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頁
“你白天一整天和新娘子一車,我不好過來!”桂含芳有點冤,便進了帳篷同善桐商量,“現在這幾天多雨,裝嫁妝的那十多輛車真是走不動,連人也要等著他們一道,麻煩得很,且又受苦。我想著,前頭就是延安了,我今天派人過去報信了,那裡就有我們的人,索性這樣,你帶上小嫂子,還有一些丫頭婆子的陪嫁,喜娘,一路先過去西安,我們在後頭押著嫁妝慢慢走。可要是這樣,你得問准了小嫂子,你也知道這山路難走,要翻下去一車兩車的,她見到了知道是翻下去的,要先走了,還以為我貪她的呢。”
這顧慮很現實也很老成,善桐抿唇笑道,“你說得對,是該問問。”
桂含芳又道,“是了,還有就是你們那個堂客,你待她倒是挺好的,我意思,別令她和你一道起居,誰知道什麼地方來的呢?到前頭延安,男客我就全放下了,堂客你看著怎麼說?”
“三哥倒還管得挺多的。”善桐有點好笑,壓低了聲音。“人家就在裡頭呢……這事我有分寸。她跟著我們一路到西安,你再派個人送她到扶風縣去投靠一下。一個人孤身上路,同行人都不在了,也難為她,能幫幫一把吧。”
桂含芳滿不在乎地道。“含沁不在,那我當然得兜著事啦,免得日後見了他不好交代。這人什麼身份弟妹你問了沒有?可別是下三濫的——”
帳篷就這麼薄薄一層,他一個男人嗓音又大,善桐知道底細的,不禁大感尷尬:桂含芳人是好人,就是有時候還是年輕了點,仗著自己身份,在一般人跟前有點大家公子的味道。說起話來就不太忌諱了,幫了人還不落好。
她正要打岔時,只聽得帘子唿的一聲,於翹已經沉著臉出了裡間,俏面含霜,連聲音都像是帶了刺。“三公子,我清清白白一個女兒家,當不起你的猜疑。你只看著我像那樣的人麼?人在路上,誰沒有個難處,惡語傷人六月寒,試問三公子聽過這話沒有?”
這一番話把桂含芳說得都沒話答了,他眨著眼睛,詫異地望著許於翹,半天才磕磕絆絆地道,“我——我——”
一邊說,一邊上下打量於翹,於翹回身就摔帘子進去了,一句話也未曾多說。善桐大傷腦筋,索性令桂含芳,“出去說吧。”
又命僕婦們,“好生服侍,無事不許多話。”
其實含芳的顧慮也有道理,兩人出了帳篷,善桐便解釋道,“說起來也算是鄭家的遠親……”
“口齒那麼伶俐,又是京里的口音,看起來和個千金小姐一樣,耳墜子雖然小,但玉質看了就不凡。”桂含芳打斷了她的話,壓低了聲音道,“一般人家的閨女,可沒有這樣的,要不是一般人家的閨女,怎麼出門連個車都沒有,就只是騎馬?”
他粗起來真粗,細起來也真細,善桐大為頭疼,只能強詞奪理地道,“咱們嬸嬸出門不也騎馬嗎,反正,這人身世我們是知道的,也頂可憐,去扶風縣投親,能幫幫一把,別的事你也別多管了,我有分寸的。”
桂含芳眼神連閃,顯然是起了疑心,他不住回頭顧盼帳篷,沉默了一會,又嘿嘿一笑,道,“京城姑娘,嘴皮子真利索。行,那我不問了。”
說著,就從身上摸了一封信出來給善桐。“同她一道走那幾個人,身上帶著的銀兩也都還在,就是沉甸甸的,我看她一個人還拎不動,就沒給捧過來。先放我這裡,等到了西安我令人兌出銀票來給她也是一樣的,還有這封信也還在,你交給她吧。”
善桐鬆了一口氣,接過信來隨手捏在手裡,又問含芳,“你來京城這幾天,我也忙著,總沒問你,善喜怎麼樣?這一向還好吧?你陪著她回娘家沒有?要回去了,可有見到我祖母她們一家子?”
