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沈哲子也知,人若全無希望便是禍亂之源,所以在窮使消耗這些雜胡人命的同時,也注意拔舉一部分雜胡充入吏戶,改善待遇。這名額少之又少,不過區區百多人,但卻足夠給這些雜胡絕望之眾以表率,是吊著他們畢生希望的唯一稻草。

  為了保障航道工程順利進行,沈哲子今次歸都都沒有選擇水路。龐大隊伍在郊野迤邐而行,南行七八日才抵達梁郡。

  如果說淮南壽春的送別僅僅只是頗具規模的話,那麼梁郡這裡的歡迎簡直就是失控之態。甚至沈哲子離開壽春未久,梁郡的歡迎之眾便已經抵達了淮南,一路跟隨而來。當真正抵達梁郡時,隊伍規模已經達到近萬之眾。

  「恭迎梁公歸封!」

  「駙馬威武!」

  「王師雄壯!」

  梁郡城外,塗水沿岸,早已人山人海,一俟淮南軍騎兵隊伍出現在視野中,郊野中便爆發出一連串、久久不絕的歡呼喝彩聲,那聲浪凝成實質,甚至就連塗水水流都被震撼,水波起伏。

  如今的梁郡早已不復沈哲子早前初到此境的荒涼,已經是江東物用向淮南運輸最大中轉地,除了原本的郡城之外,沿於塗水早已出現了大量村邑衛城,儼然已有新興繁榮姿態。此地生民,有的是早前陸續遷移定居於此的淮南軍甲士家眷,也有淮南分流而來的鄉民,還有此前沈哲子挖徐州牆角招攬來的一些徐州軍頭並其部從,當然也少不了江東鄉宗遷居至此興建家業的民戶。

  隨著淮上大勝,梁郡局面自然更加安穩,因而湧入定居的民戶也越來越多,已經將近兩萬餘戶,而且還在繼續穩步增長。

  此境可以說是沈哲子一手締造而成,此鄉民眾居此天然便與駙馬有種親近感,尤其如今的梁郡更是沈哲子封邑所在。所以當淮南傳來駙馬將要經此歸都的時候,無論士庶,生民俱都掰著手指頭數算沈哲子何日才能抵境。當沈哲子終於行達的時候,城池、村邑俱都一空,生民群聚道途,翹首以望,希望駙馬能夠感受到這一份熱忱。

  洶湧劇烈的喝彩聲,令車駕中沈哲子也覺心旌搖曳,激動不已。他下令車駕稍作停頓,自車廂中披掛戎裝甲冑,而後昂首行出,翻身騎上親兵牽來的戰馬。騎兵千人結陣,恭候主將入陣。當沈哲子策馬緩行至隊伍最前方,本就激動不已的人群頓時再次爆發出山呼海嘯的喝彩聲!

  「舉手投足,萬眾呼應!世道之內,舍於維周,實在再無餘子。」

  庾條等一眾梁郡官員們在人群之外眼見這一幕,俱都忍不住嘆息一聲。雖然在他們心目中,小民的擁戴或是無關緊要,但只有身臨此境、目睹此景,才能感受到這是怎樣一幅無比壯闊、令人血脈賁張的畫面。

  沈哲子策馬於前,身上戎裝自頭頂兜鍪至足底戰靴,俱都被和煦灑下的陽光鍍上一層醒目光輝。其後方則是千人結陣的淮南軍騎士,隊列嚴明,陣勢井然,仿佛一道銅牆鐵壁平移於途。圍觀歡迎之眾自發退避,讓出一條寬闊的道路,瞪大眼望著淮南軍陣伍徐徐行過,眸中更洋溢著許多狂熱,頻擊喝彩的手掌都變得發紅髮燙。

  嘈雜熱烈的氣氛中,沈哲子手指扣住腰際佩劍劍柄,利刃驀地被抽出指向於前,一泓刺眼光芒陡然躍入在場人眾視野中,一時間俱都下意識斂息凝神。幾個呼吸之內,周遭氣氛便由嘈雜熱鬧轉為針落可聞。

  「歲季之前,於此誓師殺奴。今日凱旋以歸,不負前言。犯我王境賊眾,以死報之!甲馬刀槍,絕不虛陳。永嘉之頹,一戰洗刷!吾國吾民,再不受辱!刀鋒指向故國,甲戈之後,再無兵災!」

  「駙馬威武!」

  「王師萬勝!」

  沈哲子話音剛落,安靜的人群中頓時爆發出更加猛烈的叫嚷喝彩之聲。聲浪之大,甚至穿透戰馬掩耳的皮塞,變得騷動不已。

  「歸城!」

  隨著沈哲子一聲令下,千騎策馬,自人群分開的道路衝過,卷過平崗,直往城門洞開的梁郡城而去。一直衝行至正在城下等待迎接的庾條等人身前數丈之外,隊伍才驀地頓住沖勢。如此精湛騎術,又讓圍觀之眾讚嘆不已,喝彩連連。

  第0819章 世道表率

  淮南隊伍午時入城,一直到了入夜,城外歡迎之眾都還沒有散去。等到沈哲子入城後脫了戎裝再換時服,出城再見,民眾們才總算心意滿足,有秩序的次第散場。

  早前的梁郡城作為軍壘戍堡,規模算是不小,如今兼以民生商用,城池便又從原本的基礎上有所擴增,外延出很大一部分,甚至有一座塗水上的水埭過半都被吞納入城,成為傍城的一片湖泊,周遭頗有幾分江東臨水而居的情景。

  在這湖泊周邊,已經多有民戶定居。而且因為直通塗水,周遭也多商戶買地修築倉房貨邸之類,已經是境內最繁華區域之一。雖然較之江東建康、京府之類大都邑不可相提並論,但如今的梁郡還在快速發展,未來能夠達到怎樣的極限,無論此境民眾還是外來人員對此都是充滿樂觀。

  梁郡民眾對於駙馬到來的熱情之高,不獨體現在萬眾出城迎接的大場面,對於駙馬起居也都熱念在心。在歸城途中,庾條便不乏暗羨道:「新年封詔下達,此鄉生民得知能夠奉食維周,俱都歡欣鼓舞,爭相獻用。新府已於仲月落成,便在東塘岸畔,恰逢維周行途歸封,今日便可入住居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