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農村種紅薯未必全是給自己吃,像現在的很多人家都把紅薯做成紅苕澱粉,然後擔去城鎮賣。這種紅薯澱粉是粉條的重要原材料,而紅苕高產適應力又強,莖葉茂盛還是豬喜歡的豬食之一,家家戶戶都當糧食種,市場上還能看到賣紅薯的。

  但也因為紅薯太普遍,無論是紅薯本身,還是紅苕澱粉,都不值錢。而把紅薯製作成澱粉這個過程,還需要耗費大量勞力和時間。

  劉大鵬夫婦現在掙了錢,倒不再拘泥每晚走通宵的夜路去縣城,有時候也改去離金溝十五里路的一個大鎮上變賣。那個大鎮叫沙堯鎮,被當地人成為“小香港”,以前戰亂時代是個重要的軍事要地,發生過幾場不大不小的戰爭,有部隊駐紮,雖不及縣城的繁榮,但比普通鄉鎮熱鬧。

  沙堯鎮的豆腐價格比縣城低一些,但不用熬夜走六七個小時的夜路,可以早上五點過去,中午飯前回來。不過沙堯鎮也不是每天都能去,那邊也和普通鄉鎮一樣實行三天趕一次集市,劉大鵬兩口子就縣城和沙堯鎮換著走。

  屋後菜園的蔬菜長勢喜人,蘭芝準備了些本地還沒出現的菠菜和生菜,讓劉大鵬順便帶去鎮上看看能賣什麼價。

  毫無懸念,賣五分錢一斤都沒人買,劉大鵬最後兩分錢一斤才脫手。

  蘭芝暫時打消了賣菜致富的方法,這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在這個時代真的一點都不行銷。

  現在已經恢復了高考,家裡三個小孩都沒有念過書,一個字都不認識,蘭芝準備把三個娃送去學校。他們能讀到什麼學位,是否適合念書,看他們自己的選擇和造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必須要有。

  國家提倡讓大家多讀書,但前幾年還有知青下鄉,那些知識分子也和很多農民一樣種地,甚至還沒有鄉下人種得好,很多人見了覺得讀書無用。

  實際上這種狹隘愚昧的思想誤了一代人,後來因沒文化而吃了大虧的父母又把這種遺憾強加在下一代身上。

  蘭芝倒不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所謂的鐵飯碗,它對幫助一個人成長、塑造一個人的氣質精神靈魂更具意義。

  不過如果這三個孩子確實不是讀書的料,她也不會勉強。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在這個處處都可以淘金的時代,他們還有很多選擇。

  蘭芝去學校給三個小孩交了學費和糧食,學費不貴,五塊錢一學期,三個小孩才十五塊。孩子中午在學校吃飯得交糧食換糧票,蘭芝家裡沒糧食,還是找劉家買的。

  給孩子報了名後,蘭芝又去供銷社買了些日常用品回家,路上還遇著了隔壁的何太婆。

  何太婆現年七十五,只比劉老太爺小几歲,算是金溝村最老的老人之一。何太婆的丈夫在饑荒年代就餓死了,她膝下有一兒一女,大女嫁得遠,少有回娘家看她;兒子就是何二爺,四十出頭了,至今未婚,一是因家裡窮,二是何二爺在勤儉節約的農村人中算好吃懶做那一類。

  何太婆這樣的年紀,原本都該像劉太爺那樣安享晚年,結果卻因兒子不成器不得不下地做活。好在她身子骨健朗,山頭上的活和家裡的活都做得井井有條,還會做各種手工鞋。

  只不過手工活在這個時代不值錢。

  蘭芝見她佝僂著背,背了半背簍洗得白生生的蘿蔔,忙上前幫她抬住背簍,“何太婆,你放下來吧,我幫你背。”

  何太婆回過頭看了一眼,忙慈眉善目地客套道:“是蘭芝啊,這怎麼好意思,我背得動。你走得快些,你儘管走前面吧!”

  蘭芝看她滿臉皺褶,頭髮花白,正喘著粗氣,笑道:“我不趕時間,你放下來吧。”

  這正是一段上坡路,何太婆也沒再推諉了,放下背簍,客氣熱情地誇了她很多好話。

  蘭芝讓她走前面,問她:“你哪兒背這麼多蘿蔔?”

  “我這是從家裡背上街賣的,結果這輪場蘿蔔一點都不好賣,我賣一分錢都沒人買。”何太婆嘆氣道,“只好又背回去餵豬。”

  現在正是拔蘿蔔的時節,再過一久,地里的蘿蔔就要開花長出種子。蘿蔔的味道太清淡,農村人冬天都會種蘿蔔,經過這麼一個冬天,大夥早都把蘿蔔吃膩味了,蘿蔔難賣也實屬正常。

  “還是蘭芝你手巧,頭腦又聰明,會做豆腐賣,賺得到大錢。”何太婆艷羨道,不過最難的倒不是做豆腐,而是很多家庭都沒那麼多豆子用來磨作豆腐賣。

  好在翻過了春,豆子過不了多久就能成熟了,何太婆又說:“等豆子成熟了,我也跟你學做豆腐去賣。”

  蘭芝笑道:“你老人家不用這麼心急,其實賣蘿蔔也很好。”

  何太婆以為蘭芝怕她搶生意,就道:“蘿蔔哪裡賣得出去?到時候我做了豆腐拿去新店子賣,不在沙堯鎮上賣。”

  “新店子那麼遠,你走一趟太辛苦了。你要信得過我,這些蘿蔔讓我拿回去給你加工,你改明兒再來賣。你要是賣了錢,分一半給我,你看成不?”蘭芝半開玩笑道。

  何太婆一愣,想著劉蘭芝的本事,遲疑了下,回道:“這幾個蘿蔔根本不值錢,你要你就拿去,反正我拿回去也是餵豬。難不成你還能把蘿蔔磨成豆腐?”

  蘭芝笑著搖頭,“蘿蔔哪裡能成豆腐,你要願意的話,後天過來,我把加工後的蘿蔔給你,保證讓你的蘿蔔翻十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