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勾踐有些疑惑,范蠡為何會對這些窮鄉僻壤的地方感興趣?

  「大王乃越人之王,無論是干越,還是甌越,其習性都是被發文身,錯臂左衽,與于越相仿,而且言語也沒什麼障礙。這兩處沒有大的邦國,各部落小邑只要稍加籠絡威脅,便能臣服於大王,當地民風彪悍淳樸,只要稍稍給些賞賜,便可以作為勇士衝鋒陷陣。如此既拓寬了越國的縱深,又增加了兵卒來源,何樂而不為呢?」

  勾踐大喜,同意了范蠡的建議,讓文種負責國內製度更易,讓范蠡立即著手去招撫干越、甌越。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范蠡心裡還有一個原因沒有說出來……

  十一月中旬,冬至日前夜,就在南方吳楚越三方在江淮繼續角力的時候,趙侯無恤也終於回到了闊別半年的鄴城。

  是日,趙侯夫人樂氏帶著無恤的夫人和兒女們在宮門相迎,這一次,才四個月大的新生兒趙偃成了趙無恤的新寵,不過小傢伙看上去很懶,被趙無恤逗弄了一會就困得不行,由季嬴抱回去睡了。

  這一夜,趙無恤選擇在正室夫人的長秋宮裡歇息,他換上一身常服,考了考趙國太子趙恆的功課,又對樂靈子說了說他對樂茷的安排。

  樂氏自然喜不勝收,但喜中卻依然在憂色,在趙無恤的詢問下,她有些難過地說道:「這個月天氣太冷,以至於夫子(扁鵲)也有了小恙,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

  扁鵲已經快九十歲了,這位老人活得比公子季札還要長,因為他精通醫術,又注意飲食起居的緣故,過去幾乎沒有生過病,讓人的感覺就是醫祖百病不侵。

  然而事實上,再高明的醫生,也是人,是肉體凡胎,這次生病,可把老人折騰得不輕,自我診療後,好不容易才康復過來,但精神卻差了幾分,也難怪樂靈子如此擔心了。

  趙無恤答應次日便去城中探望探望扁鵲,然而第二天一大早,他還沒來得急換衣出門,趙國的司禮公西赤便欣喜地跑來告知趙侯一個「大好消息」。

  「恭賀君上,天子派劉公前來致胙了!」

  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

  聽聞天子致胙,趙無恤倒是沒有像公西赤這麼在意和興奮,而是先派人統治宗伯史趙,讓他過來商議如何準備迎接儀式,同時也細細了解這「天子分胙」所蘊含的意義。

  作為趙氏的宗主,趙無恤自然知道,胙(zuo),就是祭肉的意思,一般來說,是冬至或者臘祭時,祭祀給祖先使用的貢品。

  春秋是一個宗法時代,而維繫宗族的核心便是祖先。就趙無恤所見,上到天子諸侯,下到庶民百姓之家,每逢節慶,各家各戶都要按照姓氏族別,宰殺專門蓄養的犧牲祭祀祖靈。祈福時以牲體通神,祖靈在享受祭肉之後,便將福祉寄寓在祭肉中,所以,在祭祀後將犧牲的肉加以分割,就稱之為「分胙」。據說分到胙肉的人能夠得到神的恩賜,因此,分胙往往是一個宗族祭禮的高潮部分。

  對於普通的家族來說,分胙既有利於強化宗族的血緣關係,並鞏固大宗的地位,分割胙肉的往往是德高望重者,稱之為「家宰」,是卿大夫家臣之首,代家主行使權力。

  而對於天子來說,分胙的意義更加重大,分割胙肉的人變成了「太宰」「宰相」,分胙的對象則是臣子、諸侯,不但可以明確君臣尊卑,更是拉攏同姓之國的一種方式,正如周公旦在制定周禮時強調的「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

  「是故,這天子的分胙最初是在宗族內進行,受胙者只限於同姓,後來逐步擴大了範圍,而延及與周天子有姻親的姜、媯等國。」公西赤對此十分了解,不由侃侃而談。

  這是因為隨著周王室的衰弱,為了廣結聯盟,保護王室的利益,不得已用胙肉向非姬姓諸侯示好。

  開這個先例的是周惠王,因為忌憚齊桓公會不會有取代周室之心,想要拉攏楚國等與齊對抗,竟無視楚國當時仍然被視為「蠻夷」,賜楚成王胙:「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

  於是從這時候起,這胙肉的意義就變了味,亂了套。

  到了齊國稱霸時,剛剛即位的周襄王為了討好齊國,也故技重施,讓「宰孔」去賜齊桓公胙肉。這齊桓公好歹娶過王姬,而姜姓祖上也一直有女子嫁入周王室,姬姜如同一家,分胙在宗法上還說得過去。

  這之後,因為晉國的崛起,國勢更甚於齊,歷代晉侯開始壟斷了天子分胙的榮譽,而且每次都能得到最好的部位。

  總之,在公西赤和史趙看來,誰能得到天子祭祀先祖用過的肉,那就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了,這次天子派劉公來賜胙,相當於承認趙無恤抵禦吳國,保衛中原的功績,承認趙國對晉國的繼承了。

  看著二人激動莫名,趙無恤卻淡淡地說道:「寡人還說呢,嬴姓與天子素無姻親,緣何來致胙?」

  他心裡卻依舊不太在乎,要知道,到了戰國時代,這胙肉已經成了周王室唯一拿得出手的東西了,秦孝公強大時天子賜胙,秦惠文王強大時天子又賜文武胙,儼然是希望把秦國當做新的靠山。

  這胙肉可不是大白菜,但送多了以後,卻也像大白菜一樣不值錢了。

  雖然對此不感冒,但在迎接劉公的排場和儀式上,趙無恤卻一點都沒有馬虎,他還讓人將這件事在鄴城和趙國各郡,乃至於盟國附庸里大肆宣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