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

  馮諾收起禮單,正打算退出,承平帝忽道:“慢著。”

  “榆林鎮所貢為何物?”

  馮諾不料忽然有次一問,先是一愣,忙翻開禮單:“無定侯所貢為秦代方腹四足雙耳銅鼎一座,乃是於榆林城內一處廢置的金國舊王府中所得。”

  靜了片刻,承平帝道:“抬來朕看。”

  不多一時,八個內侍抬著沉重的四足銅鼎進殿來。承平帝走到鼎前看了看,目光卻落在一旁一個太監手托的瓷瓶上:“這是何物?”

  馮諾道:“是同銅鼎一起進上的,北宋官汝窯的瑪瑙釉天青膽瓶一支,大概,也是從那舊王府中得來的。”

  世上向有‘天下宋瓷,汝窯為貴’之說。官汝窯建於北宋末徽宗宣和年間,到國破窖毀,只有二十多年時間,傳於後世的瓷器,不足百件。而這些瓷器上多繪得是人物花鳥,少有文字,所以這一支繪字瓷瓶,可謂是曠世奇珍。

  王弼深知承平帝一向極好風雅,便湊趣道:“侯爺真是有心了。”

  可承平帝的臉色,卻越來越暗。

  瓶上的字,一邊是‘福國’,一邊是‘世榮’。承平的的手指慢慢摩過汁水瑩澤的釉面,越握越緊。

  馮諾只覺得氣氛有些不對,屏住呼吸,更加緊張了。王弼卻察覺到承平帝握著瓶的手竟在發抖。

  一聲清脆的響音,瓷瓶摔在地上,登時四分五裂。承平帝卻還覺得不解氣,隨手向後摸,摸到博古架上一柄劍,抽出來就往地上胡砍亂劈,只斬得一地碎瓷。

  眾人跪倒一地,卻無人敢發一聲。王弼試著走近幾步:“陛下,陛下息怒啊。”

  承平帝似是冷靜了些,喘著氣不再發作了。

  王弼看著抖抖的馮諾:“馮大人請回吧,就按陛下所諭,將節禮交付內庫即可。”

  馮諾巴不得這一句,爬起身來帶著那幾個內檢歪歪斜斜抬著銅鼎,一陣風般逃走了。

  “這個賊子,逆天反道、背德辜恩,竟敢……竟敢——”承平帝忽然不再說話,眼睛定在手中的劍上,適才隨手一取,竟是這把大名鼎鼎的古劍,泰阿。

  ————————————————————————————————————

  馮諾一直出了午門,一顆狂躥的心才逐漸定下來,腿一軟,再也走不動了,扶著牆摩挲胸口。

  “馮大人——”

  一個身穿緋袍,腰橫犀角帶之人,正在這裡等候。

  “吳大人——”馮諾趕緊快走幾步。

  吳伯塤示意他一同前行,二人隔開一點距離,低聲而語,與平常官員間交待公務無異。馮諾道:“想不到皇上今日當場便要看榆林來的節禮,下官正在一旁,親見皇上怒而砸瓶,真是嚇得肝膽俱裂。”

  “這樣豈不正好,不然,馮大人還要日日擔心。”

  “此言極是。老國公真是神機妙算,瓷瓶一碎,碎無對證,再也不會有人查出其中玄機。”

  “即便不碎,又有何妨?瓶上的字,都是尋常吉祥話,就算日後越孝發現此瓶並非是他所獻,也只能說年下各地節禮浩繁,不小心弄混了,誰又會深究?就算深究起來,你馮大人指日高升了,難道還會為這簡絲數米的瑣事擔責麼?”

  一聽到‘高升’,馮諾的雙眼笑成兩條縫:“是是是,下官本是老國公門生,為吳家效力,乃是分內,又屢受吳家提拔之恩,沒齒難忘,只能盡綿薄,聊表寸心。只是,有一事下官怎麼也想不通,皇上為什麼見了瓷瓶就發如此雷霆大怒?難道只是因為瓷瓶是宋徽宗年間所出,讓陛下覺得是越侯爺在用靖康之恥來暗諷當今朝廷求和懼戰麼?”

  吳伯塤停住腳步,看向他,上下審視了一番,直看得他有些心驚肉跳,才一笑道:“重言賢弟阿,愚兄我奉勸你一句,想不通的事,就不要多想。想太多了,勞心費神,難免折損陽壽,你說,是不是?”

  ————————————————————————————————————

  節慶喜樂的日子,過得格外快,過了除夕,初二迎婿、初三防赤口、初四迎財神、初五趕五窮……一轉眼,就是正月十五了。

  半個正月里,越季帶著越三千銅錘鐵膽滿府里瘋得雞飛狗跳,自家玩兒膩了,就走門串戶把親戚家也禍害了個遍。越孛每有怨言,越季便理直氣壯的:“正月里忌針鑿,女兒家一年便只有這幾日閒適自在,你也要管?”

  越孛氣得七竅生煙:“你平日裡又什麼時候動過針鑿了?!”

  越轂抱著膀子看熱鬧:“不許拍桌子,不許欺負你妹妹!”

  十五這一日,越季卻沒有睡到日上三竿,一大早天不亮就起身,出了角門,見門外已經停了一輛青騾車,趕車的小撕越樂忙跳下車:“七小姐——”

  “東西都準備好了?”

  “好了好了。穿的:新棉襖、棉鞋、棉帽子,吃的:元宵、發糕、綠豆糕、董糖、狀元糖、果脯、果丹……”

  “行了行了,信得過你。”越季接過他手裡的鞭子坐上騾車,“我自己來。”

  越樂有點不好意思,抄著袖子訕訕地笑,“怎麼能讓七小姐自己趕車呢?”

  “誰不想留在家過節啊,我這一去得一整天呢,你就趕緊回去吧。”

  “怎麼七小姐您不過節麼?今天可是元宵佳節,新年的最後一天,明兒起,就開市的開市、做工的做工、上學的上學了。所以大伙兒都牟足了勁兒打算狠狠熱鬧這最後一回。您瞧著,過不了一會兒,就得炮仗齊鳴,直鬧到後半夜去。”

  “就是因為這樣……我才不想留城裡呢。好了——”越季一揚鞭子,“回去吧,告訴越三千,有什麼好吃的好玩兒的可得給我留著!”

  騾鈴叮叮噹噹的,車輪軋軋地碾過厚雪,往城西去了。

  ————————————————————————————————

  城西有山,名譚拓山,山上有峰,名寶珠峰。寶珠峰上坐北朝南,建著一座宏大的廟宇,嘉福寺。嘉福寺始建於西晉,興於唐,自宋以後,金、遼、元的帝王后妃相繼來此進香禮佛、撥款擴建,嘉福寺日益鼎盛。到了本朝,有一代開國鼎臣不受功名利祿,甘願功成身退,在此清修,而成祖皇帝更是頻頻造訪,與之商討天下大事。後世帝王紛紛效仿,令得嘉福寺更加聖名遠播、佛光輝煌。

  莊嚴淨土,肅穆寂靜,唯晨鐘暮鼓,無俗世喧囂。離山越近,身後的爆竹聲越淡,等到上了山路,再也聽不到半點炮聲,越季長長出了一口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