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正文 第17節:父親的胸懷(1)
更新時間:2007-12-4 11:08:26 本章字數:1903
今天為啥說了這麼多老黃?一搜索潛意識,忽然發覺,原來葉紫的《星》里,被殺害的男主人公、那個年青英俊的農會領袖,就姓黃。小說多次描寫他的"星一般的眼睛",給梅春那樣的婦女帶來了"真正的生活"。在這位洪常青式的革命者犧牲後,梅春重吃了二遍苦,終於徹底覺悟,在北斗星的指引下,走向了"明天就有太陽"的地方。
《星》和《火》等作品,都是早期的自發的革命文學,葉紫也是實際的革命工作者,父親姐姐都為革命犧牲了,他自己也坐過牢。魯迅在給他的《豐收》序中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作者還是一個青年,但他的經歷,卻抵得太平天下的順民的一世的經歷。"但葉紫的小說曾經被認為存在"黃色描寫"而予以否定,批判者指責葉紫把梅春寫成了"情慾的傀儡"。極左思潮對人性的苛刻要求,實際上違背了革命的初衷:革命是要人活得更快樂,而不是要人活得都像泥菩薩。革命者當然有跟普通人一樣的七情六慾,只是他們可以為了大眾的七情六慾而犧牲自己的七情六慾。革命者也會說點黃色之語,做點粗俗之事,這些掩蓋不了他們的革命光輝,相反只能說明他們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大眾當中生長出來的人民的兒女。《星火》一劇把握住了這個人性的關鍵,才能在這個極左極右愚昧碰撞的時代,綻放出佼佼不群的星輝。
孔慶東評點時政
日本骨子裡是敬佩中國的,但敬佩的是中國的古代。所以中國如果自己把古代文化傳統給否定了,那就沒什麼值得人家敬佩了。敬佩中國的古代,就等於敬佩父親的"中青年時代"。後來父親老了,兒子就有些看不起了,看見約翰和亨利他們家過得比父親牛,兒子就花了心,想分家單過。父親老了,也打不過兒子,被兒子狠狠揍了兩回,養老金都搶了走,也只好學習趙阿貴同學,嘆道:"唉,我總算被兒子打了。"
父親的X懷
上次咱們說了柏林,本來想繼續說下去,可是一眨眼,老夫又到了東京啦。所以,柏林的話題以後找機會再嘮,還是說說到東京的感覺先。
可能有的朋友要找碴了:我說孔老師,您怎麼淨去法西斯國家呀?是呀,老夫也納悶兒呢,俺在境外,一共落腳過五個國家,其中三個是幹過法西斯營生的,德、意、日,三個軸心國都全了。義大利我只是在那裡轉飛機,感覺義大利人土了吧嘰的,懶懶洋洋,素質比較一般,特別是覺得義大利男人根本就配不上義大利女人,怪不得義大利女人滿世界飛。他們怎麼也混進了法西斯呢?實際上就是人家德國的"棒尖",幫著老大揣一揣肥瘠,因了這緣由,也分得一片肉吃。
而德國和日本就不同了,國民的個人素質確實高,由此產生了特殊的民族優越感,這恐怕是出現法西斯的原因之一吧。德國人的素質以後再論,日本人的素質在東方也公認是首屈一指的。由於日本法西斯對亞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面對日本人時總是矛盾重重。就我二十多年來教過的日本留學生來說,整體上可以說是各國學生中素質最高的。愛學習,有禮貌,守規矩,不張揚。帶他們出門教學實習的時候,本來不想教給他們過多的知識,可是當他國的學生都去瘋鬧,只有一群日本學生畢恭畢敬拿著小本子來請教你的時候,老師的天職就壓倒了民族隔閡。我耐心地給他們講天壇的建築美學,講兵馬俑與秦文化的關係,講西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我帶他們去抗日戰爭紀念館,那些日本女學生眼淚汪汪地出來,說以前從來不知道這些事,前輩真是丟臉。學生們集體鞠躬,說對不起啦,給你們添麻煩啦。我說這些是以前的事,你們沒有責任,你們和你們的孩子跟我們友好就行啦。另外,糾正一個漢語錯誤,承認侵略,真誠道歉的時候,不能說"添麻煩"了,那是去人家做客時候說的客氣話。如果在媒體上這樣說,中國人民會生氣的。
到了東京,這裡的朋友說,日本看中國,從文化角度來講,其實是帶有某種程度上的"看父親"的意味。日本骨子裡是敬佩中國的,但敬佩的是中國的古代。所以中國如果自己把古代文化傳統給否定了,那就沒什麼值得人家敬佩了。敬佩中國的古代,就等於敬佩父親的"中青年時代"。後來父親老了,兒子就有些看不起了,看見約翰和亨利他們家過得比父親牛,兒子就花了心,想分家單過。父親老了,也打不過兒子,被兒子狠狠揍了兩回,養老金都搶了走,也只好學習趙阿貴同學,嘆道:"唉,我總算被兒子打了。"打了是打了,日本其實還是敬佩中國的,家裡的一切都是仿照父親年青的時候辦,溫良恭儉讓,決心要把中國給比下去。關鍵是中國自己能不能找回青春,能不能過出個樣來給兒子看。一味埋怨兒子忤逆,自己不思進取,為老不尊,那打上門來的可就不止兒子了。
