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不容易護著中山王逃出前陣,結果大王卻不打算返回中軍營壘,只是傳令仍在營中的親信眾將,而後則又率著他直撲譙郡,奪下了郭敖的人馬將之驅逐出境。

  結果現在倒好,大王有了東路軍這幾萬人馬加上譙郡萬餘人眾增補,而他卻因為緊隨大王無暇整頓軍伍,幾千兵眾盡沒於穎口不說,餘下還留在營中的兵眾也因沒有兵長坐鎮約束,盡為亂軍衝垮,繼而便散入各部之中。譙郡這裡逗留十多日,能夠順利返回的不過幾百眾。至於其餘的,不用想肯定也是被其他軍將給扣留納為己用了。

  如今譙郡這裡雖是大軍集結,但可謂士氣低迷,人心渙散。在這樣的環境下,張豺也不敢再恃中山王信重而去討要自己的部曲人馬,若是激起內鬥軍亂,且不說他眼下根本沒有自保之力,就連中山王此刻也未必能夠保下他。

  他們主僕兩個一唱一和,極力貶低淮南軍,而且還設伏穎水之上,顯得一副智珠在握模樣,但其實眼下中路大軍的局面已是岌岌可危!

  穎口那一戰,所受傷害最深無疑是張豺。原本他也是統帥兵眾過萬的軍主雄將,幾千精銳盡沒穎口不說,餘部也都被亂軍瓜分,僅僅只剩幾百眾,可謂是傷亡最慘。

  而除了他之外,中山王其他義從部將也都多少折損,部將中剛剛嶄露頭角、急於爭搶表現的張彌因為沖得最前,所以也直接被大水沖卷,至今沒有音訊,想來已經身死。各部義從傷損並失散者,林林總總加起來,已經超過萬數人眾,可謂是傷筋動骨。

  至於麻秋、張雄等將,此前統率游騎南來,肆虐地方,結果被南賊傳檄斥其殺良冒功,因而近來多受中山王厭棄,穎口一戰直接棄用留守中軍大營,結果反而因禍得福,避過了大水的衝擊。而接下來收拾局面,震懾各部人馬,這些人又都得以重用。

  比如麻秋親率五千輕騎坐鎮宛丘,負責防守陳郡資糧大營。石閔、李菟等則各率所部防守要津,一方面收撿潰眾,一方面也是準備伏擊有可能北上偷襲的淮南晉軍。可以想見,經過這段時間之後,這些部將們肯定也會抓住時機,大大擴充自身部曲兵力。

  中路軍各部人馬南下,沿途再置以後路布防,尤其是因為水路不通而滯後的舟船資用、護糧軍隊,都免於穎口那場大潰逃,尚能保持著軍力。真正受到穎口大水席捲衝擊的,加起來共計有十五萬人馬。直接覆亡,加上潰逃失訊的,則有七萬餘眾,換言之,前往淮上的大軍,經此一役便少了近乎一半的兵力!

  至於撤退回來的、且眼下還依軍令駐在譙城外的人馬,卻只有六萬餘眾,而且主要是雜胡義從。剩下的或是直接流竄於野,根本不顧中山王的召集軍令,或是集眾而自養,游離於大軍之外。

  潰散兵眾當中,主要就是從洛陽至於豫南,一路所徵發的幾萬郡國晉兵散卒。這些晉人們軍紀本來就最敗壞,了無戰意,擺在大軍里完全就是湊數漲勢。結果穎口淮水決堤,首先潰逃的便是他們,這些晉人們越營而出一鬨而散,對大軍所造成的衝擊還要甚於洪水。而這些人一旦逃脫之後,也是最不好再徵集回來的,或是逃遁於山野水澤,或是乾脆直接向北逃回鄉土。

  至於那些雜胡義從們,雖然也多逃散,但總還有部落種姓的團體,因而尚未完全潰散。加之離鄉背井,無有外補,水陸要津俱被堵住難以北撤,漸漸便被集中在此。

  這些人不逃,不意味著他們可信,反而有可能是駐留於此準備觀望時局撲上來噬咬一口。幸在此前中山王便有意消磨他們人命,其中幾個強大部族俱被調遣圍攻穎口,因而受害極大。剩下的一些,也都趁著動亂未定之際,被中山王將他們的渠帥族長之類拘禁在中軍營中,暫時尚可平安無事。

  有了東路軍加上譙城守軍將近七萬人眾的增補,如今在豫南,大軍尚有將近二十萬之數。看似實力未有大損,但較之此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各部俱有觀望之心,真正遵從中山王調度的,僅僅只剩下不足三萬義從並駐留陳郡的兩萬多舟船水軍,而且就連這些人馬還剩多少鬥志戰意也是存疑。

  在不能徹底掌握各部軍心之前,這些人馬根本就是勉強聚在一起的亂民,甚至不能稱之為軍隊,大軍還是不敢再有大的舉動。

  想要加強對各路人馬的控制,當然需要派遣心腹部將。所以近來張豺也是不敢對中山王有絲毫怨言,頻頻在中山王面前為奴婢姿態使用,期望中山王能體恤他的忠心,將他損失掉的兵眾再給補充回來。

  第0746章 大軍難動

  盛夏悶熱,哪怕是在晚間營帳內也不例外。尤其帳內剛剛又死過人,雖然有僕役清理過血跡屍首,且撒過香料想要蓋住血腥氣息,但諸多氣味揉雜起來,更讓人頭腦昏昏沉沉,思路都變得阻塞起來。

  石虎又在帳內擬定幾條調令,周身已是細汗密沁,更覺悶熱難當,於是便就起身準備巡營一次。

  他這裡剛剛披上輕甲,帳外眾將俱已集此待命。雖然穎口潰敗致使兵力大損,許多嫡系兵眾也都派遣出去分守各方,但眼下的中軍營壘,所聚兵眾仍有五千餘。

  剛才與張豺交談,石虎雖然是一副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口吻,但其實真實心境,遠沒有所表現出的那麼樂觀。而且大軍形勢之惡劣,也絕非言語能夠表述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