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遼東的防守戰雖然勝利,但在蘇明月投降後,衛民軍對慕容燕國的戰爭進度並不順利。
慕容燕國多為騎兵,機動能力強,走到哪裡搶到哪裡便吃到哪裡,沒什麼後顧之憂,光是不停的跑,便將衛民軍的步兵拉入了被動局面。
雙方約摸僵持了半年,這樣的局面才得以改善,因為衛民軍的戰術不再以攻城為目的,而是以司級兵力為戰鬥單位,分散在上黨、太原、代郡等地,配合燕氏戰術,展開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以殺傷和殲滅為目的的游擊。
這場遼東與燕國的戰爭,前後總共打了將近三年,最終燕國的軍隊被遼東一點一點啃殺得不足五萬,在失去了上黨、太原、代郡三地後,偽燕也失去了兵源,只能將所有軍隊調回駐守晉陽城,準備與衛民軍展開最後決戰。
八月初七上午,晉陽城吹響了預警戰爭的號角,主力部隊全部登上城嚴以待陣,慕容雲戟身披甲冑,腰挎戰刀,神色肅穆的登上點將台,卻見台下的柔然軍只是稀稀落落的站了些人。
“號角已過三響,為何將士還沒到齊?”
“回大將軍的話。”侍立在旁的副苦笑道:“將士們已經三月未曾飽食……早就餓得拿不起刀劍……”
“百姓們呢?”慕容雲戟又問:“可還有將士騷.擾百姓?”
副將心中一顫,連忙道:“百姓們……都很好,自從大將軍下令禁止搶掠百姓之後,將士們便再也未曾違令過。”
“甚好!”慕容雲戟大喜:“快派人去尋些百姓來助我等守城。”
副將有些猶豫:“這……”
慕容雲戟神色一冷,喝斥道:“還不快去? ”
副將立刻便帶了些人手離開,沒過多久,慕容烏有急急忙忙跑了過來,也不知是遇到了什麼急事,連鞋子都跑掉了一隻。
慕容雲戟將人扶住,連忙問道:“是出了何事?為何如此驚慌?”
“晉陽城中,出了奸細。”慕容烏有大口喘氣,好半晌才緩過來:“方才有小乞兒在街上唱歌謠……”
“唱的什麼?”
“開城門,迎王師,誅胡夷,平亂黨,分土地,少納糧,人人家裡米滿缸……”
這樣的歌謠,絕非小乞兒自己能想出來的,定是有人教唆傳唱。
“有抓到人嗎?”
慕容烏有搖了搖頭:“兵將們大都在城牆上守城,留在身邊的侍衛有限,好幾處地方都在唱,等我們趕到時,已經沒了蹤影。”
“查!派人仔細去查。”慕容雲戟說完,又問道:“阿瓌那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今日點將,竟然只派了三五百人過來,說什麼三月未曾飽食,餓得拿不動刀劍……當本帥是三歲小兒麼?”
“他怎麼可能餓得拿不動刀劍?”慕容烏有聞言冷笑:“老夫聽說,他最近與幾個商賈可親近得很,還拿不了不少搶來的財寶,找那些商人買糧草。”
慕容雲戟神色一頓,隨即奇道:“如今這晉陽城,還有哪家商賈有糧草可賣?”
“聽說是東萊白氏的商行。”慕容烏有問道:“要動手嗎?”
“自然要動手。”慕容雲戟冷冷一笑:“烏有兄不是在找奸細嗎?去白氏商行找找,說不定會有意外之喜。”
兩人正說著,卻見侍衛領著一位身著廣袖長袍的秀士過來。
“在下郭志傑,乃遼東楚使君麾下信使。”郭志傑說著便彎腰揖拜,嚮慕容雲戟行了一禮,隨即捧出一個住匣,交給了慕容雲戟的侍衛:“楚使君前日在百里外寫了這封信,托在下轉較給慕容雲戟將軍。”
作者有話要說: 馬訾水,也就是鴨綠江。
第189章
楚寧派郭志傑送信給慕容雲戟, 主要要目的是為了勸降, 即使埋下了種種伏筆, 但她還是擔心, 慕容雲戟最終會強行將百姓趕到城牆協助守城。
軍隊與軍隊之間,是戰爭。
而軍隊與百姓之間, 則是殺戮。
楚寧不希望自己的軍隊——以衛民之名,行屠民之事。
因此, 她在戰前, 給慕容雲戟寫信, 講明了天下大勢,也挑明了慕容燕國如今的形勢, 甚至願意妥協——只要慕容雲戟開城投降, 楚寧願意放他們重回草原,即使明知他們在不久的將來,又會捲土重來……
寫完信, 楚寧不由感慨,自己確實有些婦人之仁, 明知慕容雲戟不會投降, 卻依行此畫蛇添足之事。
正想著, 帳外傳來親衛兵喊報告的聲音。
楚寧看了梁秋月一眼,梁秋月會意,讓那親衛兵入帳稟報。
“啟稟使君,方才九州鏢行捎來了一封信。”
梁秋月接過信匣,揮手示意那親衛兵出去, 隨後打開看了兩眼,遞給楚寧道:“是白當家的信。”
楚寧拆開信上火漆,先看了看字跡和印章,確認是白夙的親筆信後,方才準備細看。
恰逢此時,衛靖便帶著戰報過來。
楚寧快速的看完戰報,來到帳內掛著的軍事地圖前,望著長安兩字,沉吟道:“劉元海終於忍不住了?”