含芳默然片刻,才低聲道,“她去天水了,家裡辦喜事,天水也要開席的,娘就令她過去,我這上京打個來回……算起來,也有小半年沒見到她。”
提到善喜,他的語調就很平靜。善桐聽在耳朵里總覺得有些不對味,卻也不好再細問了:把善喜打發到天水去,恐怕辦喜事是藉口,令她和鄭姑娘彼此別打照臉是真的,看來,善喜這半年沒少折騰,是抱了有要和二嫂一較短長的念頭。
“過門了就是你的媳婦了。”她還是為善喜說了幾句不咸不淡的公道話。“可要好好待人家,要老成年成年見不到面,她當時何必嫁你呢?”
桂含芳也嘆了口氣。
“你不知道!”他沮喪地說。“我經過村子裡,上門見丈母娘,她哥哥……”
他似乎一下醒覺過來,想起了善楠的身份,便收口不再說了。善桐也不問,又叮囑他,“送我們的人手可以不必太多,嫁妝呢,值錢的金銀首飾可說得上是價值連城了。你們護送時候千萬小心,不但要防人打劫,也絕不能令細軟出了事。”
含芳也道,“所以令你問問新娘子,新娘子要不放心,首飾由她抱走也好的。”
兩人商議一番,含芳便回身出去,善桐低下頭心不在焉地打量著手裡的信——要說她不好奇許於翹的心上人是何方神聖,那也是假的。不過,帳篷外黑,她也看不出所以然來,等掀帘子進了帳篷,就著燈光這才看清楚了:於翹倒沒騙人,這信封薄,透過燈光,隱約還能看見“母親大人親啟”幾個字,外頭卻沒寫收信人地址姓名,只寫了竹報平安四個字,一併一個花得看不清筆畫的落款而已。善桐將信遞給於翹,略略說了說原委,於翹便收進懷裡,還有一絲歉意,“剛才衝撞了三爺……”
善桐影影綽綽,只覺得那落款很是熟悉,真挖空了腦袋想呢,因忙笑道,“沒什麼,沒什麼,他就那個性子,說話不看場合,所以我們有時候有些事也不和他說——”
她本意是令於翹放心,明白自己不至於把她的身世告訴出去,可話才出口,腦中靈機一動,電光火石之間,竟是現出了一個一色一樣的落款來,竟是嚇得善桐啊地一聲,驚呼了出來。
273、藏頭
於翹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封信在,她也沒躲著善桐,自己已經展開了在燈下看起來:唇邊已是漸漸地噙上了一朵笑花,很顯然,這封信里是交待了她同心上人的關係的。也正因為是由別人帶著,這才側面也襯托出了她心上人的誠心。善桐斜著眼打量了她一番,不禁輕笑道,“你有眼光,就是一般人家,私奔後,有的遇上負心漢了,直接轉手就賣到窯子裡去……更別說你這樣的大家小姐了。”
於翹頭也不抬,“就是因為大家小姐才不值錢呢,一般人拐帶走了,沒準還能勒索些贖金。現在家裡恐怕都要籌備我的喪事了,要勒索錢財也是無用,說不定,反而還會引來殺身之禍呢。”
她對家裡這樣沒有信心,是遠出善桐意料的,不過想想,連親嫂子都只得了個‘心腸毒辣’的評語,於翹和家人感情的疏離也就不用說了。她終於是忍不住問道,“我就是奇怪,按說你們家的家教這麼嚴格,除了一家子同姓的之外,上了十歲不是都不許見外姓人了?你這是怎麼和他說上話的,我真是猜不透……你們是一眼就定了終生?”
