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比如在關鍵的決戰之日,突然拒絕執行命令,反而裹挾魏駒向東逃竄……

  四月三十一,風陵渡決戰的次日清晨,奔逃的魏卒在走了一天一夜後,已距離魏邑不遠了。

  昨日開戰時魏軍尚有萬餘,突圍時只跑出來小半,沿途又被趙氏的追兵阻截,或在中途自行離隊、失蹤,現如今僅剩兩千不到,這些逃兵也沒個軍隊的樣子,他們扔了旗幟,卸了甲冑,只留著兵器防身,精神緊張好似流寇。

  魏駒的馬車被夾在中間,當潰逃發生時,連他一向信賴的魏武卒也叛變了,他們轟然裹挾魏駒離開戰場,在經歷無數失敗後,這支軍隊的精神氣已經垮了,他們只求活著回家……

  當魏邑外的桑林遙遙在望時,這些又渴又餓,精神頹敗的魏兵一下子淚流滿面,紛紛唱起了《魏風》中的一首《陟岵》。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

  魏氏宣揚再多的忠主效死,也抵不過一句父母妻兒的「猶來,無死!」

  耳熟能詳的歌聲鼓舞了眾人,縱然腿重得像是灌了鉛似的,但他們還是舔了舔乾裂的嘴唇,一步一步朝魏邑走去。

  ……

  魏邑之外是一處寬敞的桑林,四月底五月初正是桑葚成熟的季節,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吃喝的兵卒紛紛採摘桑葚、桑葉吞食,甚至為此打起了架。

  一些魏駒的親衛好不容易從群狼口中搶下一些果實,送到馬車前進獻給魏駒。

  酸甜的紫色汁液讓魏駒緩過神來,昨日的奔逃中,他一度掉下戎車,摔得暈了過去,好在一些親衛忠心護主,他才能重新爬上馬車,但整個人都是暈乎乎的,直到這會才清醒過來,看著周圍亂作一團的魏兵,只能默默嘆息。

  等靠近魏邑城前時,魏駒抬頭看著上面高懸的魏氏旗號,不由感慨萬千。

  蒼老的牆垣,斑駁的苔蘚,當魏氏敗兵們進入城樓投下的影子,感受到的是一陣清涼,仿佛回到家中的那種安心。

  可對於魏駒而言,卻是滿心羞愧。

  當初,畢萬歸附晉國前請人為自己進行了一次占卜,得到了《屯》固《比》入的卦象,卜者說這是公侯的封象。畢萬作為諸侯的子孫,入晉為官,假以時日,子孫必定能恢復諸侯的地位!

  而當畢萬因功受封魏地時,晉國掌管占卜的大夫郭偃又預言說:「畢萬的後代必會昌盛。因為他名為『萬』,萬是滿數;封地魏的意思是巍巍高大,魏氏必然廣得民眾擁戴,未來不可限量……」

  這是幾代魏氏家主念念不忘的預言,壯大家族,恢復公侯地位,也是他們孜孜不倦的追求,這是魏曼多從小就教育魏駒的東西,所以在面對趙氏強勢時,魏氏才不甘屈從,然而他們發起奮力一搏後,卻發現預言的幻想卻支離破碎了。

  戰陣上敗得一塌糊塗,河東也丟光了,好在魏邑還掌握在魏氏手裡。從畢萬被封於魏地,魏氏肇始,已經過去快兩百年了,雖然魏氏的主邑遷到了安邑,但這裡仍然是他們祖墳所在,誰能想到,這裡也是魏駒最後的庇護所啊……

  未來會怎麼樣他不知道,趙氏的大軍現在已經掃清戰場,全滅秦、鄭了吧,他們的追兵或許就是身後十里外,情勢容不得魏駒多想,他現在只能讓這兩千殘兵敗將進入魏邑,依託古老的牆垣防守,能多活一日是一日。

  城門吱呀開啟,急不可耐的魏氏殘卒一擁而入,魏駒的車馬反倒落在了後面,魏駒冷眼而觀,他進城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帶頭逃跑的那些將吏統統斬了,重新樹立起自己的權威。

  然而先行湧入魏邑的那千餘人踉踉蹌蹌進去後,卻發現有些不對……

  昔日熙熙攘攘的魏邑城內,現在卻不見人影,街頭一片冷清,僅有幾隻母雞在道路上邁步,看到一群敗兵湧入後才驚恐地撲騰著翅膀飛上屋頂。

  「吊橋!」就在這時,後面的人驚恐地大呼,但吊橋已經緩緩拉起,阻斷了他們的退路。

  一陣喊殺聲從牆垣上傳來,眾人一抬頭,卻見魏氏旗幟依舊高懸,可在城垛後面手持弩機瞄準他們的,卻是趙氏的材官!

  「降者免死。」來自魯國的神射手顏高居高臨下,他率領兩千配備強弩的材官,早已攻占了魏邑,這只是一個誘餌,誘使魏軍拋棄盟友奔逃的毒餌!

  ……

  「魏邑已失……」當看到吊橋猛地拉起,城頭魏氏旗幟被斬斷,換上了趙氏旗號時,魏駒便知道情況不妙。

  城內是瓮中捉鱉,城外則兩支各有千人的趙卒已經從城後包抄了過來,趙無恤兵力充足,分數千人來攻克魏邑不是什麼難事,隨後他們守株待兔,誰料正好堵到了魏駒的殘兵。

  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魏氏敗兵已入城,還滯留在城外的不滿千人,當最後的庇護所也宣告淪陷後,他們的精神一下子垮塌了,不少人也不想跑了,就跪在城池前呆立,或者索性坐在護城河便嚎嚎大哭。

  只有魏駒帶著百餘人匆匆掉頭,這時候從風陵渡追過來的趙軍也到了,前有狼後有虎,魏駒只能利用他們對魏邑地形的熟悉,堪堪躲開了夾擊,逃入一條樹林茂密的小路。

  這條小路通往魏氏祖墳。

  等眼前視野終於開闊後,魏駒一看身後,恍然發現,依舊追隨他的,已經僅剩下數十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