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讓人感到心悸的並不是嚴酷的刑罰,而是懸而未決的罪狀。正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罪狀會帶來怎樣惡劣的後果,會不會成為叛亂平定之後清算的證據。所以當木牆立起的時候,類似明知故犯的行為便飛快的絕跡。

  當然隨著這項禁令實施起來,沈哲子在台臣們之間的風評也是創下新低,時下的政治氣氛本就崇尚簡約寬鬆,如此嚴苛禁令對人身的控制簡直就是聞所未聞,就連蘇峻都不敢這麼苛待台臣。

  如此不近人情的規定,讓人不能理解,甚至就連沈恪和一貫對沈哲子頗為友好的侍中鍾雅,都不止一次委婉勸告沈哲子,希望他不要過分緊張以至於自絕於眾,毀掉過往積攢下來來之不易的好口碑和名聲。

  因為哪怕就事論事,這樣嚴苛的禁令也是沒有必要的。台臣們如果不是瘋了,絕無可能再去有所動作在台城內響應叛軍。相反的,沈哲子這項禁令透出了對人濃烈的不信任,已經不只是對人身的控制,已經上升到近乎羞辱!

  沈哲子這麼做,自然不是淺薄到拿著雞毛當令箭,有了一點權力就得意忘形。他就是故意在噁心這些人,給他們添堵,讓他們不自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口號,在時下而言是沒有什麼市場的,但沈哲子就是要用事實讓這些人明白,一旦亂起,誰都要遭殃,沒有人能倖免。

  從這個角度而言,沈哲子的手段還是稍顯溫和,最起碼沒有給這些人以直接的人身威脅,反而有可能遭遇猛烈的反撲。但年輕是他最大的資本,凡事可以試探著來,太過激烈的手段,未必就能直通最好的結果。

  而且這些人就算有反撲,憑他現在所掌握的資本,已經不是誰想打壓就能打壓得下去!他和他背後的沈家,乃至於商盟和隱爵,已經構成一個龐大的體系,嵌入到時局中不可分割。他無論做什麼,哪怕性質再惡劣,只要不是反過頭去自相攻伐,總能獲取到足夠的支持!

  相對於對台臣們的苛待,對於那些投降的兵士們,沈哲子可謂優待得很。他的許諾都是不打折扣的第一時間得到履行,最近這幾天,經他手得到提拔的兵尉以上的宿衛將官就有三四人之多!

  態度如此鮮明的不同,倒不是要拉攏宿衛們,且不說宿衛們的忠心和凝聚力本就堪憂,而且他也從未想過要拉攏底層民眾搞革命。之所以這麼做,除了當下保衛建康的切實需要以外,沈哲子也希望能夠藉此儘可能的保全人命,無論是叛軍還是宿衛,哪怕品性很低劣,畢竟同文同種,活下來還有因勢利導的可能,死了萬事皆休。

  在這激烈的巷戰攻防中,第一支趕來增援的隊伍終於到達了建康,乃是從大江西進,由庾家兄弟率領的來自京口行台的舟師。這一部援軍的到來,讓瀰漫在建康城上空的陰暗一掃而空。

  但是沈哲子卻感到有些意外,他本以為第一支到達建康的隊伍應該是荊州軍。雖然荊州軍如今正在與歷陽叛軍主力進行大戰,但是作為江東最強方鎮,是有餘力遣一部偏師前來馳援京畿的。在見到隨軍而來的庾條後,沈哲子的疑惑才得以解開。

  第0360章 用兵石頭

  房間內,聽完庾家兩兄弟的話,沈哲子眉頭微蹙,臉色沉凝坐在那裡沉吟不語。

  在他對面,則是神情恍惚不乏侷促的庾冰,以及一臉歉然笑容的庾條。

  庾冰心情有些忐忑,也有幾分羞惱。他確實意識到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想錯了,加上幾位兄長的督促,自問補救的態度還算誠懇,可是年輕人卻遲遲沒有反應,這讓他略感不滿。且不說他家在時局中的地位,單單以輩分而論,他也算是一個長輩,即便是一時計差,對方怎麼能這麼冷落他。

  庾條察覺到庾冰的情緒變化,旋即便以厲目掃來,警告他不要再亂說話。以往他在幾兄弟中算是最不成器,可是隨著局勢的演變,尤其在京口創建行台後,那些隱爵人家成為他家執政的極大助力,他在家中的話語權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維周,我與季堅疾行歸都,就是要告訴時人兩家情誼不容離間。莫非這當中,還有什麼沒考慮到的問題?」

  警告過庾冰之後,庾條又望向沈哲子疑惑道。他與沈哲子之間的情誼,反而要比庾冰這親兄弟深厚一些。以往他所為多悖離大兄意願,而庾冰卻是深受大兄影響,對他也不乏疏遠與不理解。而沈哲子卻是與他配合默契,互相扶持才有今日局面。

  「這倒不是,我只是在想別的事情。」

  沈哲子聞言後回過神來,轉而望向庾冰笑語道:「小舅也不必因此介懷,局勢板蕩,風物迷眼,一時計差都是人之常情。若無切膚之痛,人是不能信重不疑。以往我疏於禮見小舅,還請小舅見諒。」

  庾冰聽到沈哲子這麼說,不免有幾分羞慚,嚅嚅道:「維周言重了,今次是小舅……唉,前事休言,既然已經歸都,維周有何差遣,即管到來,我當竭力幫助維周守住京畿。」

  「局勢至此,旬日將有變數,歷陽其敗未遠,建康之安危,倒也不必再過分擔心。」

  頓了一頓後,沈哲子話音一轉,繼續說道:「兵事將止,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真正考驗還未到來啊。」

  席中兩人自然明白沈哲子言中之意,所謂真正的考驗,自然是他們庾家在來日時局中的安排。此禍因他家而起,來日量罪幾分、物議如何,眼下都要未雨綢繆,有所布置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