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人自得自樂,暢談一番,而後才有人留意到毛寶所留下來的屬官。他們連毛寶都不大看得起,對於其人屬官自然更加乏甚興趣,但既然在此為客,也不好完全冷落不理,便稍作詢問。而後其中一個年在三十多歲的儒士引起他們的關注,其人名為倉恢。

  倉氏乃是一個並不常見的姓氏,兼之這個儒士言其鄉籍淮南,稍作沉吟後索寧便問道:「魏武之際,曾有淮南賢士倉孝仁公遠治敦煌,世稱良守。未知倉孝仁公與倉君可有親緣?」

  「正是先祖。」

  那倉恢聞言後便微笑答道。

  涼州眾人聞言後,多有詫異溢於言表,紛紛端正姿態,請倉恢移席上前,再作禮見。河西之地遠於中原,對於中原人物也都多有陌生。然而索寧所言之倉孝仁卻是一個例外,其人名為倉慈,三國之際南北紛爭不休,倉慈其人本為魏國淮南屯田官員,後來被魏武曹操派到敦煌擔任太守,經略西域,甚有德政,乃至於其人死去之後,西域人眾都要為之立祠為祀。

  至於近代,倉慈其人在西域仍有名傳,甚至都漸漸有些神話。

  眾人沒想到居然能夠在此見到賢臣後人,興奮之餘心情也頗複雜,尤其想到剛才還感嘆淮南無士,卻沒想到士在近畔,只是他們不識而已。

  由這倉恢開頭,眾人再去打聽別者家世,這尷尬不免便更加明顯。毛寶所留下這幾名屬官,竟然俱都大有來歷,除了這個倉慈的後人倉恢之外,還有滎陽鄭氏、南陽范氏等等。一想到此前他們窮髮議論、大放厥辭,便更覺得無地自容。淮南哪裡是無士,就連這汝南太守府都是人才濟濟,只不過他們這些遠鄉之眾,根本不知中國人士罷了。

  接下來氣氛一度轉為沉悶,涼州眾人再也不敢肆意談論,唯恐露怯更多。好在這尷尬也沒有持續太久,又過了將近半個時辰,汝南太守府便準備停當,派人派船將他們送出懸瓠,前往壽春。

  第0853章 馨士館

  春日淮水初汛,一路暢行無阻,不需一日時間,壽春已經在望。

  這一路上,涼州人眾都有幾分沉默。他們本身便都非俗流,在涼州也多涉軍政事務,所以在行往淮南這一路,凡有所見俱都有著更深一層的見解。

  如果說汝南之地還僅僅只是商貿所帶來的繁榮,帶有一絲無根之水的躁動,那麼沿淮一片區域則就將淮南雄厚的根基顯露無遺。從船上向兩岸望去,所見諸多連綿成片的屯田所在,倉房屋舍鱗次櫛比,晚麥新谷穗浪起伏,坡地上桑蔭果園如雲海聚結,田壟間、鄉道上短褐農人成隊而行。

  與這和美豐饒的田園美景相對的,則是臨於河谷許多碩大的軍壘營盤,兵卒們或是隊列操練,或是巡察鄉野河道,豪武之風盎然此方天地之內。更讓涼州眾人感到詫異的,則是這些行伍軍械之優良,哪怕是地方上的守卒,軍備較之別處精銳之眾都要優良得多。

  原本他們還以為汝南所見只是個例,是淮南都督府傾力打造夸武之師。如今看來,此一類標準應該已經在軍隊中普及,表里如一。雖然軍備優劣與否並不能完全衡量戰力高低,但也絕對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淮南都督府打造如此強軍,實力之高已經躍然彰顯出來。

  汝南大船因掛都督府旗號,順利在八公山附近靠岸,早有淮南都督府屬官在此等候,將眾人迎至安車,向壽春城緩緩行去。

  上岸之後,所見淮南繁榮種種更加真切翔實。距離兵道不遠的位置,便是一片廣闊的屯田區,田野之中不乏農人操著濃厚的鄉音高歌:「……我有子弟,梁公誨之。我有田疇,梁公殖之。蒼天憫人,遺此賢士……」

  不遠處的鄉道上,則有一群半大少年結伴而行,手裡揮舞著竹杖木槍,稍顯尖利的稚氣歡歌聲也在野中傳播開來:「……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鄉間民樂如此,傖卒都習壯歌,此時涼州人眾們都已經漸漸的見怪不怪,只是原本那種華風熾於涼土的驕傲之想又被打消削弱。隨行淮南人眾不乏驕傲,笑著解釋孩童們所歌《少年行》乃是沈都督所作,如今凡鎮中少年子弟,俱都以此自勉自勵。

  涼州人眾再聽這話,心內不免感觸更深,道途得聞終是淺,身臨此境才覺盛名不虛。尤其他們一眾人輾轉遠途而來,沿途所見之風物人情,唯有淮南一枝獨秀,無論民生軍備還是世態人情,俱都遠異於周邊,仿佛兩個世界。哪怕是鄉情難捨,他們各自也都難免生出些許想要長留此鄉的念頭。

  因於沿途這些見聞,他們不免更加熱切想要見到那位天中國士沈都督,想要看一看究竟是何賢能不獨經營出一片天中樂土,又能深受人情推崇敬重,凡有言行都被人效法以為表率。

  不過他們還是要失望了,江東皇帝新年大婚,沈都督此前過江歸都為賀,眼下雖然已經踏上歸程,但還遠在梁郡,還要過一段時間才會歸鎮。

  不過對於這些涼州使者的到來,淮南都督府也都表現得頗為重視。自長史杜赫以降,多有文武要員出席迎接。宴席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是席中淮南諸多風流人物,言笑談吐俱都不凡,也讓這些人感受到淮南都督府人才濟濟,中州人物風流令人目不暇接。

  小宴之後,一眾人被安排在了壽春金城的客驛中。這客驛除了安排各方使者居住之外,也是淮南選士的一個重要場所,許多自負才能想要投靠都督府任事的時人多居於此,旬日之間都有盛大機會。偶爾沈都督若是在鎮無事的話,也會來此約見宴請群賢,淮南許多屬官便是在這裡表現優異而被直接錄用入都督府,就此顯居人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