善桐和慕容氏坐在一起說閒話,說的最多的就是大哥如何疼你,含沁又如何愛你。和京城以夫妻感情良好為恥不同,西北的少婦們倒有些互相攀比這個的意思——但凡是女兒家,也沒有不喜歡和人念情郎的。也是因為善桐除了好奇之外,全沒什麼看不起人的意思,於翹掩了信紙,看了她一眼,倒是難得地紅了臉,露出了忸怩之態來,低聲道。“還是能見上面的,只不是次次都能說上話……我從第一面便知道我中意他,他的心思麼,我瞧不太出來,可我知道他也是中意我的。”
能見面,那想必就是許家的近親了。善桐捧著腦袋把許家的親戚關係梳理了一遍,還是沒個頭緒,要再問時,見於翹已經收起信,仔仔細細地掖在懷裡,又若無其事地起身準備就寢了,便知道她終究還是不想說得太多。也許是怕走漏了消息,終究不免被家裡人逮回去。
她也就並不心急,次日上路,慢慢地和於翹談起天來,又將自己和含沁的故事說給她聽,“家裡人都不願意,要不是最後祖母做主,還是許了,今天我也是有娘家不能回。”
於翹顯然對她的出身還是很了解的,小姑娘一點都不吃驚,“會願意就假了……”
她嘆了口氣,還是露出了少許惆悵,“其實能上門提親,也不算是太門不當戶不對,要是能走提親的路子,我也一樣……”
善桐就更想不通了:這一般能時常見到面,又不是次次都能說話的男丁,除了親戚之外,那也就只有小廝了。可一個小廝能有這麼大能耐,把於翹這麼個千金小姐拐出來了不說,還安排了三四個聽話忠誠的把兄弟一路走了這樣遠?就算是遇了匪,拼著自己性命不要,也得把她給護得毫髮無傷?
再不然,那就是戲班子裡唱戲的了——可這就更說不通了,一個唱戲的,憑他唱到天上去了,只怕也沒有這樣的能耐吧。再說,此人字跡,同十八房收到的那封里朝廷來信幾乎如出一轍,顯然是里朝廷的高層人物,一個高層人物是個戲子——這笑話也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不過,於翹防心始終還是很重,善桐刺探了幾次,見她態度都很堅決,為怕激起她的防備來,反而不敢多問。只和她天南海北地說些西北風俗,於翹倒也聽得用心,往往連鄭姑娘一起都聽住了。
另一面,鄭姑娘果然對於離開嫁妝隻身上路有一定顧慮,倒還不是不放心含芳,只是顧忌著喜娘說,“嫁妝還沒到呢,人已經先進城了,這可不大體面。”
據說就是送嫁的鄭家二少爺也覺得,“這不大合規矩,倒顯得我們多麼心急似的。”
善桐沒辦法了,只好私底下給女眷們做工作。“連人都殺了,這夥人不是什麼善類呢。一般的村匪也沒有敢動這麼一大隊人的,我們帶的金銀細軟又多。是先走一步不體面,還是留下來這萬一遇上了綠林好漢,血淋淋的嚇死人了,這才體面?”
喜娘在一邊猶道,“不是說了是一夥小蟊賊……”
善桐和鄭姑娘同時掃了她一眼,鄭姑娘頓時就下了決心,“三少爺不說,是怕我們擔心。還是我們先走一步,男人們才能放開手腳做事。”
這顧慮很現實也很老成,善桐抿唇笑道,“你說得對,是該問問。”
桂含芳又道,“是了,還有就是你們那個堂客,你待她倒是挺好的,我意思,別令她和你一道起居,誰知道什麼地方來的呢?到前頭延安,男客我就全放下了,堂客你看著怎麼說?”
“三哥倒還管得挺多的。”善桐有點好笑,壓低了聲音。“人家就在裡頭呢……這事我有分寸。她跟著我們一路到西安,你再派個人送她到扶風縣去投靠一下。一個人孤身上路,同行人都不在了,也難為她,能幫幫一把吧。”
桂含芳滿不在乎地道。“含沁不在,那我當然得兜著事啦,免得日後見了他不好交代。這人什麼身份弟妹你問了沒有?可別是下三濫的——”
帳篷就這麼薄薄一層,他一個男人嗓音又大,善桐知道底細的,不禁大感尷尬:桂含芳人是好人,就是有時候還是年輕了點,仗著自己身份,在一般人跟前有點大家公子的味道。說起話來就不太忌諱了,幫了人還不落好。
她正要打岔時,只聽得帘子唿的一聲,於翹已經沉著臉出了裡間,俏面含霜,連聲音都像是帶了刺。“三公子,我清清白白一個女兒家,當不起你的猜疑。你只看著我像那樣的人麼?人在路上,誰沒有個難處,惡語傷人六月寒,試問三公子聽過這話沒有?”
