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白公的功績傳到郢都時,舉國震動。

  對吳國又怕又恨的楚人們開始歡呼慶賀,同時將白公勝視為英雄,甚至將他與楚國曾經的令尹成大心比肩——成大心為子玉之子,若敖氏後裔,城濮之戰時曾跟隨其父成得臣出征,楚穆王時為令尹。繼續北圖東進開疆拓土,率師滅六、蓼,敗麇師於防渚,圖謀中原,與晉爭霸……

  但哪怕是成大心,不論是出身還是功績,都無法與白公勝相提並論。如此人物,放眼楚國,百年之內絕無僅有!

  輿情的壓力開始滾滾西去,楚國的小貴族和民眾要求朝廷對王孫勝加官賞爵的呼聲越來越大,於是郢都便發出了一條命令:讓白公在保留領地和縣公之位的情況下,入郢為「左尹」。

  楚國的官制與中原略有不同,令尹、司馬一文一武,為群臣之長,令尹就相當於相邦、執政,令尹之下,又有左尹、右尹為其副手,因為楚國尚左,所以左尹便是百官之季,僅次於令尹、司馬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歷任左尹,一般來說被默認為是令尹的繼任者……

  消息傳來,淮南的白公幕府一片歡欣鼓舞,白公勝也躊躇滿志,這意味著,在破吳拓土的功績下,郢都終於開始正視白公變法取得的成果了,此番白公勝西行歸郢,正是要去赴任。

  子西年過六旬,日漸力不從心,作為楚國的王孫,作為子西看中的繼任者,白公勝自然能獲得極大的權力。這意味著他可以無視葉公等人的阻撓,開始實施他的計劃,期待著能將淮南成功的經驗,在整個楚國推廣!

  若能成功,他便能順理成章地接子西的班,成為楚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令尹,實現自己的野心,站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巔峰……

  因為暗礁沙洲變化莫測,所以日落時分,船隻便不敢繼續在江中航行的,白公勝的樓船便在大江南岸一個小邑邊的碼頭上停靠,這裡屬於江東丹陽之地,本是吳國的江邊冶金之所,名為冶邑,兩個月前被白公勝的水師征服。

  白公勝下了船,放眼望去,卻見夕陽映照下,那小邑和大江之間隔著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名為石頭山,在小邑的另一方,也有一座蒼松青翠的山,名為金陵山,看上去竟然有淡淡的紫氣從兩山之間升騰而起……

  夕陽無限好,風景迷煞人,正當白公勝也沉靜在這美景之中,卻聽到身邊有一人驚呼起來:「不得了!」

  轉頭一看,卻見五年前來投靠自己的齊國人高赦嘖嘖稱奇,指著那小邑說道:「金陵山如龍蟠,石頭山似虎踞,此邑,乃霸王之宅也!」

  ……

  過去六年間,白公勝帶著忠於自己的三千軍隊開始收復淮南失地,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必然,竟與趙無恤的起家經歷頗為相似:曾經的英、六公室早已衰亡,楚國的貴族在吳軍打過來時跑光了,而吳國安排在當地的貴族也統統被白公勝所殺,領地全部剝奪。

  如此一來,當地就形成了權力的真空狀態,白公可以有條不紊地按扎親信,同時大肆徵辟幕僚。他秉承著從趙國學到的「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摒棄無能的貴族,杜絕裙帶關係,開始大力起用出身卑微,或者家道中落的士人,一時間,淮南乃至於楚國其他各地的士人爭相投奔,希望在他手下謀求一官半職。

  這高赦便是其中之一,他說一口齊地口音,自稱齊國濟北人,高氏旁支,因齊國被趙無恤所破,一分為三,他不願意做亡國之奴,於是便來淮南投。高赦在白公勝手下做了四年幕僚,妙計百出,之前建議白公避蔡國、淮北而不擊,與趙國駐軍井水不犯河水,集中力量奪取吳國疆域,甚至渡江拿下丹陽之地,都出自他的建議,如今取得了極佳的效果。於是高赦日漸受到倚重,隱約有成為白公麾下第一謀臣的趨勢,他的話白公也格外重視。

  所以當高赦點評這冶邑了不得,為「霸王之宅」時,白公勝立刻就被高赦的話吸引住了。

  「子置,此言何意?」

  高赦連忙拱手道:「臣在齊國時,曾經隨一位高人學過箕子之術……」

  「箕子之術?」

  高赦開始口若懸河地說道:「相傳,上古伏羲氏時,大河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大禹時,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開創夏后氏之基業。這河圖、洛水流傳下來後,被殷末三仁之一的箕子所收集,他曾經將這些方術獻給周武王,名曰《洪範》。洪範里那些治國的大道秘不示人,但裡面天象觀測和陰陽卜筮,還有陰陽五行望氣之術的小道,隨著王子朝之亂周室典籍流散,卻流傳了出來,臣十年前僥倖修習過。」

  他指著石頭山和金陵山之間的那小邑,煞有其事地說道:「是故臣用望氣之術一看,再演算此地的方位後,便知此乃王氣!」

  「王氣?」

  白公勝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子置往日聰慧機警,卻為何如此糊塗,偏信卜筮?若是此地真的有王氣,修建了此邑的闔閭為何會在戰場上被人砍了腳趾而死?夫差又為何會身死國破,社稷覆滅,為天下笑?若是這王氣應的是東南方的勾踐,勾踐已主動去除王號,甘居趙、楚之下了,如此說來,這所謂的霸王之宅,又應在誰身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