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提起這個董湘就又尷尬又無奈,挽著花朝的胳膊,小聲道:「別提了,路上馬車出了點小問題,耽誤了點時間,結果到的時候跟左家的遇上了,那位堵在門口,倒鬧得我進也不是不進也不是。」

  董湘這麼一說,花朝都就大概明白了,笑著調侃道:「你這運氣也真是沒誰了。車子怎麼了?沒別的事吧?」

  沒想到花朝問完,卻見董湘有點臉紅起來,支吾了下,才道:「沒多大事,就是車輪子鬆了,好在遇到人幫了一把,不然若是跌出去那就丟臉了。」

  「啊?那還是挺危險的啊,萬幸,可要好好謝謝那幫忙的人。」

  董湘嗯了兩聲,點頭答應著,倒沒再繼續說下去,聊著聊著就換了別的話題。

  第66章 中秋

  等花朝回了家才知道董湘口中的「好心人」是她二哥, 然後花朝極度懷疑董湘車輪子出問題是她二哥乾的。奈何她二哥溜得快,沒讓她仔細盤問。

  花朝與她祖母又說起來今日那一點點「衝突」, 榮藍郡主聽了也道果然, 正說話間卻見花朝她二哥去而復返, 一臉的嚴肅。

  「祖母, 剛才顧雅正派人悄悄來傳話,讓這幾日不要出門, 宮裡出事了。」

  「啊?誰出事了?東?」花朝急切的問,總不至於是今上吧,鐘聲未響。

  花朗搖頭, 道:「說是瑞王殿下被一個宮女刺傷了,更具體消息這會兒就不清楚了。」

  瑞王是今上最寵愛的女人生的兒子, 即便之前出了那種事情, 也依舊是最寵愛的女人生的兒子,這段時間,唯一沒被朝局影響的就是瑞王。

  說到「宮女」, 花朝和榮藍郡主對視了一眼, 都從彼此的眼神中想到了一種可能。魏家那位「去世」的二姑娘還在宮裡呢。

  花朝想若真是魏玉蘭,不知會不會牽連李氏她們, 忽然覺得李氏真是可憐。想了想, 猶豫的問起來,「祖母,可要跟大舅母那邊通個氣?」

  榮藍郡主嘆了口氣,拍了拍花朝的手, 卻道:「此時還不宜,就算你真通氣了又如何?不過就算真如咱們猜測的,應該也不至於明著牽累他們,畢竟魏家二姑娘早就不在了。哎,等等看吧,等有了確切的信兒再做打算。」

  花朝點了點頭,怪不得總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那麼多的世家教養里都免不了灌輸家族為重的觀點,實在是一人犯錯全家擔責啊。忍不住又想起周美欣說的若不是家族責任,她寧願出家的話,心裡不免唏噓。

  榮藍郡主讓花朗又跑了一趟興王府,說是顧寅在宮中當值,也是沒有更多的消息,那就只能等了。

  也不知這一夜多少人都沒休息好。

  等到第二日中午,興王和顧恆安都送了信兒來,才算是知道了宮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瑞王故了,趙妃在宮中發瘋一樣差點沒要闔宮上下給瑞王陪葬,自己也尋死覓活的,聽說最後今上無法,讓太醫給趙妃扎了針,人昏睡了去,今上才能靜下來處理瑞王后面的事。

  說是處理,倒也真沒什麼好處理的。瑞王也不是什麼被宮女刺傷,而是用多了不該用的東西,又與兩女同樂,結果馬上風死的。至於那兩個宮女,早在出事的第一時間就嚇死了一個,咬舌了一個。

  花朝他們猜的不錯,的確有改名春喜的魏玉蘭,咬舌的那個。花朝聽說的時候,自然又想起了去年初見以及此後種種,那個看著小心翼翼卻又總想著給自己謀好處的二姑娘,一步一步最終還是把自己逼上了絕路。也不知她咬舌的時候,是怎樣的萬念俱灰,可有後悔過嗎?

  斯人已去,無意多說。

  宮中消息瞞不住,除了瞞下了瑞王的真正死因,說是急病,其實大家都是揣著明白當糊塗,人死一事是瞞不了的。橫死不吉,有朝臣提出早日入土為安,卻被今上嚴厲斥責。今上還想追封瑞王,甚至想封他為太子,加諡號,自然朝中又是反對聲一片。

  中書省的大人們無人願意替今上草擬聖旨,畢竟此等背負罵名的事情,即便不是仕臣,一般學子都愛惜聲譽的。東宮太子尚在,今上此舉確實不妥,可今上卻似乎鐵了心要給瑞王極盡死後榮光。

  就在兩邊僵持不下的時候,忽然有人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封奏摺。其中對今上的拳拳愛子之心大加歌頌,言今上乃為君為父之楷模,追封、諡號都是今上敢立天下之大善的胸懷彰顯,又言對瑞王的厚封也並不為過,不過是成全今上作為一個父親的慈愛之心,表示大臣們的反對其實是忘了君臣君臣,君在臣前的本分。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管大臣們怎麼罵上摺子的人,今上那裡卻找到了出發口,很快的就把上摺子的人提到了殿前。再一看,還是六科給事中,本身就有制敕宣行的職責,今上大手一揮,竟然把自己親自草擬的聖旨給了這人,甚至將此人提升為正五品上的中書舍人。

  最終,瑞王被追封為嘉信太子,諡號為榮。以太子儀仗入葬皇陵。

  這個封號就很一般了,想來也是今上做出的讓步。

  而那個被天下學子怒罵的上折之人,居然是原來的魏家二老爺,被人戲稱為「中書小人」。

  魏家的消息真是很久很久不曾聽到了,特別是分家之後,花朝同三房關係最密,李氏那裡也還算有聯繫,可魏家二房是真的等同於斷了關係的。忽然又聽到魏二老爺這個人的消息,甚至是跟朝中這種大事牽連在一起,魏二老爺背負了罵名,卻得了今上的青睞,某種意義上也是踩在魏玉蘭之死的鮮血上位。再一次刷新了花朝對人性的認知,總覺得是她自己語言匱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