這一番話把桂含芳說得都沒話答了,他眨著眼睛,詫異地望著許於翹,半天才磕磕絆絆地道,“我——我——”
一邊說,一邊上下打量於翹,於翹回身就摔帘子進去了,一句話也未曾多說。善桐大傷腦筋,索性令桂含芳,“出去說吧。”
又命僕婦們,“好生服侍,無事不許多話。”
其實含芳的顧慮也有道理,兩人出了帳篷,善桐便解釋道,“說起來也算是鄭家的遠親……”
“口齒那麼伶俐,又是京里的口音,看起來和個千金小姐一樣,耳墜子雖然小,但玉質看了就不凡。”桂含芳打斷了她的話,壓低了聲音道,“一般人家的閨女,可沒有這樣的,要不是一般人家的閨女,怎麼出門連個車都沒有,就只是騎馬?”
他粗起來真粗,細起來也真細,善桐大為頭疼,只能強詞奪理地道,“咱們嬸嬸出門不也騎馬嗎,反正,這人身世我們是知道的,也頂可憐,去扶風縣投親,能幫幫一把,別的事你也別多管了,我有分寸的。”
桂含芳眼神連閃,顯然是起了疑心,他不住回頭顧盼帳篷,沉默了一會,又嘿嘿一笑,道,“京城姑娘,嘴皮子真利索。行,那我不問了。”
說著,就從身上摸了一封信出來給善桐。“同她一道走那幾個人,身上帶著的銀兩也都還在,就是沉甸甸的,我看她一個人還拎不動,就沒給捧過來。先放我這裡,等到了西安我令人兌出銀票來給她也是一樣的,還有這封信也還在,你交給她吧。”
善桐鬆了一口氣,接過信來隨手捏在手裡,又問含芳,“你來京城這幾天,我也忙著,總沒問你,善喜怎麼樣?這一向還好吧?你陪著她回娘家沒有?要回去了,可有見到我祖母她們一家子?”
含芳默然片刻,才低聲道,“她去天水了,家裡辦喜事,天水也要開席的,娘就令她過去,我這上京打個來回……算起來,也有小半年沒見到她。”
提到善喜,他的語調就很平靜。善桐聽在耳朵里總覺得有些不對味,卻也不好再細問了:把善喜打發到天水去,恐怕辦喜事是藉口,令她和鄭姑娘彼此別打照臉是真的,看來,善喜這半年沒少折騰,是抱了有要和二嫂一較短長的念頭。
“過門了就是你的媳婦了。”她還是為善喜說了幾句不咸不淡的公道話。“可要好好待人家,要老成年成年見不到面,她當時何必嫁你呢?”
桂含芳也嘆了口氣。
“你不知道!”他沮喪地說。“我經過村子裡,上門見丈母娘,她哥哥……”
他似乎一下醒覺過來,想起了善楠的身份,便收口不再說了。善桐也不問,又叮囑他,“送我們的人手可以不必太多,嫁妝呢,值錢的金銀首飾可說得上是價值連城了。你們護送時候千萬小心,不但要防人打劫,也絕不能令細軟出了事。”
含芳也道,“所以令你問問新娘子,新娘子要不放心,首飾由她抱走也好的。”
兩人商議一番,含芳便回身出去,善桐低下頭心不在焉地打量著手裡的信——要說她不好奇許於翹的心上人是何方神聖,那也是假的。不過,帳篷外黑,她也看不出所以然來,等掀帘子進了帳篷,就著燈光這才看清楚了:於翹倒沒騙人,這信封薄,透過燈光,隱約還能看見“母親大人親啟”幾個字,外頭卻沒寫收信人地址姓名,只寫了竹報平安四個字,一併一個花得看不清筆畫的落款而已。善桐將信遞給於翹,略略說了說原委,於翹便收進懷裡,還有一絲歉意,“剛才衝撞了三爺……”
善桐影影綽綽,只覺得那落款很是熟悉,真挖空了腦袋想呢,因忙笑道,“沒什麼,沒什麼,他就那個性子,說話不看場合,所以我們有時候有些事也不和他說——”
她本意是令於翹放心,明白自己不至於把她的身世告訴出去,可話才出口,腦中靈機一動,電光火石之間,竟是現出了一個一色一樣的落款來,竟是嚇得善桐啊地一聲,驚呼了出來。
273、藏頭
於翹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封信在,她也沒躲著善桐,自己已經展開了在燈下看起來:唇邊已是漸漸地噙上了一朵笑花,很顯然,這封信里是交待了她同心上人的關係的。也正因為是由別人帶著,這才側面也襯托出了她心上人的誠心。善桐斜著眼打量了她一番,不禁輕笑道,“你有眼光,就是一般人家,私奔後,有的遇上負心漢了,直接轉手就賣到窯子裡去……更別說你這樣的大家小姐了。”
於翹頭也不抬,“就是因為大家小姐才不值錢呢,一般人拐帶走了,沒準還能勒索些贖金。現在家裡恐怕都要籌備我的喪事了,要勒索錢財也是無用,說不定,反而還會引來殺身之禍呢。”
她對家裡這樣沒有信心,是遠出善桐意料的,不過想想,連親嫂子都只得了個‘心腸毒辣’的評語,於翹和家人感情的疏離也就不用說了。她終於是忍不住問道,“我就是奇怪,按說你們家的家教這麼嚴格,除了一家子同姓的之外,上了十歲不是都不許見外姓人了?你這是怎麼和他說上話的,我真是猜不透……你們是一眼就定了終生?”