“劉元海從河東、河內兩郡強征了六萬兒郎,號三十萬大軍。”衛靖沉聲道:“意欲攻打河內郡。”
“看來,劉元海手下,也有能人,早不動晚動,偏偏等我們攻晉陽的時候動手。”楚寧感慨了一句,隨即切入正題:“劉元海若是拿下河內郡,便可與河西形成掎角之勢,近可攻上黨,截我們側翼,牽制我們攻打晉陽城。”
“遠可向東,入冀州,劍指幽州和東萊。”衛靖道:“我們必須保住河內郡。”
楚寧點點頭,又說道:“我記得,這兩郡留守的兵力,只有四個混編戰鬥營?”
一個混編戰鬥營,下轄五個戰鬥司,算上後勤、斥侯及各類雜輔兵,大概在兩千人左右。
“是,河內郡兩個,由紀風和張淮率領。”衛靖補充道:“上黨兩個營,是楊厚德與趙鐵牛領著。”
楚寧思慮道:“紀風是蕭將軍一手栽培的老將,又在六韜院裡學習許久,應該會主動聯合張淮守河內,即使守不住,也能把握形勢,將麾下兵將帶回來。”
衛民軍的兵將,都是花大心血練出來的,如果可能,楚寧不希望這些兵將有任何損失——當然,她也知道,這些人身為軍人,歷經戰場,死傷再所難免,所以每年都會定期去英魂祠祭拜,也會讓全真教為戰亡的將士,舉行盛大法會。
“但張淮和趙鐵牛是新將。”衛靖憂慮道:“就怕他們衝動行事。”
“放心吧,有軍法司和宿衛司的人看著,衝動不了。”楚寧倒是比較放心,樂觀道:“再說了,他們身邊還有參軍跟著。”
衛靖這才想起軍隊中各職司互相牽制的局面,不禁越發佩服楚寧——難道她早就料想到如今這種局面,所以才會設定這麼多聞所未聞的職司,降低主將的獨.力決策權,預防主將腦子一熱,做出不利戰況之舉?
慕容燕國多為騎兵,機動能力強,走到哪裡搶到哪裡便吃到哪裡,沒什麼後顧之憂,光是不停的跑,便將衛民軍的步兵拉入了被動局面。
雙方約摸僵持了半年,這樣的局面才得以改善,因為衛民軍的戰術不再以攻城為目的,而是以司級兵力為戰鬥單位,分散在上黨、太原、代郡等地,配合燕氏戰術,展開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以殺傷和殲滅為目的的游擊。
這場遼東與燕國的戰爭,前後總共打了將近三年,最終燕國的軍隊被遼東一點一點啃殺得不足五萬,在失去了上黨、太原、代郡三地後,偽燕也失去了兵源,只能將所有軍隊調回駐守晉陽城,準備與衛民軍展開最後決戰。
八月初七上午,晉陽城吹響了預警戰爭的號角,主力部隊全部登上城嚴以待陣,慕容雲戟身披甲冑,腰挎戰刀,神色肅穆的登上點將台,卻見台下的柔然軍只是稀稀落落的站了些人。
“號角已過三響,為何將士還沒到齊?”
“回大將軍的話。”侍立在旁的副苦笑道:“將士們已經三月未曾飽食……早就餓得拿不起刀劍……”
“百姓們呢?”慕容雲戟又問:“可還有將士騷.擾百姓?”
副將心中一顫,連忙道:“百姓們……都很好,自從大將軍下令禁止搶掠百姓之後,將士們便再也未曾違令過。”
“甚好!”慕容雲戟大喜:“快派人去尋些百姓來助我等守城。”
副將有些猶豫:“這……”
慕容雲戟神色一冷,喝斥道:“還不快去? ”
副將立刻便帶了些人手離開,沒過多久,慕容烏有急急忙忙跑了過來,也不知是遇到了什麼急事,連鞋子都跑掉了一隻。
慕容雲戟將人扶住,連忙問道:“是出了何事?為何如此驚慌?”
“晉陽城中,出了奸細。”慕容烏有大口喘氣,好半晌才緩過來:“方才有小乞兒在街上唱歌謠……”
“唱的什麼?”
“開城門,迎王師,誅胡夷,平亂黨,分土地,少納糧,人人家裡米滿缸……”
這樣的歌謠,絕非小乞兒自己能想出來的,定是有人教唆傳唱。
“有抓到人嗎?”
