然,她也有幾年沒見過二姨娘了。她很快又露出了和氣的笑。“怎麼,二姨娘轉了性子?就是我們家的下人,身上也沒有這樣樸素的衣裳呀。”
老太太看了大太太一眼,大太太便道。“她的顏色衣裳這些年間也不知收到哪裡去了。你們的院子,我不好亂翻,家裡下人給她勻了幾件衣裳,她也不穿。”
王氏忙道。“大嫂,我這可不是說你。”
大太太微微一笑,便不做聲了。善桐細細地打量著二姨娘,見她神色怯懦,眼睛直望著地下,連看都不敢看自己,不免微微一皺眉。卻先不說話,只聽王氏同二姨娘說了幾句話,不外乎是問她何時轉好的,現在是否都全好了。二姨娘答得很猶豫,有時說話還很緩慢,但大體來說,思維已經相當清晰。老太太道,“大夫說了,再幾貼藥,幾乎就能全好。”
她看了王氏一眼,又笑道,“最近家裡真是喜事連連,你們從西安來,可知道他們兄弟的會試名次不曾?梧哥又中了貢士,現在生母又痊癒了。可說是四喜臨門,梧哥一人獨占了二喜呢。”
王氏眉峰頓時起了一點波瀾,善桐和善榴交換了一個眼色,心中均感棘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當時老太太為了榆哥、梧哥著想,硬生生把王氏這口氣給咽了下去。這幾年來婆媳兩個見面機會不多,也的確沒起什麼衝突,但這並不表示她贊同了王氏的做法。二姨娘瘋了,這事她管不了不錯,可現在她‘好’了,老太太就能管了。不論是為梧哥著想也好,是為了敲打兒媳婦也罷,把二姨娘痊癒抬到這個高度,善桐能開口說斬糙除根的事?人老成精,老人家這是防患於未然,一下就讓王氏母女兩個陷入了被動。
不論是娘家也好,夫家本家也罷,個人造業個人擔,善桐現在已經不去想母親究竟是做對還是做錯,二姨娘是可憐還是活該,甚至連梧哥她都懶得去想了。個人得個人的緣分罷了,事態變化,不用她開口去造殺孽,她樂得不說話。只和老太太道,“祖母,還有一喜呢。他們沒和您說?榆哥在京里,已經進工部做事了。”
老太太頓時神色一動,手裡數著的那串念珠頓時停了,她驚喜地看了善桐一眼,又望了王氏一眼,“還有這事?”
王氏訕訕然地道,“其實,也就是……”
善桐忙截斷了母親的話頭,不令她把榆哥玩火藥的事捅出來,因笑道,“是隨李先生一道進工部去做學問的,雖沒支餉,可怎麼說,也是個正經的活計。聽含沁說,皇上挺看重這一塊的,要是做好了,那肯定有賞。”
皇上這兩個字,在西北鄉村簡直就和天神一樣,透著那樣高貴,那樣遙遠。不要看榆哥只是進工部做事而已,一應待遇全都沒談,可相對於善桂、善柏等兄弟來說,他的起點已經很高了。三太太、四太太臉上都有點酸酸的,善桐也理解:小時候燒傻了的結巴,現在都能進工部,二房是再沒什麼軟肋了……
老太太自然高興非凡,善桐和善榴你一言我一語的湊著熱鬧,氣氛一下也就高漲起來。一時吃過了飯,善榴便給善桐使了個眼色,自己站起來告辭,善桐也要跟著回去,卻當然被老太太留住了。“還想去哪裡?”
祖孫素來親密,老太太一手把善桐拉拔長大的,有許多親密話,只願和她一個人說。“上回你信寫回來,我幾乎沒氣得厥過去!和祖母你也虛客氣了?那四萬兩銀子,給你了就是給你了。你舅舅就是還了四十萬兩,那我也不稀罕!”
善桐知道她是要管家了心裡有點發虛,忙寬慰了一番,又道,“有什麼不會的,就只管問嬸嬸,她心裡最疼的可就是你了。兩頭千萬別生分了!”
見鄭氏若有所悟,她也就不多說了。出門上車到巡撫府去,因連王氏、善榴、善桃、善櫻都一道回去,一大家子浩浩蕩蕩的全在巡撫府集合,光是相連的車馬,都有一里多長,路人看了都道,“這必定是楊家、桂家人出來了。”
善桐許久沒回家裡,縱是酷暑天氣,在車內也待得興致盎然,時不時還把手伸出去撩撩風,又看看窗外一望無際的綠茵田野,同遠處那起伏不定黛色的青山。真覺得自從上京後,心底積蓄的陰沉、憂鬱,簡直為之一慡。連善榴說了她幾次,“多大的人了,還和個七八歲的閨女似的?”善桐都不以為意,要不是畢竟是回娘家,她簡直想尋一匹馬來,就騎著回村子裡了。
兩姐妹難得相聚,不免說些別後情況。善榴還責怪善桐,“當時貼你一點嫁妝,倒好像是借出去高利貸,現在年年都拿利息。你姐夫收得都不好意思了,我心裡也覺得不安得很。要不拿,又覺得辜負了你的心意。”
大家庭里的小夫妻,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自己難以攢下私房錢來。尤其善榴頂上婆婆是個繼室,兩邊又分離兩地,很多事情都要格外小心。倒不比善桐自由自在的,手裡活錢也豐厚,她滿不在乎地道。“一年也就是一兩千銀子,大姐和我瞎客氣什麼?善櫻出嫁,我私底下也貼了她些。難道大姐還比不過她?”