善桐和慕容氏坐在一起說閒話,說的最多的就是大哥如何疼你,含沁又如何愛你。和京城以夫妻感情良好為恥不同,西北的少婦們倒有些互相攀比這個的意思——但凡是女兒家,也沒有不喜歡和人念情郎的。也是因為善桐除了好奇之外,全沒什麼看不起人的意思,於翹掩了信紙,看了她一眼,倒是難得地紅了臉,露出了忸怩之態來,低聲道。“還是能見上面的,只不是次次都能說上話……我從第一面便知道我中意他,他的心思麼,我瞧不太出來,可我知道他也是中意我的。”
能見面,那想必就是許家的近親了。善桐捧著腦袋把許家的親戚關係梳理了一遍,還是沒個頭緒,要再問時,見於翹已經收起信,仔仔細細地掖在懷裡,又若無其事地起身準備就寢了,便知道她終究還是不想說得太多。也許是怕走漏了消息,終究不免被家裡人逮回去。
她也就並不心急,次日上路,慢慢地和於翹談起天來,又將自己和含沁的故事說給她聽,“家裡人都不願意,要不是最後祖母做主,還是許了,今天我也是有娘家不能回。”
於翹顯然對她的出身還是很了解的,小姑娘一點都不吃驚,“會願意就假了……”
她嘆了口氣,還是露出了少許惆悵,“其實能上門提親,也不算是太門不當戶不對,要是能走提親的路子,我也一樣……”
善桐就更想不通了:這一般能時常見到面,又不是次次都能說話的男丁,除了親戚之外,那也就只有小廝了。可一個小廝能有這麼大能耐,把於翹這麼個千金小姐拐出來了不說,還安排了三四個聽話忠誠的把兄弟一路走了這樣遠?就算是遇了匪,拼著自己性命不要,也得把她給護得毫髮無傷?
再不然,那就是戲班子裡唱戲的了——可這就更說不通了,一個唱戲的,憑他唱到天上去了,只怕也沒有這樣的能耐吧。再說,此人字跡,同十八房收到的那封里朝廷來信幾乎如出一轍,顯然是里朝廷的高層人物,一個高層人物是個戲子——這笑話也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不過,於翹防心始終還是很重,善桐刺探了幾次,見她態度都很堅決,為怕激起她的防備來,反而不敢多問。只和她天南海北地說些西北風俗,於翹倒也聽得用心,往往連鄭姑娘一起都聽住了。
另一面,鄭姑娘果然對於離開嫁妝隻身上路有一定顧慮,倒還不是不放心含芳,只是顧忌著喜娘說,“嫁妝還沒到呢,人已經先進城了,這可不大體面。”
據說就是送嫁的鄭家二少爺也覺得,“這不大合規矩,倒顯得我們多麼心急似的。”
善桐沒辦法了,只好私底下給女眷們做工作。“連人都殺了,這夥人不是什麼善類呢。一般的村匪也沒有敢動這麼一大隊人的,我們帶的金銀細軟又多。是先走一步不體面,還是留下來這萬一遇上了綠林好漢,血淋淋的嚇死人了,這才體面?”
喜娘在一邊猶道,“不是說了是一夥小蟊賊……”
善桐和鄭姑娘同時掃了她一眼,鄭姑娘頓時就下了決心,“三少爺不說,是怕我們擔心。還是我們先走一步,男人們才能放開手腳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