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笑著下令道:「寡人聽少伯大夫說過一句話,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即日起,越國在國內國外,皆將去除王號,同時派遣使節北上,向天子、伯主說明情況,請他們給予越國一個正式的諸侯之位!」

  「大王……君上聖明!」

  文種心中大喜,這就是他和范蠡能夠為勾踐死心塌地多年的原因。勾踐或許陰沉或許難以揣測,但他是一位天然而成的主君,知恥後勇,深蘊君王南面之術,也只有在這樣的主君手下,方能成就一番大事。

  看著放棄王號後似乎一點都沒捨不得的勾踐,文種心中暗道:「不錯,心狠手辣,行動果決,這才是成大事者應有的樣子!」

  若是勾踐如歷史上一般,橫行江淮,天下無敵,號稱「霸王」他或許會迷失,找不著北。但只要這天下有人比他強大,他便會很快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回到他的忍者之道上……導致的這變數的,是兩個人,一個叫趙無恤,另一個是白公勝……

  半個月後,在長江上的一艘樓船上,正準備西行歸郢的白公勝接到了一封來自越國的密報,打開一看,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勾踐欲去王號,請周王和趙侯賜予他一個正式的諸侯名分?」

  白公勝心中明了,吳國滅亡後,天下的形勢已經十分清朗了:趙國雄踞北方,當為諸侯之首。楚國作為老牌的大國,在占領淮南、群舒,恢復舊疆域後,橫跨南方,為諸侯之亞。越國挾滅吳國之威,又作用吳越之地驍勇善戰的死士,當為第三。至於秦國,經過十年舔舐傷口,占有隴西、渭南、岐陽這相當於三個郡的地盤,當為第四。鄭國雖然向趙低頭,但勉強能在趙楚之間保持獨立地位,當為第五。

  除去這五國外,其他的燕、三齊、周以及泗上小國等,已經完全淪為趙國附庸,失去了獨立自主的地位,而本來國力不弱的宋國,也實質上分成了南子主持的睢陽郡,和樂茷主持彭城郡,形同兩國,在軍事外交上更是唯趙無恤馬首是瞻。

  跟那些小國相比,越國是比較強悍的,但比起趙國楚國而言,越國依然弱小,僅有相當於三個郡的地盤,人口更是只有趙國的十分之一……

  勾踐是楚王熊章的外公,所以越國未來的國策依然是聯合楚國,與北方趙國對峙。但越國趙國從來沒有過衝突,即便趙無恤讓人占領了江北也亦然如此,更何況勾踐對大江以北的地方,興趣寥寥……

  如此,還不如通過取消王號這件事,向趙國傳達越國不欲與之為敵的信息,同時減少一個趙侯興兵討伐的理由。而且這樣一來,也能向楚國那邊表示,勾踐雖然是楚王的外公,但卻甘心去除王號,比楚低一等,願意在楚越同盟里充當小弟角色。

  「以外祖父的身份向孫兒低頭,除了深蘊隱忍之道的勾踐,這種事,哪位剛滅了敵國社稷的君主能做得出來?一石三鳥,真是絕了!」

  將帛書揉了揉扔下江水任其飄走後,白公勝回過頭,對簇擁在他周圍的謀臣將吏們感慨道:「勾踐此人,真是可怕,也難怪他能在絕境裡翻身,並且亡了夫差的社稷……」

  言罷,他卻又撂下了另一句評價:「但是比起想要鯨吞天下,一點不講規矩的趙無恤來,勾踐的陰謀和隱忍,都只算弱者的小道了……」

  用兵之道雖然講究用奇,但最終還是以正勝,比起已經布局天下十年的趙無恤,勾踐的崛起,還是稍顯晚了一點,白公勝很清楚,楚國最大的敵人是誰!

  第1168章 金陵王氣

  越是靠近入海口,長江的水流就越是平緩,如此一來,在下游逆流而行也變得更容易實現,因為江面上沒有絕對的逆風,風向只要有一點點偏都可以靠掌舵者的經驗,讓船逆流前進起來,或快或慢,或直線,或曲線,慢慢向上游划去,在兩岸皆是原始森林和丘陵山石的春秋,這樣比走陸路快了不知多少倍。

  站在樓船上,思著方才自己對勾踐的評價,王孫勝再度陷入了沉思中,楚國的大敵吳國雖然滅亡了,但周圍的虎狼卻沒有少,大勢滾滾向前,還真如這逆水行舟一般,不進則退。

  王孫勝的眉頭再度皺了起來,他的心情仿佛被晚風吹皺的江面,久久不能平息。在這大爭之世里,不變則弱,但現如今的楚國,卻總是刻舟求劍,停滯不前。

  早在六年前,他剛剛被封為白公時,便回到郢都向令尹、司馬訴說變法之事,卻被葉公等人阻擾,以至於最後只是不溫不火地頒布了一些舉措,對楚國現狀貴族重臣掣肘王權,以至於國家的力量沒法一處使的現狀毫無裨益。甚至連白公自己的領地上,激進之策也常常遇到阻礙,一想到那些對邦國沒有絲毫功勞,卻被分封到淮南占地盤的羋姓親貴屢屢倚老賣老,搬出楚國親親尊尊的傳統來強壓他,阻止白公解放他們手中的大量奴婢人口,白公勝就惱怒不已。

  好在他頂住了壓力,六年時間將淮南打造得跟鐵桶一般,地盤越打越大,每到一處就將當地舊氏族連根拔除,大膽啟用出身低微的士人,有了一支三萬人的軍隊,其中五千是常備的「楚武卒」,一時間,白公橫行江淮,風頭無二。

  更重要的是,他不僅完成了子西、子期交給他的任務,還一口氣打到了江東,獲得了丹陽之地,也就是長江東岸的地區,幫助越國滅亡吳國,完成了對江東的瓜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