正文 第18節:父親的胸懷(2)
更新時間:2007-12-4 11:08:26 本章字數:1885
根據現代心理學,做兒子的到了一定年紀,會產生"殺父心理",去掉父親給他的心理壓迫。父親越是優秀的人,兒子的殺父心理就越重。兒子必須經歷過這一段精神掙扎,才能成熟,然後會真正敬佩父親。這裡的"父親",也可能是大哥、是老師、是領導,或者是其他具有"父親"功能的人。青少年時代如果沒有成功地處理好殺父情結,那麼人到中年以後,就可能惡性爆發,把對自己恩重如山的大恩人當作"父親"來反噬。這種人,你對他越好,他的陰暗心理就越重,你幫他娶了媳婦,幫他找了工作,幫他買了房子,幫他抵擋了一切槍林彈雨,他內心感到十輩子都報答不了你的大恩,於是就義無反顧地宣布這一切都不存在了,於是他舉起了血腥的殘肢令。
最近,據說劉德華就遇到了這樣的殺父麻煩。有一家子他的粉絲把對他無比的景仰,化成了無比的憤怒。那家的父親自殺了,留下譴責劉德華的遺書,母女拋屍而去。這一切,都歸罪於劉德華的"卑劣"。可憐的華仔,只好自認倒霉了。有論者分析那家人,勸慰劉德華說:
看得出,他性格的狹隘、封閉、懦弱、逃避責任、缺乏社會生存能力與生活自理能力等等,以及自我信仰與外在信仰的倒塌崩潰,事業與情感世界裡徹底的絕望,使得他變成這個樣子。--但,其實他還有一線希望,他不斷自我肯定自己這件事做對了,其實就是緣於他擔心自己絕望得不夠徹底,毀滅得不夠決然,而已經到了今天這糟糕地步,與眾人都已反目,他覺得自己已被老師朋友戀人所拋下、厭棄,若有留戀愧悔,就會更加痛苦,更難面對。……但他又看得見自己的可憐與慘不忍睹,風度形象盡失,前程無光,於是恨不能更快一步走向毀滅,走向最後。--他越看到自己現在的可憐與狼狽,別人越是厭棄他,說他瘋了,他就越覺得自己無可挽救了,無法彌補了,只有死路一條--不如乾脆繼續,把一切一下子統統毀個徹底。--這何嘗不是一個孩子對大人的需索與要求呢。所以,就多讓他幾分好了。
更新時間:2007-12-4 11:08:26 本章字數:1903
今天為啥說了這麼多老黃?一搜索潛意識,忽然發覺,原來葉紫的《星》里,被殺害的男主人公、那個年青英俊的農會領袖,就姓黃。小說多次描寫他的"星一般的眼睛",給梅春那樣的婦女帶來了"真正的生活"。在這位洪常青式的革命者犧牲後,梅春重吃了二遍苦,終於徹底覺悟,在北斗星的指引下,走向了"明天就有太陽"的地方。
《星》和《火》等作品,都是早期的自發的革命文學,葉紫也是實際的革命工作者,父親姐姐都為革命犧牲了,他自己也坐過牢。魯迅在給他的《豐收》序中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作者還是一個青年,但他的經歷,卻抵得太平天下的順民的一世的經歷。"但葉紫的小說曾經被認為存在"黃色描寫"而予以否定,批判者指責葉紫把梅春寫成了"情慾的傀儡"。極左思潮對人性的苛刻要求,實際上違背了革命的初衷:革命是要人活得更快樂,而不是要人活得都像泥菩薩。革命者當然有跟普通人一樣的七情六慾,只是他們可以為了大眾的七情六慾而犧牲自己的七情六慾。革命者也會說點黃色之語,做點粗俗之事,這些掩蓋不了他們的革命光輝,相反只能說明他們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大眾當中生長出來的人民的兒女。《星火》一劇把握住了這個人性的關鍵,才能在這個極左極右愚昧碰撞的時代,綻放出佼佼不群的星輝。
孔慶東評點時政
日本骨子裡是敬佩中國的,但敬佩的是中國的古代。所以中國如果自己把古代文化傳統給否定了,那就沒什麼值得人家敬佩了。敬佩中國的古代,就等於敬佩父親的"中青年時代"。後來父親老了,兒子就有些看不起了,看見約翰和亨利他們家過得比父親牛,兒子就花了心,想分家單過。父親老了,也打不過兒子,被兒子狠狠揍了兩回,養老金都搶了走,也只好學習趙阿貴同學,嘆道:"唉,我總算被兒子打了。"
父親的X懷
上次咱們說了柏林,本來想繼續說下去,可是一眨眼,老夫又到了東京啦。所以,柏林的話題以後找機會再嘮,還是說說到東京的感覺先。
