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郗鑒嘴上這麼說,心內則有太多感慨,這個年輕人在時局中的影響力,真是越來越不容忽視啊。

  聽到郗鑒如此盛譽,沈哲子又不免坐直身體,謙聲回應。

  彼此寒暄幾句,郗鑒又問了一下都內前段時間的人事變動。到了他這個位置,雖然久在邊鎮,但台內有什麼風吹草動,影響也是極大,很難獨善其身。從沈哲子口中聽到豫州人家的強勢表現,郗鑒的臉色也漸漸有些好轉。

  原本在郗鑒心目中,倒是願意與太保有所呼應。但可惜造物弄人,彼此卻是漸行漸遠。至於如今,他更加能夠感受到太保想要將他拿下的意圖,則更加沒有了什麼讓步求和的可能。豫州人家勢力大漲,對他而言也談不上有什麼直接好處,但可以分擔一部分來自台中的壓力,對他來說已經算是很不錯。

  「今歲青徐歉收,北線又是不靖,多有亂卒南向掠來,兵卒疲戰尚是其次,傷損太多,人心不安啊!」

  郗鑒又感慨一聲,言起剛才正廳里的爭執。羯奴在今年多修內事,倒也沒有太多大規模南掠的跡象和舉動,但並不意味著徐州就能得到喘息安枕的機會,私下裡小規模的亂卒搶掠讓人疲於應對。尤其這些亂卒中還不乏深悉淮地局勢的叛兵叛將,有了他們的帶路,那些亂卒深入內境,一擊即遁,行動敏捷,讓人防不勝防。

  原本這種兵事,郗鑒不至於向沈哲子一個晚輩訴苦。可是沈哲子在京府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和調度能力,他想要獲得更多京府方面的援助,直接與沈哲子交流無疑會有效率得多。

  言到這一節,郗鑒心裡便堵得慌,原本京口是他兵事規劃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他雖然坐鎮江北廣陵,但也需要京口這個後方穩固安全的基地,才能將整個淮地局勢盤活。可是在京口的失利,讓他陷入極大的被動。不要說南向震懾三吳,哪怕只是單純的維持淮地穩定都極為勉強。

  如今京口又被拔格成為陪都,所受關注更多,這讓郗鑒更加難以插手京府事務。沒有了京府這一塊的地盤,在淮地這一眾軍頭當中,他頂多是資歷更老一些,實力更大一些,地位更超然一些,並沒有一個更強力的駕馭手段。

  甚至於講到與京府之間的聯繫,許多軍頭都走在了他的前面。今次的聯姻,他也是想要藉助庾家在京府的關係,獲得一個更加從容的位置。雖然庾曼之那個婿子實在不怎麼合他心意,但事到如今,一切也都不必多說,他只是希望能夠儘快落實京府方面實質性的支持。

  「淮中乃是江北屏藩,若無郗公於此苦鎮,江表哪能得安。京府、廣陵實為一掌之兩面,榮損一體,獨一不全。先時在彼與人多有傾談,劉公歸台讓人惶恐,幸在郗公仍在,可以無憂。」

  沈哲子也明白長久將郗鑒排斥在京府之外,實在不利於區域的穩定。但如今京府這樣的規格,牽涉利益眾多,也絕不是門戶之內就能決定歸屬。即便要幫一幫郗鑒,也只能做出有限度的放權。

  郗鑒聽到沈哲子並不牴觸他往京府更進一步,臉上也是一喜。這個年輕人的許諾只是小事,但其人態度卻能代表許多人的意見。他也明白台中是不可能允許他完全占住京府,但哪怕只是有限度的侵入,對他而言也是彌足珍貴。

  這一個話題達成共識,接下來的氣氛便輕鬆許多。郗鑒與沈哲子言起許多廣陵這裡的事情,順便做出保證可以幫忙照應塗中那一攤子。

  郗鑒這個人,也是時局中一個大佬,但早先沈哲子卻沒有機會作什麼直接深入的接觸。今次見面,對郗鑒的認識也更全面。總得來說,郗鑒這個人雖然舊戍邊鎮,但卻不能歸於一個軍事型的統領,更多的是個統籌型人物。

  言的更深一些,郗鑒作為一個邊鎮統帥,並沒有像陶侃那樣拿出一個積極的進攻或是防守的軍事計劃,在軍事上而言,明顯是不合格的。但是對於淮地整體的穩定,他的功績又不容抹殺。

  在這樣不利的形勢下,淮地雖然軍頭林立,但卻仍能維繫成一個整體,沒有分崩離析。郗鑒在當中所起到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第0575章 遼東野望

  後世言到北府兵,乃是南北朝之際當之無愧一支雄師,無論是保衛江東的淝水之戰,又或劉裕所主持的北伐,還是鎮壓天師道叛亂,無論對內對外,都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但是作為北府軍的前身,徐州軍事集團在整個東晉前期,無論在對內還是對外,其實都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當然可以說是統帥的水平不同,但其實更深入來看,尤其是從兵員整體來看,前後迥異的表現,當然不可能是在短短几十年之內發生什麼基因突變。

  徐州軍的戰鬥力一直很強,單拎出來僅僅蘇峻一部,便能攪得江東雞飛狗跳。可一旦有什麼大規模的集結軍事行動,表現則難稱亮眼,甚至可以說是拙劣。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派系林立,人心渙散,完全沒有一個高度統一的整合。人人各自都有一盤算計,哪怕是衛霍重生,面對這樣的局面應該也是飽受困擾,難有作為。

  其實單純從與吳中的聯繫而言,沈哲子選擇由京府、廣陵北上無疑更具便利性。但是在此之前,他需要解決這些軍頭們各自的糾紛矛盾,將他們整合到一起來。但這太難了,也不是能在短短几年之內完成,而且必然要伴隨著武力,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擴大戰事,造成全局的糜爛。即便能做到,也趕不上北伐的最好時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