慕容烏有搖了搖頭:“兵將們大都在城牆上守城,留在身邊的侍衛有限,好幾處地方都在唱,等我們趕到時,已經沒了蹤影。”
“查!派人仔細去查。”慕容雲戟說完,又問道:“阿瓌那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今日點將,竟然只派了三五百人過來,說什麼三月未曾飽食,餓得拿不動刀劍……當本帥是三歲小兒麼?”
“他怎麼可能餓得拿不動刀劍?”慕容烏有聞言冷笑:“老夫聽說,他最近與幾個商賈可親近得很,還拿不了不少搶來的財寶,找那些商人買糧草。”
慕容雲戟神色一頓,隨即奇道:“如今這晉陽城,還有哪家商賈有糧草可賣?”
“聽說是東萊白氏的商行。”慕容烏有問道:“要動手嗎?”
“自然要動手。”慕容雲戟冷冷一笑:“烏有兄不是在找奸細嗎?去白氏商行找找,說不定會有意外之喜。”
兩人正說著,卻見侍衛領著一位身著廣袖長袍的秀士過來。
“在下郭志傑,乃遼東楚使君麾下信使。”郭志傑說著便彎腰揖拜,嚮慕容雲戟行了一禮,隨即捧出一個住匣,交給了慕容雲戟的侍衛:“楚使君前日在百里外寫了這封信,托在下轉較給慕容雲戟將軍。”
作者有話要說: 馬訾水,也就是鴨綠江。
第189章
楚寧派郭志傑送信給慕容雲戟, 主要要目的是為了勸降, 即使埋下了種種伏筆, 但她還是擔心, 慕容雲戟最終會強行將百姓趕到城牆協助守城。
軍隊與軍隊之間,是戰爭。
而軍隊與百姓之間, 則是殺戮。
楚寧不希望自己的軍隊——以衛民之名,行屠民之事。
因此, 她在戰前, 給慕容雲戟寫信, 講明了天下大勢,也挑明了慕容燕國如今的形勢, 甚至願意妥協——只要慕容雲戟開城投降, 楚寧願意放他們重回草原,即使明知他們在不久的將來,又會捲土重來……
寫完信, 楚寧不由感慨,自己確實有些婦人之仁, 明知慕容雲戟不會投降, 卻依行此畫蛇添足之事。
正想著, 帳外傳來親衛兵喊報告的聲音。
楚寧看了梁秋月一眼,梁秋月會意,讓那親衛兵入帳稟報。
“啟稟使君,方才九州鏢行捎來了一封信。”
梁秋月接過信匣,揮手示意那親衛兵出去, 隨後打開看了兩眼,遞給楚寧道:“是白當家的信。”
楚寧拆開信上火漆,先看了看字跡和印章,確認是白夙的親筆信後,方才準備細看。
恰逢此時,衛靖便帶著戰報過來。
楚寧快速的看完戰報,來到帳內掛著的軍事地圖前,望著長安兩字,沉吟道:“劉元海終於忍不住了?”
“劉元海從河東、河內兩郡強征了六萬兒郎,號三十萬大軍。”衛靖沉聲道:“意欲攻打河內郡。”
“看來,劉元海手下,也有能人,早不動晚動,偏偏等我們攻晉陽的時候動手。”楚寧感慨了一句,隨即切入正題:“劉元海若是拿下河內郡,便可與河西形成掎角之勢,近可攻上黨,截我們側翼,牽制我們攻打晉陽城。”
“遠可向東,入冀州,劍指幽州和東萊。”衛靖道:“我們必須保住河內郡。”
楚寧點點頭,又說道:“我記得,這兩郡留守的兵力,只有四個混編戰鬥營?”
一個混編戰鬥營,下轄五個戰鬥司,算上後勤、斥侯及各類雜輔兵,大概在兩千人左右。
“是,河內郡兩個,由紀風和張淮率領。”衛靖補充道:“上黨兩個營,是楊厚德與趙鐵牛領著。”
楚寧思慮道:“紀風是蕭將軍一手栽培的老將,又在六韜院裡學習許久,應該會主動聯合張淮守河內,即使守不住,也能把握形勢,將麾下兵將帶回來。”
衛民軍的兵將,都是花大心血練出來的,如果可能,楚寧不希望這些兵將有任何損失——當然,她也知道,這些人身為軍人,歷經戰場,死傷再所難免,所以每年都會定期去英魂祠祭拜,也會讓全真教為戰亡的將士,舉行盛大法會。
“但張淮和趙鐵牛是新將。”衛靖憂慮道:“就怕他們衝動行事。”
“放心吧,有軍法司和宿衛司的人看著,衝動不了。”楚寧倒是比較放心,樂觀道:“再說了,他們身邊還有參軍跟著。”
衛靖這才想起軍隊中各職司互相牽制的局面,不禁越發佩服楚寧——難道她早就料想到如今這種局面,所以才會設定這麼多聞所未聞的職司,降低主將的獨.力決策權,預防主將腦子一熱,做出不利戰況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