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禇英聽得愣了神,以至於傅山說完了,她還久久的沉默著。傅山見她沒什麼反應,於是問她:“怎麼,連我說的話也不相信嗎?我早說過,他很好,只是失於教誨;你是個明白人,當然應該知道,他這樣的人,肯為一個人做出這些改變,實在是很不容易。當然了,也不是他讓我說這些話的;他要是知道我什麼都說了出來,只怕還要惱呢!只是在我看來,你們實在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沒有必要為了一些小事,造成更大的誤會。”

  禇英聽了心情更複雜了。

  一方面,對於傅山明確的拒絕,她還有些耿耿於懷;當然了,她也不是傷心,也不是什麼為情所困,純粹就是有一種,想做一件事而沒有做成的那種挫敗感;再一方面,對於柳湘蓮為她所做的這一切,她確實沒有想到,因此,她心裡一時五味陳雜。

  自她明白自己的處境後,或許是命中注定的糾葛,柳湘蓮就始終在她眼前晃悠。若說對他完全沒有一點感覺,那也是假的;但更多時候,她對他天然有一種牴觸,一種試圖拒之千里的想法,她是這樣想的,也一直在這樣做。

  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兩個明明可以好生相處的人,卻莫名其妙的不斷誤會,又彼此傷害,到現在為止,他們都自以為非常了解對方,事實上,他們不知道的還有很多,他們缺乏相處,缺乏溝通,也缺乏真正心靈上的交流,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她也知道,在紅樓諸男子中,除了性子偏激些,柳湘蓮其實算是個有擔當的男兒,他豪爽重義氣,對朋友真摯,既有品行,也不淫濫;更何況他生得副蓮花三郎一樣的好皮囊。雖然禇英也知道,品行要緊,但真要她找個萬般皆好的瘌痢頭,她估計也是不願意的。

  其實到現在,她已經想明白了,事情怎樣發展,只在她自己的選擇;佛說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在回金陵的船上,她已和柳湘蓮說完了兩人之間的糾葛,她不知道柳湘蓮到底會怎麼想,但是她已經決定了,一切順其自然,她並不排斥與柳湘蓮相處了解。

  她不是尤三姐,但是她不得不以尤三姐的身份活下去,就只能接受她的一切;她的到來,似乎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包括她自己。但是姐姐呢?

  姐姐,她本來也是美麗溫柔的女孩子,若不是鄭氏的刻意教唆,她怎會是非不分,糊塗墮落到那種程度?她雖如莬絲花一般柔弱,卻也有赴死的決心,怎知在另一個環境裡,她不會好好的活著?

  想到這裡,禇英決定把自己的事情先放在一邊,橫豎她年紀還小,也不著急。現下要緊的當然是姐姐的事,畢竟姐姐已經滿了十五歲;如果禇英不能及時將她撈出寧國府那個狼窩,後果不堪設想。

  “等公主滿月了,泗水街的鋪子差不多也該走上正軌了,就請師父再和我走一趟京都,不過那時候天氣應該很冷了;銀容和杜仲相處得似乎還不錯,我聽祖母說,杜仲前幾日托人來探了我們的意思;銀容只說捨不得離開,我想乾脆把身契還給她,再聘她到店子裡做事,這樣他們兩個仍是在一起;再有,因為這次鋪子便宜,我就在對街多買了一個,打算再開個香料鋪子;我聽說,香料賣得好了,利潤也是很可觀的。”

  想到便宜鋪子的來歷,禇英就有些想笑,然而仍是一本正經的和傅山商量,“以前在舅舅家裡,我就知道他們家裡有海船,是淮表哥告訴我的。他們家有幾條船跑南洋,香料這些東西,在那些海島上賤得很,只一到了咱們這陸上,就翻出十倍百倍的價錢來;我可以想辦法,讓表哥幫我帶一些貨。”

  見傅山似乎聽不明白,她又解釋道:“上次鄭家都派人來幫著盤帳了,看來是因為母親改嫁了姓尤的,他們覺得有利可圖,於是又巴了上來;至於要把我趕出金陵,可能是我那厲害的舅母,聽說我一個人還留在這裡,她不放心她那寶貝兒子;再加上我母親也恰好想將我拘到她身邊,兩人可不就一拍即合嘛?這才一起來賣鋪子賣地的。可惜呀,我不能遂她們的願呢!”說著她又笑了起來,“不但遂不了她們的願,我還有驚喜給她們呢!”

  第59章 再進京

  二月剛過, 天氣仍是格外的陰冷。

  雨冷霜寒,行人苦旅, 京郊的官道上慢慢走著一隊車馬,正是再次進京的禇英一行。

  因為事情太多, 禇英到底還是拖到過完年,才擇了日子進京。這趟出行前,她當著路大勇的面,折賣了城郊的山地和良田,還有烏衣巷的鋪面,所得的銀兩,她倒是一分不小的都交了給他, 讓他先行上京,帶給鄭氏。

  路大勇傻眼了。

  他肯接受這件事,本來就是打算來撈點油水的。他本想著禇英年紀小不懂事, 打算在這賣地賣鋪子時狠賺一筆,然後再去向鄭氏告狀, 只說禇英的田莊和鋪子都經營不善, 沒能賣出好價錢。

  誰知道, 這賣田和賣鋪子的事情,大出他的意料之外。

  因為禇英的吩咐,那一百多畝山地上, 高大些的樹木早被伐來賣了,只剩些低矮的灌木,雜草, 砍來燒柴火都嫌費事;而一百多畝上好的水澆地,也全被拋了荒,這兩處真的沒能賣出價錢;至於烏衣巷的鋪子,前店後院,地方確實大得很,禇英把藥鋪搬走後,立刻便向官府備了案,以鄭氏的名義將它捐了出去,做了慈濟局在冬日專門救濟老弱病殘的地方之一。官府得到方便,於是象徵性的給了禇英幾兩銀子,然後贈了個積善人家的牌匾,被她掛到了夾馬巷狹窄的院門外,倒也添了幾分氣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