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白雲觀坐落在西便門外,是有名的道教聖地。爺倆到了觀外便遇到不少香客,寧陶煦牽著寧雲晉的小手,熟門熟路的繞來繞去,很快便帶著他到了一處僻靜的廂房。

  邊走他便囑咐道,“青陽子與建亭都是和善的人,爺爺已經和他們商量好,青陽子收你為記名弟子傳你道家典籍,建亭則為你的蒙師,這是難得的機會你可要好好把握。”

  寧雲晉自然知道能拜其中一人為師都是旁人求都求不來的機會,父親和爺爺卻讓自己一個嫡次子能夠拜兩人學習,還不知道是花了多大的功夫,心中不禁暖洋洋的,真是窩心極了。

  這幾日相處他對這爺爺也親近了一些,尤其是感覺到父親並沒有對爺爺說出自己真正的身世,這位爺爺是真心將自己當做孫兒疼愛,便也投桃報李地真誠以待,“爺爺,我要住在白雲觀嗎?孫兒捨不得父親、奶奶和哥哥姐姐。”

  “卻看不出你是個戀家的。”寧陶煦笑了,“你是個懂事的,也就不用住在這裡磨練心性了。反正你每日起得早,白雲觀里府里也並不太遠,便每日乘車過來學習吧!”

  一聽到是這樣的安排,寧雲晉便滿意了。畢竟感情都是相處出來的,如果自己被扔到白雲觀學習,那和寧家人的相處自然就少了,豈不是得不償失。

  因為已經提前投了拜帖,建亭先生和青陽子都在廂房中等候著兩人。

  寧陶煦與兩人一番寒暄,並讓寧雲晉自己呈上拜師禮。

  送給青陽子的是一根通體青翠的碧玉簫,送給建亭先生的則是一張古琴,一米多長的琴雖然很輕,卻比寧雲晉的人還高,費了老鼻子力氣才沒將琴磕著。

  收下這兩樣東西兩人顯然十分滿意,看得出來寧陶煦這禮是投其所好,接著便是寧雲晉磕頭拜師。

  建亭先生是個看似和善的人,但是一旦拿起書本就嚴肅得六親不認,先是考校了一下寧雲晉的學問,以及他的學習進度,接著便毫不客氣地開始布置功課,要求他在三日之類抄寫一遍論語,並且寫上自己的注釋。

  青陽子則是個面癱,看著冷冰冰的,等到建亭先生布置完功課後,他習慣性的摸了摸寧雲晉的骨頭。

  當他摸完之後寧雲晉覺得這位老師的眼睛都快冒光了,只聽他張口便問,“可否願跟我習武?”

  “不要。我要跟爹爹學。”寧雲晉連忙搖頭,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他現在已經練了無名功法,再學青陽子的武功可不知道怎麼掩飾。

  他的動作快到寧陶煦連阻止都來不及,青陽子雖然難得見到一個根骨上佳的孩子,卻也不是個死纏爛打的性子,見寧雲晉拒絕之後便扔了一本書給他,讓他三日內背完前十頁,並且要他每天早上過來跟著小道士們一起參加早課。

  寧雲晉看了一眼書的封面,上面赫然寫著《老子想爾注》。

  一下子多了三個老師,更是多了那麼多功課,寧雲晉頓時頭都大了,但是這年頭的老師可不會講究什麼減負,完不成自然是要罰的。

  離開了白雲觀,寧陶煦還覺得有些可惜,“青陽子那一身功夫早已登峰造極,而且對徒弟極好,是個至真至純的人。修己大人雖然是大宗師,但卻並不喜歡教徒弟,武學方面可能對你沒有太大的益處,如此一來你便更多的要自己摸索了。你父親就跟更別指望了。”

  寧雲晉只得寬慰道,“爺爺無須擔心,各人自有緣法。”

  見他那人小鬼大樣子,寧陶煦便也看開了,時候也不早了他要儘快出城趕到驛站,爺孫倆便在白雲觀門口告別。

  自此寧雲晉的悠閒生活便結束了,他每日早起給老太太和寧敬賢夫婦請安,接著便乘著馬車到白雲觀上早課。上完早課以後,早上跟著建亭先生學習,下午跟著青陽子讀經,晚上回到府里還要背那本字典,在馬車上的時候便抓緊時間練功,要不是那本無名武功根本不怕練功岔氣,只怕早就走火入魔了。

  如此忙碌的生活寧雲晉原本以為自己會應付不過來,畢竟這樣的課業相對一個五歲不到的孩子來說實在是太繁重了一些,但是他發現那所謂的血脈之力覺醒之後,自己根本沒有吃力的感覺,反而遊刃有餘。

  如果說當初他覺醒祭人鬼的能力後是過目不忘,現在則能一目十幾行,看過的東西跟印在腦海中一樣。更絕妙的是他的頭腦越來越清明,學習這些東西根本就感覺不到阻塞,即使偶爾遇到不懂的地方,只要稍微提點一下就立刻能想通,如此一來學習效率自然也就非常的快。

  寧雲晉忍不住沉浸在這樣的忙碌生活中,如同海綿一樣的汲取知識。在他忙碌的時候,文禛的日子卻又開始不好過了。

  原來今年還沒入伏之前全國有些地方便足有十多天沒有下雨了,如今快要立秋了還是沒有一滴雨降下。京城還好,曾經落過兩次地都沒有浸濕的毛毛細雨,其他地方則已經旱死了不少的莊稼,連地都開裂了。

  旱情不比其他的災害那麼一目了然,即使是在資訊發達的現代也往往是後知後覺,更別說是通訊不變的古代了。

  等到陸陸續續各地有旱情報上來,局勢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全國足足有個八個省受到嚴重旱災顆粒無收,其中還包含了兩湖、長江中下游等幾個產糧地區,若是處理不好光是明年的災民就能將這剛穩定下來的國家給掀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