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夜,經過半月攻防,連日連夜的激戰後,函谷關陷落於趙軍之手……

  「此關自此為趙氏所有矣!」

  四月中旬,在楚軍突然從陸渾撤軍後不久,函谷關城頭,盜跖一頭亂髮迎風飄揚,他傲然獨立,肆意地站在城垛上眺望四方。

  近處,兵卒們還在搜尋殘敵,為了攻破此關,他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一千趙卒丟掉了性命,兩千餘人受了輕重不一的傷,無法繼續前進。

  沒錯,雖然戰損比高達五分之一,但盜跖依然要率領他們速速西去,他們的最終目標是風陵渡南岸。

  休整一日後,盜跖留下傷兵和一千兵卒守備此地,其餘八九千人再度啟行,開始向西開拔。離開函谷關後,還需要走三十里「桃林道」,也就是函谷的西段,才能離開這處險要的谷地。

  傳說上古之時,來自東夷的巨人夸父逐日途經此地,因為口渴,他便俯下身子喝乾了河渭之水,卻仍不解渴,他便想渡河去HB飲大陸澤之水,然而卻渴死在這一帶,夸父的屍體倒下後化作了一道山,便是崤山,而他所棄的桃木手杖掉在函谷關以西,就是桃林。

  桃林地區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崎嶇在河岸高崖間,車不分軌,馬不並鞍,趙軍通過還須攀抓草根石棱,這才可免於墜落下去。

  於是趙軍的隊伍拉成了一條長蛇,沿著蜿蜒的小道緩緩前行,預計走到下一處地勢較為開闊的城邑瑕邑,得花一天一夜時間。

  盜跖騎著馬走在隊伍的中段,不時抬起專屬於他的「千里鏡」觀察周圍情形。

  桃林的確有許多桃樹,時值四月,正是桃花最為璀璨的時刻,在白日成昏的幽谷之中,卻點綴著燦爛的鮮花,近萬浴血的大軍穿行在谷底,美麗里也帶著一絲詭異。

  不過趙軍的氣氛倒很輕鬆,苦戰之後人人精神都有些鬆懈,他們這一次遠征可以說戰無不勝,戰後論功行賞必定人人都有份,於是便有盜跖的親信在身後美滋滋地說道:「襲汝陽,動亂地,戰洛水,敗游速,屠鄭俘,解韓圍,破函谷,軍將之功,戰後當受重賞了!」

  「上卿多半會給我一個虛職的高位,外加一個看上去很大的封邑,然後打發我去養老吧。」盜跖不以為然,他心裡很清楚,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勞,戰後趙上卿肯定會卸下自己的軍權。

  至於藉口,或是平息洛水殺俘一事的影響,或是關心盜跖的身體,可真實的原因,大盜看得很清楚。

  趙軍無論是武卒、郡兵,或者說獨立的代郡、上郡騎兵,都牢牢掌握在趙無恤手裡,魯國那邊也不例外,冉求、虎會分掌兵權,唯一的特例,就是盜跖手下這支由群盜、流民整編而成的軍隊了,換了一個將領,大概就指揮不動他們了。

  在晉國未定,趙氏未將精力轉移到整合魯地的時候,趙無恤可能還需要這支軍隊的戰力。可等中原塵埃落定後,指不定就要將這柄良弓藏起來了,不僅是盜跖要引退,連這支屢建奇功的軍隊也會被拆散,以免他們功高而傲,鬧出一些危及趙氏的事……

  若是放在十多年前,盜跖肯定要憤憤不平,索性帶著這些人西入秦國,去秦嶺里繼續占山為王也說不定,可現在嘛……

  他撫了撫鬢角的白髮,和十多年前不同,盜跖現在年近五旬,兒子也到行冠年紀了,雖然他覺得自己還能領軍,還能打,但一路走下來,不僅手上沾滿血腥,連手下的老兄弟也越打越少……

  這與他們最初被收編時只求活,只求一片容身之地的初衷,漸行漸遠了啊。

  這次遠征盜跖是極其賣命的,甚至不惜讓手下死傷慘重,他是為了什麼呢?還不是為了讓這支軍隊能證明自己的價值,趙氏重老兵,經歷此戰後,這一軍中幾乎人人都有軍功,好歹在被拆散後,或分到一大片田地、房宅、奴隸,或留在軍中,當上伍長、什長、卒長之類。

  「等這場仗打完了,士卒們鑄劍為犁,過安生日子,而我就此遠離疆場,第一件事就是要請上卿把大野澤里的東山島封給我,在上面教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打漁駕船……」

  再然後,自然是父子仗劍,暢遊五湖四海了。

  如此想著,盜跖心裡不免寬慰了幾分,一夾馬肚,便朝前面走去,同時大喊對士卒們道:「吾知道二三子腹中飢餓,可再忍一忍,等出了桃林山谷再埋鍋造飯不遲……」

  因為桃林險峻,若山谷上有一支敵軍設伏,他們說不準就會重演秦軍崤之戰的慘敗……

  一時間抱怨聲、噓聲一片,將軍待兵卒如弟,兵卒亦視將軍如長兄,軍中的嬉笑怒罵實屬常事。

  誰料話語剛末,巨大的號角聲卻從山谷上方響起……

  「敵襲!」

  ……

  箭矢、滾木、飛石從山谷頂端落下,一些趙卒躲避不及,頓時頭破血流,隨著一塊巨石轟隆隆滾落下來,拉成一字長蛇陣的大軍也被一截為二!

  「勿慌!敵軍伏兵不多!」從遇襲的那一刻起,盜跖便冷靜了下來,敏銳地發現這次伏擊並不劇烈,敵人也是僅在山頂大呼恐嚇,未敢突然殺出進攻趙軍。

  以他多年的剪徑搶劫經驗,盜跖料定,這支敵軍大概是去支援函谷關的秦人,數量不超過一千!

  「衝上谷頂,將他們殺個片甲不留!」他拔出劍,指著谷頂指揮自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