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論道馨士館,才用王業地。清晨尚是白身尋常客,傍晚或許就已經冠纓著絳,名著當時。所以這名為馨士館的客驛,可以說是壽春城內人員最為密集的地方,人人都渴望於此揚名顯世。即便是暫時才用不濟,在這裡也能耳濡目染,深受教誨,見賢思齊。

  而且馨士館中對人才的定義也極為寬泛,絕不拘於一端,既有夢想弓馬邀名爵的盛年壯士,也有學問通達、義理深刻的碩學鴻儒,也不乏詩文妙筆、文采斐然的文學之士。有的人就算生性淡薄、對於功名利祿並不熱心,但因為此處賢士雲集,也都常年盤桓於此,不忍離去。

  涼州眾人入住的時候,這裡正在進行一場上述三代的經法之辯,參與者極眾,足足數百人聚集在一座碩大的廳堂中。辯論的形式也很自由,中央一座高台,高台上各具坐席,凡自負經義才學之人,都可以自居一席陳述論據,同時接受眾人的補充和反駁。參與者也都可以各展所長,或是雄言勝辯,或是撰寫長文。

  同行其他人或因舟車勞頓、精力不濟而早早休息,不過謝艾正當盛年,正是精力飽滿的年紀,本身也有著旺盛的好奇心,所以便在堂中尋了一個位置旁聽起來。聽了一段時間之後,頗有大受啟發之感。

  眼下台上六七人,所持論點各不相同,而台下也有幾十人參與辯論,雖然觀點或偏或正,或輕或重,但多多少少都有可取之處,交織起來便組成一個龐大的辯論系統,讓人有漫行於珠玉之林的感慨,聽到一些精彩的觀點後恨不能用筆抄錄下來仔細咂摸回味。

  事實上堂內也不乏人這麼做,用簡陋的手板頻頻懸臂抄寫,同時耳朵還在捕捉著各種人聲,唯恐錯過某一個精彩之論。

  身在這樣活躍的氛圍中,謝艾也是深受觸動。他本身在涼州並非望宗子弟,因為張氏主上興於文教才有幸得選為崇文學子,謝艾本性聰穎,也頗為珍視這個機會,學業在學中名列前茅。但是涼地學風終究略有單薄,雖然永嘉之世有大量中州士人湧入,但多持法古之學,少有因於時勢而變通的義理,這讓謝艾感覺並非是什麼經世之學,心內常懷困惑。

  此時辯堂中的諸多議論,或是稍欠於古論,但卻奇思諸多。其中偶有一些長久困惑著謝艾久思無得的問題,就被人以尋常語氣隨口破解,那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實在是讓他倍感喜悅,不知不覺便沉湎當中。

  很快天色便晚了,辯堂中的辯論也漸近尾聲,馨士館學風雖然開明,但是規矩也嚴謹,並不許人通宵達旦的辯論,類似辯堂等公共場所,一旦到了亥時便要熄燈。

  其他人都已經習慣這規矩,到了時間後便漸漸散場。然而謝艾卻還是意猶未盡,腦海中正被啟發出許多新奇之想,正想趁著思路活躍用紙筆抄錄下來,可是他本身並無攜帶,辯堂中所提供的眼下也有多人再用。諸多心得若是淡忘未免可惜,於是他便厚顏站在一人身後,排隊等待,口中還在念念有詞。

  旁側有人伏案疾書,聽到他低頌聲後,便笑語道:「閣下所言似非中州之聲,莫非乃是新至?若是行囊豐厚的話,倒也不必在此手錄。館內自有書閣,多錄館閣舊聲,只要稍捐物用,就可隨意取閱。」

  謝艾聽到這話後,心內不免大喜,先向對方道謝,然後問明白書閣所在便匆匆行去。行到半途的時候才想起來自己實在囊中羞澀,但又不想放棄這個機會,還是厚著臉皮行入書閣,一問之下才知需要交付千錢才能取閱《馨士館志》。這些錢倒不是直入都督府,而是為了維持馨士館的日常運作,畢竟無論筆墨飲食,都是需要消耗的。

  不過館中倒也不是一味強索財貨,若實在拿不出錢來,也可以選擇勤工抵償。像是幫忙撰寫館志、整理養護圖籍之類,但是這些勞工之類,都要求是淮南在籍之人才可以。很顯然,謝艾是達不到這個要求。

  空如寶山而不能取,謝艾心情可謂低落,正踟躇之際又聽人說館閣另一側正在舉行鄉射之禮,只要參加得勝,都可獲得一定酬謝。這不免讓他失落的心情又轉好,問明方位後便匆匆行去。

  第0854章 鄉射之禮

  鄉射之禮,古已有之。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涼州古風盎然,謝艾倒也參加過鄉射禮,不過在夜中舉行卻還是第一次見。

  位於馨士館左後,是一片占地頗為廣闊的圍圃。謝艾趕到此處的時候,門前已是人滿為患。熊熊燃燒的火炬,將此一片區域照耀的白晝一般。圍聚於此的大多都是年輕人,一個個臉上洋溢著興奮的喜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可見不乏射藝精湛之輩。

  圍圃大門不禁出入,只在門前分立兩名戎裝者,其中一個稍微年輕的,謝艾此前在都督府接風小宴上倒是見過,乃是江東前尚書令溫嶠之子溫放之。原本謝艾還覺得夜中行禮不合古制,大概只是一群年輕人們托古遊戲,可是看到溫放之此等身份之人居然在此擔任門禁,心內不免便重視起來。

  至於另外一個戎裝之年輕人,看起來較之溫放之還要醒目一些,身著金紋盔衣,頸系猩紅大氅,頭頂高翎羽冠,鼻翼微張,鼻孔醒目,杵在門前,頗為奪人眼球。謝艾站在人群中,聽到旁側眾人談論,才知這年輕人居然與自己同姓,名為謝萬,乃是陳郡謝氏子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