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阮有點糊塗:“可太子就是儲君啊!”這有什麼強調不強調的?

  “太子不臨朝不聽政,也不見外臣,便只是個擺設。”付彥之繼續耳語,“禪位二字,已讓聖上如鯁在喉,有心人竟在京師點明禪位給太子,就等於是告訴臣民,太子就是那個唯一能順理成章繼位的儲君。如此聖上雖也忌憚太子,但想也知道,太子這時候避嫌還來不及,哪敢冒此大不韙?”

  蘇阮有點懂了,但疑惑一點兒沒少,“難道聖上懷疑是擁立太子之人做的?”誰會那麼傻,給太子找麻煩?這明顯是林思裕、楊剛做的!

  付彥之卻搖頭:“聖上能猜到是誰,所以更加惱火。”

  蘇阮仔細思索了一會兒,終於徹底懂了——太子如今深居東宮,謹小慎微,等閒都不出來,對聖上來說,毫無威脅性可言,聖上心中滿意,自然不想動太子。

  於是林思裕就著急了,他處心積慮地構陷太子,先是讓邊將同東宮扯上關係,事情沒成,又出了個妖言案,他一定覺得是天賜良機,迫不及待地將禪讓與太子聯繫起來,卻忘了最不願別人提醒有儲君存在的,就是聖上。

  而且,聖上向來最厭惡那些術士,也最忌諱所謂預言,林思裕為拖太子下水,硬是把這次的妖言給續上了結果,聖上怎能不惱火?

  “御史台查明白了嗎?”蘇阮想通以後,微笑問道。

  “嗯,已經奏明聖上。”

  “那聖上想如何處置?”

  “還不知道,但一定會儘快了結此案,處死術士。”

  蘇阮點點頭:“也好。那宋子高應該能無事吧?”

  “至多就是丟官,他本來也要回家奔喪的。”

  蘇阮嘆口氣,轉念一想:“哎?那聖上叫你去,到底是為何事?”

  “讓我別躲懶了。還有上次,聖上不是叫阿兄問我,我到底為什麼當官的嗎?”

  “你怎麼答的?”

  “為國效力,經世濟民。聖上說,既如此,就別在家裡裝病躲懶了。”

  “也罷,為人臣子的,還能如何?”

  楊剛已經弄出京城,昨日欣兒滿月,聖上也沒少給賞賜,今日又親自召見,台階鋪到腳下還不上去,就是不識抬舉了。

  付彥之那點兒灰心之意,也早已散去,蘇阮說得對,他不回御史台,最高興的就是林思裕那些奸臣,但此刻,他還是為了宋景亮的去世有些難過。

  “我去叔祖父那兒一趟,他應該也已得到消息。”

  付嗣忠與宋景亮是好友,也上了年紀,聽說好友去世,心中定不好受,付彥之確實應該過去安慰。

  付彥之這一去,至傍晚方回,奇的是,他明明是去安慰長輩的,回來時竟一掃先前的沉痛傷懷,多了幾分鬥志。

  “叔祖父說,人生在世,譬如朝露,都是短短几十年,何況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宋公這一生,不但未曾虛度,還將名垂青史,便是後世也要稱一聲‘賢相’,實乃我輩楷模。他無須我們悲悼,此刻更該做的,是盡己所能撥去烏雲、重見天日。”

  “叔祖父真是老而彌堅。”

  付彥之笑著點頭:“是啊,他老人家,也是我輩楷模。”

  他振奮起精神,第二日便照常回御史台。

  另一邊妖言案也在兩日後結案,術士判凌遲、原汴州刺史賜自盡,家中男丁皆判流刑,另有幾名與他往來密切、熟識術士的名士也一同獲罪,至於宋敞,則只判了免官,其餘宋家人無罪獲釋。

  就在此案結案當日,禮部侍郎王進因蓄意散播妖言被免官流放瓊州——王進父親早亡,長於舅家,其舅父正是吏部尚書何明宇,聖上因此追究何明宇失察之責,令其致仕歸鄉。

  王進是林思裕心腹,何明宇也因年老懦弱,對他言聽計從,這兩人一起被免,林思裕來不及多想,就得趕緊思索舉薦誰來繼任。

  可他舉薦的人,聖上一個都沒用。主管科舉考試的禮部侍郎,聖上選了陳光畢舉薦的蘇耀學;至於吏部尚書,聖上欽點了御史大夫喬希明接任,並再次讓婁雲慶攝御史大夫。

  林思裕恨陳光畢、婁雲慶恨得牙痒痒,可這事兒還沒完,喬希明身上還兼著京兆尹呢,他剛往這位子動了動腦筋,聖上就新任命了一位戶部侍郎兼京兆尹——婁雲慶舉薦的,占的楊剛的坑。

  遠在汴州暫代刺史之職的楊剛,關起門來把林思裕祖宗八代罵了個遍,才叫人把那足智多謀的年輕門客找了來。

  “還真叫你說中了,蘇家這一次大獲全勝。”楊剛將京中政局變動簡略一說,最後冷笑,“我早說過,這事兒一旦叫聖上知道,聖上必然大怒,他就不信,說聖上怒也是衝著太子……如今怎麼樣?”

  “主君有何打算?林相自己都……跌了跤,恐怕想不起您來。”

  “先等一等吧,等聖上這股氣撒過了,再看。”

  陳光畢鬥不過林思裕——他舉薦蘇耀學,誰都知道是聖上的意思;婁雲慶剛站穩腳,聖上現在傾向於他,不過是對林思裕不滿,以林思裕的本事,未必不能哄著聖上迴轉。

  何況在京中散播流言這事,楊剛也有份,他可不想這時候冒頭,讓聖上記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