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善桐很是無語,只好岔開話題,說起自己幾個堂兄,“三年磨一劍,從我到京城來,就見了一面,還都是撥冗過來的。苦讀到了今天,也不知能不能中榜呢。”

  閣老太太也道,“今年春月里,他們兄弟一道來給我拜年,全是坐一坐就走了,連善榆都是匆匆忙忙的,據說全京城就來這一家,連你們那裡都不去。有這樣的心志,什麼事情辦不成?今年是一定能中榜的。”

  榆哥還曉得來閣老府拜年,可見人情世故上還不至於無可救藥,善桐鬆了口氣,也露出笑來,道,“您也不用怕寂寞啦,榆哥媳婦出了春月就動身過來,家裡讓我在京城為榆哥物色一套小院子呢。到時候,她就能時常上門給您請安,陪您說話了。”

  “那感情好。”閣老太太誰的面子不給,善桐面子是一定要給的,當下便欣然道,“置辦產業,你們小夫妻說話不算數,我這裡現放著管家呢。包保選得又便宜又合適,到時候你送嫁回去,也有人能陪我解解悶兒。”

  正說著,七姨娘又出來了,善桐不等她問,自己談起寧嬪來。“又是陪著皇上去這裡,又是陪著皇上去那裡,得寵得很呢!”

  七姨娘和閣老太太都很高興,閣老太太嘆道,“現在她什麼都有了,就少個孩子傍身……”

  說著就嘆了口氣,顯得很是惆悵。七姨娘倒是眼神一閃,笑眯眯吃茶不語,氣定神閒,一點都不著急。

  善桐看在眼裡,心中不禁若有所悟,也代寧嬪高興,在心頭一想,又有些迷迷糊糊說不出的憂心。只並不露在面上——又進宮安慰了幾次皇后,很快就進了三月,那邊幾兄弟下場,這邊善桐自己忙著操辦含春的婚事,等三月底,咸福宮傳來好消息:牛淑妃一舉得男時。善桐已經在送鄭姑娘出嫁的路上了。

  271、奇遇

  這一番回鄉,就又和進京時大不一樣。不是離開家鄉一次,真是感覺不出西北的好來,雖說是以婆家人身份,同過來接親的桂含芳里外一道,每天忙裡忙外地伺候新娘子,但這忙也忙得簡單,鄭姑娘為人又好,再不挑剔的,善桐也有心和她結交,妯娌兩個很有話說。

  因鄭家的嫁妝奢靡豐厚,足足裝了有十幾輛車,又有幾百親兵護送,這一行送嫁的隊伍也走得浩浩蕩蕩的,速度自然不快,要不是鄭姑娘不好出馬車,善桐還真想同進京時一樣,一路走一路玩過去。——這一次在山西境內,他們一樣受到渠家的悉心招待,只沒見渠姑娘,據管事說,因為安徽路遠,渠姑娘嫁妝也多,離婚期還三個多月呢,這已經是發嫁過去了。

  有桂含芳在,外頭的事就不用善桐操心了。自然有他去安頓處理,且又是自家人,比不得上回進京,榆哥還半是親戚,半是客人的。善桐使喚起含芳來那是理直氣壯,含芳也不介意,倒是他進京一次,見識了京城的繁華,念念不忘得很,聽六丑說,最近是逮著了機會就問十八房的下人京城裡的事。

  一路逶迤,從三月底走到四月底,路才堪堪走了一半,終於出了山西地界,算是進入了桂家自己的地盤。不過這沿路風光漸漸也就荒涼起來,雖然四月里正是初夏,天氣和暖、糙木蔭庇,但顯然能感覺到空氣越發乾燥了不說,就連官道兩邊,也多半都是瘋長的野糙,要走上好久一段路,才能見到農田。一行人進到這裡,也少不得要就地紮營:一般的村莊規模太小,根本就接待不了這一百來人。

