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沈哲子乾脆就省了這一項政令,而是用實際行動去表明態度。至於他的真正意圖,也並非杜絕飲酒,而是要用這種態度來壓制私釀,日後才好將酒類飲品收歸官營而少有牴觸。

  這也是為了給來日開市貿易而做準備,時下無論南北,莊園經濟本身生產力都是極強的,在江東沈家尚可以憑著豐厚家底以及鄉人結盟來主導市場。可是在江北則沒有這種優勢,想要廣收貿易之利同時又不打擊市場繁榮,必須要有特種商品的官營以及強大實力的背書,不可放任市場野蠻生長。畢竟南北形式不同,縱有方略,也要因地制宜。

  沈哲子在席中待了半個多時辰便起身退席,順便公布了一下他在最近幾日將要離鎮歸都一趟。雖然他的封賞詔書已經入鎮,但是具體謝恩以及領取印綬章服仍要歸都一趟。而且除了名爵之外,他的具體職事官位也都要做出調整,這都要歸都之後再作爭取。

  第0818章 凱旋而歸

  三月初的一天,乃是沈哲子離鎮歸都的日子。而這一天從清晨開始,壽春城外便聚集了大量人等,俱是前來送行。

  等到上午時分,整整兩千名淮南軍騎兵從城外軍營中調出在羅城外集結完畢時,整個城外已是人山人海,俱都翹首等待恭送駙馬。這些人眾中,真正屬於淮南當地鄉人的反而只占了少部分,時下春耕正忙,籍民們俱都被組織投入屯耕生產,是沒有時間來參與這種無甚意義的送別的。

  上午,當沈哲子一行車駕自金城行出抵達城外的時候,郊野已經聚集數千人之多。絕大多數人被淮南軍騎兵隔絕在外,這倒不是在擺譜,實在到了沈哲子今時權位,安危與否牽涉太多,兼之近來流動入鎮者太多,無謂在這種小事上冒什麼風險。

  人群中一些各地鄉宗首領被引出來行至沈哲子車駕前,沈哲子還沒來得及下車,其中幾名淮南鄉宗首領已經撲至車前,語調帶著些許哽咽:「此方百戰廢土,幸得使君駕臨,深治威戎,予我鄉民活路,予我桑梓生機!使君將要離鎮,鄉民不敢固阻,唯吞淚以送。惶恐陳言,江東風物雖好,此鄉仍有山水生民祈盼使君速歸。」

  沈哲子本來已經起身準備下車,聽到這幾個顫抖哀傷語調,動作都忍不住頓了一頓。再見那幾人都是如喪考妣神情,眼眶都微微泛紅,也不知真是情達於此還是背地裡衣袖揉搓出來,戲實在太足。讓沈哲子感覺他這一次歸都如果不待個十年八年,都對不起鄉民悲送這一份深情。

  另一邊幾名豫南鄉宗首領也都不甘示弱,紛紛行上前來深拜道:「梁公少年豪邁,王命之下賢臣翹楚。大譽歸國,必有登顯之用!我等淮上民戶,俱如久渴枯禾,亟望梁公銜命歸鎮,王師雷霆殺滅窮兇惡賊,王道甘霖澤沐劫餘生民!」

  聽到這話,沈哲子面色才好看一點,這才是合格的送別壯聲文案,不像淮南鄉人搞得跟上墳一樣,實在讓人不能愉悅起來。也由此不免感慨,豫南之地不愧這個年代中原精華所在,雖然久經戰亂摧殘,但鄉民素質保持還是不低的。

  「諸賢盛讚,我是忍羞愧領,舊事或有不及,深記以此自勉。今次歸朝,陳事君王並台賢座前,王師壯功,若非鄉人廣助,也難幸得,必請王詔嘉命德聲,待到歸鎮,再集鄉老時賢共賀!」

  沈哲子下車之後,又與這些鄉宗人家略作幾句寒暄,待到隊伍集結完畢,然後才登上了車駕,與在場送行之人擺手作別。於是可稱龐大的隊伍便在兩千名淮南軍騎士的護送下,在這草長鶯飛時節向南而去。

  淮南今次歸都隊伍,聲勢可謂浩大。像是此前淮上幾場大戰,繳獲奴國旗鼓儀仗以及一些陣斬奴將的首級,還有就是足足上百名俘虜中挑選出來頗具身份的羯胡兵長將領,俱要攜帶歸都獻捷。除此之外,還有精心挑選出來十多家淮南、豫南鄉宗代表。再加上淮南一部分文武僚屬並此前興男公主入鎮時的護衛人員,整支隊伍五千餘眾,在原野中綿延數里。

  隊伍雖然正式開拔,但是城外聚集的送行之眾卻遲遲未散,不乏人自備車駕,跟隨向南。

  忍冬之後,淮南這一方天地也漸漸恢復生機。曠野之中,河谷近畔,不乏屯所圈地建設。如今的淮南,可以說是無論南北州郡,鄉民入籍比例最高的地方。而掌握的人口多了,便意味著動員力和動員效率的大增。官給民食,民為官用。

  除了屯墾民眾之外,郊野還可見的身影便是分布在諸多河道沿線勞作的役夫。如今雖然已經越冬,但還未到春汛通航時節,正是修葺規整航道的最好時節。此前一年淮南雖然取得大捷,但新的一年諸多發展經營計劃也都任務繁重,不容懈怠。尤其隨著南北形勢的逆轉,接下來這一年淮南的物運壓力將會比去年還要重得多。

  無論在什麼時候,疏浚修葺河道都是最耗時費力的苦役之一。如今負擔這些苦役勞作的,主要是此前連場大戰中所收繳的羯國俘虜,尤其在最後的渦口大戰,直接戰場俘獲便達近萬之眾,後續又在戰場周邊清掃出萬餘眾。如今在淮南監下單單奴國俘虜便有兩萬多人。

  這兩萬多俘虜,其中從軍日短尤其是去年羯國在河洛之間搜刮的晉民丁壯,舊劣不多,俱都被篩選出來編為吏戶暫充屯田。至於其他的雜胡們尤其是羯胡並屠各雜胡,沈哲子便無憐惜,鎮中苦役勞作俱都付之。單單從去年到新年年初,這些苦役俘虜便在繁重的勞作和惡劣的生活中勞損數千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