可能有的朋友要找碴了:我說孔老師,您怎麼淨去法西斯國家呀?是呀,老夫也納悶兒呢,俺在境外,一共落腳過五個國家,其中三個是幹過法西斯營生的,德、意、日,三個軸心國都全了。義大利我只是在那裡轉飛機,感覺義大利人土了吧嘰的,懶懶洋洋,素質比較一般,特別是覺得義大利男人根本就配不上義大利女人,怪不得義大利女人滿世界飛。他們怎麼也混進了法西斯呢?實際上就是人家德國的"棒尖",幫著老大揣一揣肥瘠,因了這緣由,也分得一片肉吃。
而德國和日本就不同了,國民的個人素質確實高,由此產生了特殊的民族優越感,這恐怕是出現法西斯的原因之一吧。德國人的素質以後再論,日本人的素質在東方也公認是首屈一指的。由於日本法西斯對亞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面對日本人時總是矛盾重重。就我二十多年來教過的日本留學生來說,整體上可以說是各國學生中素質最高的。愛學習,有禮貌,守規矩,不張揚。帶他們出門教學實習的時候,本來不想教給他們過多的知識,可是當他國的學生都去瘋鬧,只有一群日本學生畢恭畢敬拿著小本子來請教你的時候,老師的天職就壓倒了民族隔閡。我耐心地給他們講天壇的建築美學,講兵馬俑與秦文化的關係,講西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我帶他們去抗日戰爭紀念館,那些日本女學生眼淚汪汪地出來,說以前從來不知道這些事,前輩真是丟臉。學生們集體鞠躬,說對不起啦,給你們添麻煩啦。我說這些是以前的事,你們沒有責任,你們和你們的孩子跟我們友好就行啦。另外,糾正一個漢語錯誤,承認侵略,真誠道歉的時候,不能說"添麻煩"了,那是去人家做客時候說的客氣話。如果在媒體上這樣說,中國人民會生氣的。
到了東京,這裡的朋友說,日本看中國,從文化角度來講,其實是帶有某種程度上的"看父親"的意味。日本骨子裡是敬佩中國的,但敬佩的是中國的古代。所以中國如果自己把古代文化傳統給否定了,那就沒什麼值得人家敬佩了。敬佩中國的古代,就等於敬佩父親的"中青年時代"。後來父親老了,兒子就有些看不起了,看見約翰和亨利他們家過得比父親牛,兒子就花了心,想分家單過。父親老了,也打不過兒子,被兒子狠狠揍了兩回,養老金都搶了走,也只好學習趙阿貴同學,嘆道:"唉,我總算被兒子打了。"打了是打了,日本其實還是敬佩中國的,家裡的一切都是仿照父親年青的時候辦,溫良恭儉讓,決心要把中國給比下去。關鍵是中國自己能不能找回青春,能不能過出個樣來給兒子看。一味埋怨兒子忤逆,自己不思進取,為老不尊,那打上門來的可就不止兒子了。
正文 第18節:父親的胸懷(2)
更新時間:2007-12-4 11:08:26 本章字數:1885
根據現代心理學,做兒子的到了一定年紀,會產生"殺父心理",去掉父親給他的心理壓迫。父親越是優秀的人,兒子的殺父心理就越重。兒子必須經歷過這一段精神掙扎,才能成熟,然後會真正敬佩父親。這裡的"父親",也可能是大哥、是老師、是領導,或者是其他具有"父親"功能的人。青少年時代如果沒有成功地處理好殺父情結,那麼人到中年以後,就可能惡性爆發,把對自己恩重如山的大恩人當作"父親"來反噬。這種人,你對他越好,他的陰暗心理就越重,你幫他娶了媳婦,幫他找了工作,幫他買了房子,幫他抵擋了一切槍林彈雨,他內心感到十輩子都報答不了你的大恩,於是就義無反顧地宣布這一切都不存在了,於是他舉起了血腥的殘肢令。
最近,據說劉德華就遇到了這樣的殺父麻煩。有一家子他的粉絲把對他無比的景仰,化成了無比的憤怒。那家的父親自殺了,留下譴責劉德華的遺書,母女拋屍而去。這一切,都歸罪於劉德華的"卑劣"。可憐的華仔,只好自認倒霉了。有論者分析那家人,勸慰劉德華說:
看得出,他性格的狹隘、封閉、懦弱、逃避責任、缺乏社會生存能力與生活自理能力等等,以及自我信仰與外在信仰的倒塌崩潰,事業與情感世界裡徹底的絕望,使得他變成這個樣子。--但,其實他還有一線希望,他不斷自我肯定自己這件事做對了,其實就是緣於他擔心自己絕望得不夠徹底,毀滅得不夠決然,而已經到了今天這糟糕地步,與眾人都已反目,他覺得自己已被老師朋友戀人所拋下、厭棄,若有留戀愧悔,就會更加痛苦,更難面對。……但他又看得見自己的可憐與慘不忍睹,風度形象盡失,前程無光,於是恨不能更快一步走向毀滅,走向最後。--他越看到自己現在的可憐與狼狽,別人越是厭棄他,說他瘋了,他就越覺得自己無可挽救了,無法彌補了,只有死路一條--不如乾脆繼續,把一切一下子統統毀個徹底。--這何嘗不是一個孩子對大人的需索與要求呢。所以,就多讓他幾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