  這其實也還好,最討厭是缺水,喝的水倒是有,就連新娘一行人都得省著洗頭洗臉的水。鄭姑娘雖沒說話,可底下幾個陪嫁丫鬟就有點不高興了,嘀嘀咕咕,話傳到善桐耳朵里:“姑娘在家的時候,就是隆冬臘月,那還幾乎每天沐浴呢。”

  抬頭嫁女,低頭娶婦。陪嫁丫鬟挑幾句也不算什麼,善桐不許手底下的丫頭們回嘴,倒是鄭姑娘知道了,很不好意思,向善桐賠罪道,“她們不懂事,弟妹你別和她們一般計較。”

  到底是京里養大的嬌慣女兒,這一陣子臉上皮都幹得暴了一點,平時沒事巴著車窗望出去,神色是越看越凝重。善桐看著也有點忍不得,便安慰她,“很快就到了縣裡,過了這一段路那就好了。這裡因靠著黃河,年年泛濫,有田也被沖走了,千溝萬壑的,日子過得苦。聽三弟說,這一兩年間商道通了,越發是都去做生意、當學徒,沒誰留下來種地的,因此也就荒涼一點。再往裡走一段,進了關中,人煙就又稠密起來啦。”

  鄭姑娘和聽天書一樣,聽得都出神了,過了老半天,才慢慢地道,“雖然知道遠,但真是出來了才明白路有多長……”

  她望著隨車輪顛簸的窗外一眼,輕輕地嘆了口氣,旋又振作起來,興奮中略帶了些擔憂,“都說現在西北不太平,那個羅春不是一直作亂嗎?咱們會不會也遇見這樣的事——”

  善桐不禁捧腹道,“這麼二百多人的隊伍,還能被誰劫道了?其實就是一個兵不帶,也不至於有人敢打咱們的主意。肯定都是一路打過招呼過來的,來來往往商隊那麼多,動誰不好,敢動桂家的人呢?”

  想到羅春和桂家之間若有若無的聯繫,她不禁嘆了口氣,“就是羅春,那也要在更西一些的地方了。這裡倒是也不太平,山頂上聽說是有些不成氣候的蟊賊,半農半匪的。不過,他們也吃不下這麼一整支車隊的。”

  鄭姑娘從小在京里長大,這些山野間的事,哪裡聽說得有這樣真切?當晚就不敢一個人睡,善桐索性同她擠在一頂帳篷里,兩個人都望著油燈發呆,善桐記掛著大妞妞:這一次回來她沒帶女兒,雖說大妞妞有養娘帶著,但做娘的哪能放心?還有宮中局勢,雖有自己和孫夫人一再獻策,但奈何皇后的確也是時運不濟,手段也不太高明。眼下和牛家擺成了長局,將來如何,還真是難說。現在桂家、牛家結怨已深,自己亦沒有任何選擇,只能站在皇后這邊和牛淑妃作對。偏偏現在牛淑妃產子,自己雖然避開了一時鋒芒,但一旦回京,牛淑妃給點氣受還好,要立心對付她本人,那也確實是傷腦筋的——就不知道她們究竟能尋得何處破綻了。含沁雖然品級低些,但勝在受寵,可以隨時面聖,要給委屈,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鄭姑娘自然也有她的心事,她翻了一個身,又翻了一個身,過了一會,肩頭忽然輕輕抽動起來,倒把善桐給哭得回了神。她輕輕地拍了拍鄭姑娘的肩膀,給她遞過了手絹,卻並不說話。過了一會,鄭姑娘坐起身來,紅著眼道,“讓你見笑了……就是忽然有點想家。”

  善桐自己出嫁的時候,是巴不得能快點到夫家去,把這煩人的親事做個了解的。對女兒家的忐忑心情並不了解——她實在也是太熟悉含沁了,因此對鄭姑娘的心事,她也說不出什麼安慰的話來,只能說,“二哥人是極好的,西安雖然遠了一點,但要比京城輕鬆多了,你就只管安心吧。”

  如此泛泛地安慰了幾句,鄭姑娘又倒在被上,低聲問,“聽說他臉上有疤……”

