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唯……」高赦本來就沒指望一次就勸成功,能在白公勝心裡埋下一顆種子便已不錯,索性見好就收。

  高赦退下後,白公勝站在江邊,一會兒看著潺潺江水,一會兒又掉頭看看夜幕中被兩山所夾,龍盤虎踞的冶邑,心裡思量開了。

  縱然他口口聲聲說要效仿孫叔敖,但要知道,孫叔敖生前極其簡樸,死後,其後裔也只得到了江南的一小塊卑熱之田為封地,與孫叔敖的功績頗不相符啊。

  但當初若敖氏若能成功,現在坐在楚王位置上的,還指不定是誰呢……

  於是到了次日一早,在白公勝上船啟程前,他對當地的僚吏下令道:「此地已非吳地,當更改吳國時的城名,自此以後,此邑,就命名為金陵邑!汝等需擴建牆垣,將金陵經營成丹陽之地的主邑!」

  聽著這番命令,站在一旁的高赦似笑非笑。

  其實昨晚他的那番話,白公勝是聽進心裡了,這位王孫本就不是一個忠臣,否則早就提劍將高赦砍了,哪還用等到下次?

  以他的急功近利的暴躁性格,也做不了不求身後功名的大忠孫叔敖……

  高赦希望,白公勝帶著一份希望興沖沖地西去,在郢都遇阻後,會考慮考慮自己的建議……

  到了四月份時,白公勝已經抵達郢都,他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在萬眾歡呼聲和楚國貴族們的冷眼旁觀中,正式成為「左尹」,助令尹子西處理國政,開始進一步推行「新法」。

  於此同時,勾踐派出的使團,也跨越千里抵達了鄴城,他那去王號,請求改封的意願,也呈現到了趙無恤案幾面前……

  PS:關於金陵一名的由來,小說里沿用唐代的《建康實錄》記載「楚威王因山立號,置金陵邑」,而不是秦始皇埋金的傳說。

  第1170章 尺蠖之屈

  「勾踐行事陰險而無恥,小子甚為不齒……」

  趙恆如此說著,一邊抬眼偷看父親趙無恤的表情。

  自打從成周歸來之後,趙無恤開始長居鄴城,一直以來經常在他親征時鎮守國都的太子趙恆便得到了解放。上個月趙無恤令趙恆代替自己巡視鄴城周邊的十二鄉,增長見識,了解民生,如今趙恆剛歸來沒多久,趙無恤便又在處理政務時讓他旁聽,並時不時加以考校。

  君侯夫人樂靈子和太子師子夏都喜上眉梢,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君上在培養太子,畢竟他已經年滿十六,距離及冠成人不遠了。

  這一日,鄴城長樂宮日居殿內,一場家宴之後,趙無恤讓夫人和兒女們都退下,獨留太子趙恆一人,詢問他對于越君勾踐去王號,請求改封一事的看法。

  在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勾踐一些猥瑣行為的不齒後,趙恆又道:「但既然越國主動服軟,自稱大禹之後,奉父親為伯主,願意歸化於禮樂,這份心思不可斷然拒絕。以小子看來,莫不如順水推舟,讓越國繼承吳國的爵位,以勾踐為越伯,何如?如此一來,趙國對江北的占領也能穩固,免得兩國隔江對峙,反倒給了楚國機會。」

  「吾子的見解不錯。」

  雖然趙無恤聽得出來,這段問對,必然是被趙恆之師子夏猜到,給了趙恆一些指點,但能說到這份上,已經讓趙無恤比較滿意了。

  但總體而言,這種想法依舊太正,少了幾分權謀者應有的機變,太子還是得多看多學啊……

  於是趙無恤便讓筆吏上殿,起草文書。

  「予一人聞,自雲夢至會稽三四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有揚越、有干越、有甌越,均為荊蠻所並,百不存一。唯于越獨存,有城郭壟畝,頗似中原。越君勾踐,本為大禹之後,雖蔽在海濱,然心慕中原,願去荊吳之僭號,歸化於周室。其赤忱之心不可輕慢,冊勾踐為『越侯』,承繼大禹血食,為南方夷越之伯長。大江之北,當歸趙國,大江之南,自雲夢至會稽,百越為荊蠻所占故地,君自取之……」

  自從分割東西二周,操控周王后,趙無恤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命令,就是天子的詔書,現在直接是以天子口吻下達命令,再送到成周,讓趙國駐派在那裡的項橐蓋個章而已。

  文書起草完畢後,趙無恤轉視趙恆,問道:「吾子可看明白了?」

  「父親這是想要離間楚越兩國的關係?邀請勾踐共擊楚國,瓜分吳國故地?但以勾踐人精一般的性情,豈會這麼輕易上當?」

  趙無恤頷首道:「不錯,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勾踐此番請求冊封,是故意示之以弱,想要在楚趙之間蟄伏起來,坐視兩虎相鬥,而越國便可以從中得利。趙敗便能北上奪地,楚敗則聯楚抗趙,繼續割據江東。」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勾踐是比夫差更加可怕的敵人,為父這麼做,也僅僅是刻意將他地位抬高一些,讓楚國和越國聯合時彼此多一份防備的忌憚,無法同心協力罷了……說起來,對於勾踐的一些做派,為父也十分不齒,但有國有家者,不能單憑個人好惡來決定國事,既然要給他爵位,莫不如給高點,再送他一個南方夷越之長的空名,讓勾踐屈身之策落空,上下為難。」

  趙無恤又是一番教子,勾踐請封一事就這麼定下了,不過僅僅過了幾天,他便又要面臨一次個人好惡與君侯理智的抉擇。

  四月中旬,隨著越國休兵縮頭,白公勝返回郢都,一度戰雲密布的長江也再度平靜下來,於是前吳國太宰伯嚭再也沒有理由拖延,他只能北上鄴城,正式向趙侯交割江北數縣之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