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了,小舅歸都有沒有去拜見王太保?」

  聽到沈哲子這問題,兩人微微錯愕,旋即便搖頭道:「我們自覆舟山登岸便直接來見維周,倒是無暇去拜望。」

  「那么小舅去見一見王太保吧,這件事也不妨告知太保,只言有此事,不必再作議論。」

  沈哲子又對庾冰說道。

  庾冰聞言後略作沉吟,而後點頭道:「我知道了,現在就去見王太保。」

  等到庾冰離開,庾條才嘆息一聲道:「以往總覺大兄方正刻板,不近人情,如今大兄不在了,卻連家都要散了!」

  沈哲子也是頗為感懷,庾亮智小謀大也罷,慎獨絕眾也罷,能夠帶領其家在時局中崛起,與琅琊王氏分庭抗禮,其本身的素質和格局是不必質疑的。但他這幾個兄弟,無論是庾冰,還是與沈家親厚的庾懌、庾條,較之乃兄仍是遠遜。

  庾冰今次入彀,從另一個側面講何嘗不是在挑戰庾懌的權威,要拉攏一部分人另起爐灶,不甘心跟隨在庾懌身後。

  這件事看似在針對自己,實則是挑撥庾家兄弟,讓他們不能信重無疑。如今庾家最大的優勢是皇太后的支持,但如果幾兄弟吵鬧起來,讓皇太后都不知該支持哪一方,那麼庾家在時局中的優勢便蕩然無存。

  庾條在席中沉吟片刻後才發問道:「維周你讓季堅去見太保何意?我實在擔心季堅眼量太淺,或會再受蠱惑啊!王氏禍心包藏,其家根枝不諧,相互絞殺,如今卻以此家風來壞我家,實在可恨!」

  「小舅放心吧,我倒覺得此謀並非出於太保。況且今次之事也是發軔於末端,所害不大,讓人警醒,以後不必再重蹈覆轍。」

  沈哲子覺得這件事應該還是陸曄那老狐狸操作的,不只坑了庾冰,也害了王彬。不過無論發謀者為誰,都不妨礙沈哲子在王導這裡藉此敲詐拿好處。而且這件事也給了他警醒,他家在平叛過程中表現過於亮眼,所得太多,接下來一段時間倒不好再過於激進,可以停下來消化一下。

  「對了,今次新來四千餘舟師,維周打算如何安排?今次成軍倉促,多賴隱爵各家和淮北舊交幫忙。我不妨與維周講,這些援軍戰力不強,未必能堪大用。」

  沈哲子聞言後便笑道:「戰力如何不必計較,暫時駐入蔣陵吧。若我所料不差,荊州方面援軍應該也快到達,石頭城叛軍已經不足為患。」

  眼下叛軍攻城,能夠給沈哲子造成壓力的也就只有歷陽軍本部而已,至於那些仍歸叛軍統率的宿衛們,不只是在划水輸出,而且還在時刻準備投誠。經過前幾日的疾攻,這兩天石頭城發動攻擊的節奏都慢了下來。如果歷陽方面再沒有援軍支援過來,蘇逸也只能飲恨而退。

  現在沈哲子的關注重點是叛軍張健部,早先紀友便有招降張健的想法,這兩日都中戰事穩定下來之後,又多多在沈哲子面前提及。沈哲子雖然並不看好此事,但既然紀友這麼熱心,他也準備近日安排人護送紀友去試一試。

  大概是援軍到來的消息傳到了石頭城,讓蘇逸有所忌憚,接下來的一整天時間裡,石頭城方向都沒有再發動攻擊。被戰事蹂躪已久的建康城,終於得到一絲喘息之機。

  隨著嚴苛的禁令在台中施行以來,整個台城的氣氛便一直有幾分壓抑,幾乎已至道路以目。每天清晨在太極東堂一個時辰的集會,是唯一讓台臣們感覺還有幾分自由的悠閒時光。因而絕大多數人都會出席,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這樣的晨會自然是由太保王導主持,皇帝陛下偶爾也會出現,只是明顯對他們的話題並不感興趣,待不多久就要早退回宮。

  如今戰事當先,軍務為首,台臣們每天湊在一起其實也沒有什麼政事可以商討,唯一算得上事情的就是對都中民眾的安置管理。早先叛軍管理台苑時,為了防止王師輕鬆沖入近來,也為了防止民眾大量逃散,曾經將大批都中民眾遷至苑城居住。

  沈哲子收復台苑之後,也沒有時間將這些民眾遷出,反而因為接下來的巷戰保衛城池,又有一部分倖存的都中民眾蜂擁而來,被安置在了苑城北面的武平陵、雞籠山一帶。

  壓抑的氣氛讓人沒有高談闊論的雅興,許多人來到東堂後只是默坐在席中一言不發,以此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即便是偶爾引起話題,也都不談論如今最為重要的戰事,他們不是不關心,只是不忿於再對沈哲子歌功頌德。

  枯坐片刻,殿外突然響起甲衣聲,眾人紛紛循聲望去,便看見戎甲在身的沈哲子在幾名同樣甲衣森然的部眾簇擁下行過來,原本氣氛尚算輕快的殿內頓時又變得壓抑起來,許多人都皺起了眉頭,甚至冷哼出聲。

  沈哲子解下佩劍行入殿中,先對上首王導等幾人施禮,然後才就近坐在了大殿門口的末席上。坐在他臨席幾人下意識往旁邊挪了挪,以示與他劃清界限。人還是那個人,只是從原本的文韜武略皆俱的少年俊彥,變成了讓人生厭的熱衷於刑名峻法的法家刑徒。

  沈哲子對台中的嚴令管禁,倒也不是讓所有人都心懷不滿,像是早先一直隨駕君前的右衛將軍劉超,對沈哲子反而越發看好起來。旁人只覺得沈哲子挾兵威而迫群臣,劉超卻認為這恰恰是年輕人忠君勤任、不熱衷邀名養望的體現,因而對沈哲子大有忘年交的知己之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