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執迷不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伊藤醫生準備離開的時候,恰好方雲笙和他的妻子方文氏前來拜訪——他們聽聞大哥近況不好,特地來探望。

  伊藤得知方雲笙是在元家藥材鋪做事,表示很感興趣,同時感慨道,「漢方的優良傳統和它所採用的藥材誠然有很多可貴之處——這也是日本醫學發源的基礎。不過現在醫學的進步,是不能墨守成規的。在藥物的技術上,東方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儘管中國地大物博,但是只有物盡其用,配以先進的科學手段,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伊藤臨走時,我把此前滬上名醫開的兩類藥方給了他,想請他幫我研究一下,這方子對大哥的病是否有效。由於眼見著大哥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這類方子下藥極重,如有負面作用,應該立即停止使用才好。

  數日之後,伊藤給了回了一封十分詳細的信,內中提到,一般的中醫以為大哥的病是「肺癆」,表現症狀為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等症。而他的觀點是,大哥所患的乃是「肺癌」,近於晚期,咳嗽、咯血、胸痛、發熱等是表象,內里是他的身體器官已經開始衰竭,腫瘤正在擴散,是極為棘手的惡性疾病。

  粗曉醫書的我知道,伊藤所說的「癌」字從嵒,嵒即山岩,岩為岩的俗體字,古代癌、嵒、嵓、喦、岩、岩通用,癌的本義和讀音均同岩,傳統中醫學常用其本義本字「岩」作為病名,指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的腫塊。日本人將稱之為「癌腫」。

  他認為大哥的病不能再拖,必須緊急進行適當的手術治療。他強調,雖然這種手術只是試驗性的,並不保證成功,但對於大哥的病來說,做比不做好,早做比晚做好。

  我讀了信,十分震驚。忙和母親、大嫂商量,她們自然和我一樣的感受,雖然心中有所準備,卻也感到了事情的急迫。所有人,甚至不敢奢求大哥完全康復,但是多活一日,總會給他們在世的寄託。

  然而大哥得知後,卻堅決不同意。他認定了自己決不接受日本人的幫助,死也不願。

  母親比較了解大哥,深知他的心思。大哥接手家業以來,在日本人手裡吃了不少苦頭,尤其前兩年在東北的茶莊經營上,一直飽受磨難。眼下又是日本人在中國燒殺搶掠、鯨吞蠶食的時候,他雖然一身病軀,無力愛國,但那股中國人深入骨子裡的剛強卻毫不褪色——甚至有點像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雖然明知國家孱弱,無力反抗,但是依然抱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去面對。

  想想這華夏大地,縱然有數不清的漢奸走狗,但是依然不乏許多像大哥一樣心懷家國的人。可是,他這樣的近乎盲目的「愛國」是要以他的生命為代價的!

  我們無法勸服大哥,只好作罷。我便私下裡從伊藤診所買了一些對症的西藥,讓大嫂勸他每日堅持服用,哪怕稍作延緩也好。

  事後又打聽別的醫院,由於戰亂緣故,許多技術高明的醫生已經紛紛逃往美國、香港等地,不在國內。針對大哥這麼嚴重的病人,根本無法實施這種新式的試驗性手術,更無用談全面、專業的治療。

  無奈之下,我和許牧原只得另尋他法,繼續通過親朋好友尋找有名的中醫,再尋良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