“善櫻的這門親事,倒是結得好。”善榴若有所思。“妹夫和楠哥走得很近,楠哥在他們縣裡開了幾間新商號呢……妹夫也疼她,我聽爹的意思,覺得妹夫人也是有才華的,往上提一提,將來成就,應當是不止於七品。”
“這就是悶聲發財,傻人有傻福了。”善桐也感慨,“梧哥從小聰明外露,現在看著前途遠大,其實心裡也是個苦瓤子。”
二姨娘的事,的確是二房唯一的一根刺。走到這一步,是是非非幾乎已經無人在意了。善榴態度很明顯:以梧哥能耐,以後就不能一飛沖天,要壓住榆哥還是綽綽有餘的。越是這樣,心裡就越不能有埋怨。有些事情,僅僅是猜測,那也就罷了,一旦有了真憑實據,很多事那就不一樣了。最壞的可能還不是馬上翻臉,親人變仇人,而是隱忍數十年,等二老爺過世了,他再來從容收拾王氏和榆哥。“就為了梧哥好,也不能讓她胡說八道。”
做過主母的人,不精也得精,心腸不硬也得硬。善桐對母親和姐姐的決定不置可否,卻不肯幫著下藥,“我去同祖母說,那可以。可要我親自去下藥,這個做不到。”
也是因此,王氏和善榴才要跟著一道回村里去。王氏還有些不大高興,今天見了女兒,眉眼間都還是淡淡的。現在善桐自己提起梧哥來,善榴就藉機道。“你也別生娘的氣,娘也是無奈。她這一輩子,真是就毀在榆哥的病上了。當年走了這一步,現在要不能當斷則斷,以後下場就更難堪了。”
這是在為王氏分辨,也是在為自己分辨。善桐嘆了口氣,輕聲說,“我沒怪你,你說得對,這事該有個尾巴了。糾纏了十多年,家鬧得都不像個家了。榆哥常年在外,梧哥心裡滴著苦水,楠哥——現在都不算是家裡的人了。早知道,當時一帖藥下去,梧哥就抱在身邊養,大家都乾淨。又何必走到這一步,難看成什麼樣了,結局卻根本還是一帖藥。”
善榴深以為然,卻不便多說什麼,她多少帶了些開玩笑的意思,“進了京,你長本事了。從前可不是這樣說的——這要是含沁身邊多了人,你也就一帖藥下去?”
“我才不呢。”善桐想到於翹,不禁微微一笑,搖了搖頭,“到時候我也跑,抱著大妞妞跑到塞外去。找個男人再嫁了,桂含沁是誰,我才不認識。”
善榴哈哈大笑,“這個三妞妞!當了娘的人了,行事還是這樣激烈!真是到了京里都改不了!”
正說著,一行人進了村子,因巷子狹小,走不得大車,到了巷子口,眾人都下車步行。善桐離家一年多,越走越高興,差些就要搶在母親頭裡——卻是才走了半條巷子,遠遠地就看見祖母竟親自站在門口,焦急地向彼方張望。她的眼圈一下濕了,幾步就搶在前頭,辱燕投林一般奔到老太太跟前,叫到,“祖母,我回來啦!”
老太太一把扳住善桐肩頭,眼底也是亮晶晶的,仔仔細細將她看了幾看,這才欣慰地道,“——沒瘦!怎麼,大妞妞沒跟著回來?”
一邊說,一邊眾人也都上來笑著行禮。大太太也推門出來,用眼神和善桃打了個招呼,才向善桐道,“知道你要回來,一大早就等著了。才進了村子,就出來候著。你這一上京,老太太的心都給你帶走了半個。”
善桐靠在祖母身邊,甜甜地笑了,在這一年多以來,她說過無數次‘娘娘疼我’‘堂姐疼我’‘堂伯母疼我’‘嬸嬸疼我’,可只有現在,這句,“祖母疼我”說出來,心裡才真正是回著濃得化不開的暖意。
只是說完這句話時,望見王氏眼中複雜神色,這暖意又不免褪色少許:想到來這裡的任務,久別重逢後的喜悅,便沒那麼濃厚了。
老太太似乎一無所知,對善桐噓寒問暖一番,善榴因為也算遠嫁,也得了許多問候,卻肯定及不上她對善桐的關注了。得知含沁在皇上跟前很是當紅,她高興得滿面紅光,“好、好,最近真是喜事連連。孫女婿有喜事,孫子也有喜事——你從京里過來,可知道殿試名次沒有?今年殿試拖得也晚!”
