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幼清盯著內房圓柱帳簾內一張老舊的檀木桌子一動不動,旋即低下頭望著手裡沒有填炭而被手捂熱的銅爐。

  【“姐姐的字,功力在我之上,只是姐姐的心…不在此。”

  “我給姐姐的爐子呢,姐姐沒有用嗎?”】

  “那件繡花的褙子,其實是我故意給你的,誰才是設局之人,誰又甘願走進局中為人所操控,”蕭幼清抱著爐子緩緩坐下,“你說帝王命短,問我為何要推你上去,是啊,我為什麼要推你上去呢,其實你我都明白,就如同開弓沒有回頭箭。”

  “太皇太后!”幾個內侍尋到蕭幼清後止步於外屋喚道。

  “什麼事?”蕭幼清抱著手爐坐起。

  “太上太皇太后病危,請太皇太后回宮。”

  蕭幼清剛站起便被消息震住,旋即起收銅爐乘車趕回禁中。

  第314章 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太上太皇太后病危, 德壽宮跪著滿院子外命婦,寢閣內蕭幼清握著李太后的手,“娘娘還有什麼囑託麼?”

  李太后蠕動著雙唇, 蕭幼清便俯下身傾聽, “老身...不想...與武宗...合葬, 你便將我..將我...陪葬...於...憲明皇后陵。”

  蕭幼清捂著嘴連連點頭, 一陣風拂過窗子後, 積雪未化便又迎來了飄雪,內侍從殿閣哭喪著走出,“太上太皇太后...崩!”

  宣化五年十二月冬, 太皇太后李氏崩逝於德壽宮,諡號穆懿皇后,合葬憲明皇后陵, 升配武宗室憲明皇后神位旁。

  -----------------------------------

  至宣化五年初,蕭幼清稱制五年後,朝廷東西二府該換之人皆以悉數調換, 遂以皇帝聖旨下詔更改三年一制的女科為一年一制, 同年長夏又詔三衙與樞密院及兵部擴充備,整頓軍紀, 操練士兵。

  年初秋, 於東京城西郊金明池舉行閱兵, 陳精兵六十萬,即步軍、馬軍、神臂弓、虎翼水軍、神機營等,命百官陪同。

  數十萬禁軍駐紮在城外, 至凌晨鼓響, 皆穿戴好一整套盔甲,神機營將試用無誤的火炮組裝架好, 持槍的軍士皆是經過操練與反覆篩選訓練有素的精兵,加之火器研製的改進與完善軍事上較憲宗年間又增強不少。

  儀鸞司將太皇太后的儀仗及大安輦與天子儀仗駕出,拱衛隊皆等候在大慶殿。

  萬全作坊受命打造了兩副御閱服金裝甲,以供太皇太后及皇帝騎馬閱兵之用。

  幾個宮人替蕭幼清將御閱服換上後各自呆愣的看了一會兒,旋即低頭端著手後退,內侍抬來一面銅鏡。

  蕭幼清望著銅鏡里身穿鎧甲的自己,“終究還是敗給了歲月,人老了。”

  “奴瞧著太皇太后一點都不顯老,這金裝甲穿在太皇太后身上比命婦禮服還要稱身。”這幾批新換的宮人受命過來服侍之前便了解了主子的出身等一些忌諱之事。

  “憲宗皇帝也說過同樣的說。”

  本是幾句由心的稱讚,幾個宮人在聽到蕭幼清的回話後嚇得直哆嗦的跪伏叩首,“奴口無遮攔,請太皇太后恕罪。”

  蕭幼清將金甲的靴子穿上,隨後走上前親自將人扶起,“起來吧,吾只是隨口一念,你不必害怕。”

  “讓太皇太后想起傷心之事,奴有罪。”

  蕭幼清拍了拍她的手,“吾還要感謝你呢。”

  宮人抬頭一臉不解,蕭幼清轉身牽起小皇帝的手走出殿閣,朝身側的內侍吩咐道:“讓翰林圖畫院侍詔許崇炬到大慶殿等候。”

  “是。”隨後便有一個內侍端著手急匆匆從內東門走出,一路小跑至翰林圖畫院。

  蕭幼清與皇帝分乘肩輿至大慶殿,見到殿庭列著近萬人的儀仗隊及法駕以及大輦。

  “撤下車輦,牽馬出來。”

  “是。”

  蕭幼清低頭對著孫兒問道:“官家可以自行騎馬麼?”

  小皇帝便朝祖母拱手道:“祖母教過孫兒騎射,孫兒自己可以的。”

  蕭幼清便與皇帝從乘輦改作騎馬,唯不變的還是拱衛聖駕的儀仗與鹵簿,沿著御街南下,兩側臨街的百姓紛紛將窗戶打開。

  “晟哥哥。”一個四五歲扎著總角的女孩站在馬車上朝儀仗隊中間招手。

  聽到人群里傳來熟悉的呼喚,皇帝騎在馬上側頭望去,看著小姑娘燦爛的笑容滿面便也跟著微微一笑,而後牽著韁繩繼續朝前駕馬。

  “念兒。”婦人抱著一個兩歲左右的男童輕聲喚道。

  “娘。”

  “在外面要稱呼陛下,不可以這樣亂喊知道嗎?”

  “哦。”女孩兒嘟囔著嘴,“可是哥哥說不喜歡念兒這樣稱呼...”

  婦人將男童抱在腿上摸了摸女孩兒的頭,“君無戲言才是最不可信的。”

  街邊的過道口站著一長一少兩個女子,年輕女子見身側的長姊望得出神便問道:“阿姊的守孝期早已過去,如今還俗入仕又是為哪般?”見人不答話她便笑道:“她現在可不是當年憲宗膝下那位天真的小公主了,太皇太后當朝,她是名副其實的權臣。”

  “你想的過多了吧?”

  “是嗎?沒準今年春闈的主考官就是她,那樣一來阿姊還能成為她的學生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