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鄴城趙軍被擊穿了,但他們身後,還有數支甲冑精良,蓄勢待發的趙軍,近萬人結成偃月形的堅陣,牢牢守護著趙無恤的中軍。

  趙氏玄鳥旗,安如磐石!

  ……

  「果然是陷阱……」不僅是普通秦國兵卒陷入絕望,子虎也沒了衝勁。

  環視戰場,雖然還能聽到喊殺,但身後已經完全看不到其他秦軍的身影,僅剩他們這數千人孤軍奮戰,鄭國人也徹底敗下陣來,這導致子虎被幾支趙軍團團包圍。

  司馬穰苴兵法上說:凡戰,以力久,以氣勝。意思是,一般作戰的道理,凡是兵力充實則能持久,士氣旺盛則能取勝。而此刻的秦人,兵力上既無優勢,士氣也已沮喪絕望。他們的勇氣仿佛被烈日曝曬的積雪,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融化。

  此時有錦衣持旗的趙使過來呼喊道:「大勢已去,左庶長何苦讓秦人死絕,何不投降,上卿承諾的降者免死,仍然有效。」

  一時間,連堅韌的秦人也心緒動搖。

  戰事大局已定,縱使秦人性格格勇悍,又在子虎的鼓舞下個個抱著死戰的念頭,但他們已經精疲力竭,而且很多人已經負傷,武器也缺損嚴重,在這種被團團包圍的情況下面對著以逸待勞、而且武裝到牙齒的趙軍主力,絕無勝算。

  子虎垂下了頭,做出了他這一生最為艱難的決定。

  「三軍將士,向趙上卿投降……」

  一片沉默之下,子虎扔掉了武器,扔掉了帶給他榮耀又給予他恥辱的佩劍,劍插在混雜著血漿的泥土裡,搖搖晃晃,劍柄上光滑的虎頭倒映著子虎不甘的目光。

  秦人也有樣學樣,開始放下武器,等待趙軍收繳捆綁。

  接下來子虎解開了厚厚的甲衣,上面像是被鮮血染過一遍似的,從黝黑變為漆紅,解甲的過程里牽動傷口,鑽心的疼。

  等他解下髮髻,全身累贅已去,子虎感覺到一身輕鬆,他溫柔地摸著坐騎的鬃毛,目光則繼續盯著趙無恤的玄鳥大旗。

  女修吞卵,而生嬴姓,這是秦趙共同的傳說,然而今日兩位玄鳥子嗣卻在此刀兵相見,一決生死,終究是秦人敗了……

  但敗得憋屈!

  子虎回頭地看了已經坐地放棄抵抗的秦卒們最後一眼,然後腳上一踢,在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時刻,朝趙陣發起衝鋒。

  「二三子不應當再為我送命,但秦國子虎,義不再辱!」

  他徑直朝密密麻麻的趙軍陣列衝去,一頭亂髮迎風飛舞,秦人們驚詫地再度起身,但已經太遲。

  趙氏材官下意識地瞄準了一人一馬,一把弩機「砰」地發射,接著是另一把,無數把。如此近的距離,子虎又已經卸甲,他精壯的肉身猶如單薄的紙張,箭矢釘在他肩膀上、大腿上,以及坐騎身上,然而那匹身上釘滿了弩箭的高頭大馬仍在向前沖,向前,踉踉蹌蹌地在趙軍矛陣前一躍而起!

  弩箭飛射,長矛攢刺,等眾人再細看時,鞍上已空空如也,僅剩下子虎的坐騎轟然倒地……

  「秦伯盤三年夏四月三十日,左庶長子虎帥鄭師、魏師與趙軍戰於風陵渡,魏師先奔,庶長陷陣不果,令眾人降,又曰:『義不再辱』,遂卸甲入趙陣而死……

  君子曰:昔箕之戰,先軫言『匹夫逞志於君而無討,敢不自討乎?』免胄入狄師而死。今子虎敗軍於外,秦伯不能討之,遂行自討之事,卸甲殉國,雖無智,卻有勇有禮,《詩》言赳赳武夫,國之干城,有武夫如此,秦之未亡可知矣。反觀魏師棄軍先奔,力戰,儀也,不棄袍澤,禮也,《詩》言,『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可知魏氏之絕滅也宜哉!」

  第1008章 魏風

  雖然晉國給人印象便是公族衰微,異姓卿族掌權,可實際上這是錯誤的,韓氏魏氏都是姬姓,異姓唯趙氏而已。

  韓氏乃晉國曲沃公族之一自不必說,連魏氏其實也是周武王的弟弟,伐殷功臣之一的畢公高之後。畢國滅亡後,畢國公族子弟淪為庶民,四處流亡,或在中原,或在夷狄。其中一位叫畢萬的流落到晉國,並在晉國任職,侍奉晉獻公。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以趙夙為御戎,畢萬為車右,出兵討伐鄰國,此次戰果豐碩,晉軍一舉消滅耿國、霍國和魏國。晉軍凱旋而回後,晉獻公為了獎勵英勇作戰的趙夙和畢萬,便將耿地賜給趙夙,將魏地賜給畢萬,並讓他們二人擔任大夫,這就是魏氏的得名和由來。雖然此時此刻趙氏與魏氏的命運大相逕庭,可在當時,他們卻與趙氏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魏地的條件算不上好,這裡地處中條山南麓,南靠大河,未開發時許多地都是鹽鹼地,就像古老的《魏風》里唱的一樣:「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其地陋隘而民貧俗儉,稼穡、桑麻、狩獵是這裡的主要生活方式。

  陋隘的環境,早熟的文化,讓魏地的民眾意識也覺醒較早。無論是《伐檀》還是《碩鼠》,詩中充斥著下層民眾對上層統治者的不滿,他們嘲笑肉食者不勞而食,對剝削憤憤不平,認為所謂領主不過是寄生於民眾之上的碩鼠而已。

  魏氏統治期間,因為歷代家主還算善待民眾,這種民風被壓制住了,可近幾年裡隨著天災人禍頻繁,卻又有復興之勢,鹽池鹽工造反就是一例,當時機成熟時,他們寧可自己選擇命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