  這門親事,桂家直接和鄭家接洽,也沒誰問過鄭姑娘的意思。善桐心頭一個咯噔,忙說了些桂含春的好處,鄭姑娘聽得臉上慢慢帶了笑,卻始終還是有些幽怨的,“面都沒見過一次,就要巴巴地跑到這麼老遠……弟妹別笑話我,我心裡有點說不出的生氣呢……”

  “這要換作是我,我也生氣。”善桐也理解鄭姑娘,“就是我和含沁都成親了,我去京城時候也有點生氣呢,給他生孩子,他還不在家裡——”

  兩個人對視一眼,鄭姑娘噗嗤一聲,反而破涕為笑,又有點害羞地問,“聽說西安那邊,男女大防也沒那麼嚴格,你們都是成親前就認識的——連大嫂、三弟妹也是這樣嗎?”

  “倒都是這樣。”善桐才要繼續誇誇桂含春時,忽然聽見外頭風聲里似乎混了些響動,她一下住了嘴,也打手勢讓鄭姑娘噤聲,側耳細聽了一番,只覺得斷斷續續,似乎有金鐵相擊之聲順著風被吹了過來。鄭姑娘也聽出來了,滿腔幽怨估計都被嚇沒了,她一下抱住了善桐的胳膊。“這、這是……”

  善桐擺手道,“不要緊,讓三哥帶人過去看看就知道了,我們人多馬壯,又有火銃,還能出什麼事兒?”

  一邊說,一邊掀帘子出了帳篷,揚聲把六丑叫來,不多時六丑也回來了,“堂少爺已經派人去瞧了,說是這一帶不怎麼太平,這批人走在咱們前面,可能是白日裡就被盯上了。”

  鄭姑娘顯然生平第一次親歷大劫,雖然同她無關,也興奮得坐不住,在帳篷里轉來轉去的,旅途的疲憊簡直一掃而空。善桐看了直笑,本想說:“這你就這樣了,若是打到你頭上來呢?”

  此時估計人已經到了前頭,兵器相觸聲有之,呵斥聲有之。風吹來滿滿都是熱鬧,過了一會,只聽得兵士們說笑著就近了營地。桂含芳使人過來道,“就是十幾個小蟊賊,已經被攆跑了。那群人死了幾個,也有些傷的。別的都還好,我們能幫,唯獨有個堂客受了驚嚇,我們不便照料。”

  善桐忙道,“還不快領過來喝杯熱水緩緩。”

  就令六丑過去安頓,鄭姑娘也披衣出來,顯然想湊熱鬧,善桐索性令她們將人領進來問話,一邊準備了些細碎銀子,同鄭姑娘道,“也不知她的盤纏被搶去了沒有。”

  正說著,外頭便領進了一個少婦,她頭上還戴了帷帽,乍一進帳篷,燭光掩映間有些怕人,鄭姑娘一縮肩膀,那邊六丑知趣,便搭訕著道,“嫂子,您別怕,我們都是良善人,且摘了帽子坐著喝口水。”

  一面說,一面將帷帽去了,竟沒問過主人,善桐一眼看去,還沒怎地,只覺得那人有些古怪,含著臉望著地面,只不作聲。鄭姑娘卻啊了一聲,驚訝之色,溢於言表。她心中一動,仔細端詳了片刻,也不禁輕輕驚呼。

  ——雖然風塵滿面,但輪廓是錯不了的。再結合鄭姑娘的表現來看,誤認的可能幾乎沒有,這……這不是許家那位二姑娘嗎?

  帳內兩妯娌頓時面面相覷,一時間確實是誰都說不出話來了。

  #

  許二姑娘估計肯定也知道自己是被認出來了,她依然死死地低著頭望著地面,雙唇抿得都快青了,卻是一眼都不肯看向兩妯娌。鄭姑娘顯然也處在極度的震驚中,雙唇開合幾次,都沒話出來。還是善桐畢竟經過事情更多,整理了一下,依然開口道,“還是先喝杯水……你們人少,帶的東西肯定不多,一路都沒怎么喝過茶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