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子遨啊……自此以後,你便可以脫離卑熱的江南,常居趙國,多來鄴城陪陪汝阿姊了。」

  「主君……」闊別多年,屈敖也是淚流滿面,雖然這鄴城的宮闕在他看來,是如此的陌生。

  許多年前,屈敖在趙無恤授意下,隨他的族叔前往吳國,一呆就是二十年,他不遺餘力地為趙無恤做事,將莫邪母子送到北方,又為提供了數不清的吳國內部情報,居功至偉,為此數次被夫差猜疑囚禁,好在有驚無險。如今再見時,昔日瘦猴一般的少年,也已經年過三旬,有妻也有子女,回到鄴城,看著這裡的風物,竟不覺得比江南的飯稻羹魚更親切,與趙無恤之間,更是多了一些生分……

  趙無恤也察覺到了屈敖的訥訥,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隨著他貴為君侯,與後宮外戚的關係,也不像當年一般簡單了,或許這也是有所得必有所失的一種吧?

  於是趙無恤索性以君臣的關係來與之相處,這樣反而更自在些,他也沒虧待屈敖,封他做了「公大夫」,還拉著他坐到身邊,親手將距離鄴城不遠的邢縣一座鄉劃給他作為封地。

  「如此,寡人也算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邢氏又能重新站在大夫之列了!」

  不過趙無恤也不打算讓屈敖就此引退,而是讓他繼續呆在南方,負責新成立的「廣陵郡」。

  所謂的廣陵郡,便是江北之地,趙無恤更改邗邑為廣陵,置廣陵郡,轄廣陵、棠、卑梁、善道、高郵五縣。

  「你在吳國多年,通曉那裡的地理民情,廣陵以你為郡守,再合適不過,至於吳國的太子友,寡人不放心他,就讓他在鄴城作為一個旗號罷。」

  這樣一來,趙國便與越國隔江相望,同時與楚國共有江淮之險了,南方開始呈現出一個微妙的三足鼎立局勢,趙雖最強,但因為天然的水軍短板,在南方反倒沒有優勢。趙無恤的打算,也是暫時以經營為主,只有徐、東海、廣陵能夠提供足夠的後勤糧秣,只有趙國重建水師,才是進軍南方的時候。如今吳國的水師雖然殘破,但不少人都逃到了江北,如何將這些人歸為己用,以他們為基礎建立一支江淮水師,也是對屈敖的考驗。

  趙無恤交待就這麼多,屈敖只能在宮內匆匆見姐姐伯羋一眼,便要去往廣陵上任,然而在他臨走之前,卻為其岳父伯嚭求起情來……

  「數年以來,舅翁對於君侯之命,一直是無所不從,保全吳國舟師,如今又親自來鄴都獻土。舅翁自知在吳國時的作為必為世人所厭,為君侯所惡,但他所求不多,僅希望能告老,去做一個富家翁……」

  趙無恤冷笑:「伯嚭倒是有自知之明。」因為伯嚭逼死伍子胥,敗壞吳國政事的名聲太臭,他剛到鄴城,朝堂上已經有人提議殺了他,甚至地位極高的國老孫武也請求趙無恤斬伯嚭,為伍子胥報仇。

  但趙無恤心裡,卻又有一番計較……

  伯嚭是吳國的奸臣不假,但屈敖說的也不錯,對於趙國而言,他的功勞甚至比屈敖都大。隨著天下局勢日漸明朗,趙國兼併諸侯之心被楚越秦鄭察覺,今後的戰爭要麼不打,一打就是大仗,在這種情況下,間諜和滲透就顯得格外重要,沒有什麼比培養帶路黨更加快捷有效的手段了。

  所以趙無恤也擔心,若是伯嚭剛來就將他腦袋砍了,那日後秦、鄭、楚還有誰有膽子將邦國賣給他?

  要知道,歷史上的勾踐滅吳後,壓根沒有殺伯嚭,而是在屠戮功臣後,讓這傢伙堂而皇之地做了越國的太宰,幫他整頓吳地。

  但就這麼放過伯嚭也不是個事,這會寒了不少忠義之士的心,也會讓伍子胥那些名望很重的黨羽們持觀望態度,不肯為趙國所用,要知道,這些是在吳國水師殘部里占得比重極大……

  正沉吟間,卻有羽林侍衛的首領伍林匆匆過來,在趙無恤耳邊悄悄說了如此這般。

  聽完後,趙無恤心裡頓時鬆了口氣,面上卻眉頭大皺,回頭對依然跪在地上,為岳父求情的屈敖道:「子遨啊,汝也莫要悲傷,剛剛得到的消息,一刻前,伯嚭在鄴城館舍內遇刺了……」

  PS:《左傳·哀公二十四年》:「公如越,得太子適郢,將妻公,而多與之地。公孫有山使告於季孫,季孫懼,使因太宰嚭而納賂焉,乃止。」此事在勾踐滅吳後數年,可知伯嚭不但沒死,還被勾踐重用了。

  第1171章 復仇之義(上)

  清明剛過,小雨中的鄴城一片清爽,本應該是街巷無人,然而位於內城區的館舍,此時此刻卻被人圍得水泄不通。穿著皂色布衣,手拿棍棒的執金吾已經將這一片完全封鎖起來。

  「發生了何事?」有來得晚的人不解地問道。

  「出命案了。」說話的人小心翼翼。

  「誰死了?」來者大吃一驚,內城戒備森嚴,大街小巷經常有執金吾執勤,尤其這館舍更是重中之重,光天化日之下,誰敢在這殺人?

  於是又是一陣議論紛紛,許多人很想擠到前面去看看裡面的光景。

  然而街上卻響起了一陣吆喝:「大理寺辦案!無關者避讓!」

  執金吾們站得更直了,不多時,幾輛四輪馬車駛來,執金吾的頭目連忙到馬車門前撐傘,接著從車上走下一位頭戴獬豸冠的黑衣理官,長須及胸,年逾六旬,下來後抬頭看了看天氣,又掃了一眼周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