正說著,又提起二姨娘的事,“這幾天和常人一樣,沒什麼不妥了。也是喜事,你們也有幾年沒見了吧?”
便命張姑姑,“把她帶出來拜見主母吧!”
277、補償
善桐上一次見二姨娘,還是她出嫁前夕,二姨娘來尋她說話時兩人照了一面。此後她傳出瘋病,終年不見人影,雖然她幾次回鄉省親,但竟如同活在兩層世界裡,不要說見面,連消息都很少聽說。這一次一打眼,她幾乎大吃一驚——要不是老太太明確指出,她幾乎都很難把眼前這個憔悴清瘦、頭髮花白的黃面婦人,和昔年那貌美如花、飛揚跋扈的紅姨娘聯繫起來了。眼下她一身青布衣裳,雖然上頭沒帶補丁,但洗得幾乎泛白,怯生生地跪在地下,先給老太太磕頭,又給大太太、王氏幾位太太請安,聲音小得像蚊子叫。“許久沒見太太,給太太、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六姑娘請安。”
善桐望了母親一眼,王氏也有些吃驚,顯然,她也有幾年沒見過二姨娘了。她很快又露出了和氣的笑。“怎麼,二姨娘轉了性子?就是我們家的下人,身上也沒有這樣樸素的衣裳呀。”
老太太看了大太太一眼,大太太便道。“她的顏色衣裳這些年間也不知收到哪裡去了。你們的院子,我不好亂翻,家裡下人給她勻了幾件衣裳,她也不穿。”
王氏忙道。“大嫂,我這可不是說你。”
大太太微微一笑,便不做聲了。善桐細細地打量著二姨娘,見她神色怯懦,眼睛直望著地下,連看都不敢看自己,不免微微一皺眉。卻先不說話,只聽王氏同二姨娘說了幾句話,不外乎是問她何時轉好的,現在是否都全好了。二姨娘答得很猶豫,有時說話還很緩慢,但大體來說,思維已經相當清晰。老太太道,“大夫說了,再幾貼藥,幾乎就能全好。”
她看了王氏一眼,又笑道,“最近家裡真是喜事連連,你們從西安來,可知道他們兄弟的會試名次不曾?梧哥又中了貢士,現在生母又痊癒了。可說是四喜臨門,梧哥一人獨占了二喜呢。”
王氏眉峰頓時起了一點波瀾,善桐和善榴交換了一個眼色,心中均感棘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當時老太太為了榆哥、梧哥著想,硬生生把王氏這口氣給咽了下去。這幾年來婆媳兩個見面機會不多,也的確沒起什麼衝突,但這並不表示她贊同了王氏的做法。二姨娘瘋了,這事她管不了不錯,可現在她‘好’了,老太太就能管了。不論是為梧哥著想也好,是為了敲打兒媳婦也罷,把二姨娘痊癒抬到這個高度,善桐能開口說斬糙除根的事?人老成精,老人家這是防患於未然,一下就讓王氏母女兩個陷入了被動。
不論是娘家也好,夫家本家也罷,個人造業個人擔,善桐現在已經不去想母親究竟是做對還是做錯,二姨娘是可憐還是活該,甚至連梧哥她都懶得去想了。個人得個人的緣分罷了,事態變化,不用她開口去造殺孽,她樂得不說話。只和老太太道,“祖母,還有一喜呢。他們沒和您說?榆哥在京里,已經進工部做事了。”
老太太頓時神色一動,手裡數著的那串念珠頓時停了,她驚喜地看了善桐一眼,又望了王氏一眼,“還有這事?”
王氏訕訕然地道,“其實,也就是……”
善桐忙截斷了母親的話頭,不令她把榆哥玩火藥的事捅出來,因笑道,“是隨李先生一道進工部去做學問的,雖沒支餉,可怎麼說,也是個正經的活計。聽含沁說,皇上挺看重這一塊的,要是做好了,那肯定有賞。”
皇上這兩個字,在西北鄉村簡直就和天神一樣,透著那樣高貴,那樣遙遠。不要看榆哥只是進工部做事而已,一應待遇全都沒談,可相對於善桂、善柏等兄弟來說,他的起點已經很高了。三太太、四太太臉上都有點酸酸的,善桐也理解:小時候燒傻了的結巴,現在都能進工部,二房是再沒什麼軟肋了……
老太太自然高興非凡,善桐和善榴你一言我一語的湊著熱鬧,氣氛一下也就高漲起來。一時吃過了飯,善榴便給善桐使了個眼色,自己站起來告辭,善桐也要跟著回去,卻當然被老太太留住了。“還想去哪裡?”
祖孫素來親密,老太太一手把善桐拉拔長大的,有許多親密話,只願和她一個人說。“上回你信寫回來,我幾乎沒氣得厥過去!和祖母你也虛客氣了?那四萬兩銀子,給你了就是給你了。你舅舅就是還了四十萬兩,那我也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