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嫌棄韓氏的羸弱戰力,可對於韓氏工匠的技術和效率,盜跖卻是認可的,虢城裡別的不多,箭矢和弩箭卻造了無數。因為怯於肉搏,韓兵偏愛弓弩,這反倒便宜了盜跖,韓虎雖然走了,但輜重仍然遠遠不斷地通過函道運來。

  於是漫天箭雨飛向城頭,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一片烏雲密不透風,強弓硬弩讓城下的趙軍可以遠離城頭扔下的石塊磚瓦,三千弓弩手盡情的揮霍著一支支利箭。

  函谷關遠不是後世「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的雄塞,城牆也不算高,在這樣猛烈的攻擊下,沒人敢抬頭。

  盜跖眼看時機成熟,毅然下令攻城。

  幾十面大鼓同時響起,沉悶的鼓聲猶如來自九幽的死神呼喚,催促著戰場之上的所有人。

  弓弩手逐漸撤向兩側,維持著對城頭的攻擊,函谷關外200步,柳下跖抽出鋒利的鐵劍舉過頭頂,劍刃泛起一陣異常冰冷的光芒。

  盜跖回過頭,身後數千名趙卒將函谷關前的窄道占得密密麻麻,他們沒有說話,沒有抱怨,正在默默的注視著他。這些人大多是從魯國遠征而來的,其中不少是與他出生入死的群盜兄弟,被趙無恤招安成了為他賣命的死士。

  感受著身後士卒那一道道充滿著信任與敬畏的目光,也不知為何,盜跖突然眼眶一陣溫熱。

  此戰之後,不知有多少人再也看不見明天的太陽,再也無法回到千里之外的故鄉。

  食趙氏之祿,受趙氏之田,為趙氏而戰。

  先秦之人心裡沒太多彎彎曲曲,哪怕這些曾經的群盜也是如此。簡單的理由,簡單的邏輯,卻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促使他們來到這裡。

  食人田祿替人賣命,也是盜亦有道!

  盜跖不再想了,他的劍指著函谷險關,卻沒有像其他趙軍一樣,喊出「天命玄鳥」之類的口號。

  而是群盜們熟悉的口號。

  「跖之徒!聽我號令!」

  第1002章 跖之徒

  函谷關的城牆並不長,半里不到的狹窄谷口橫亘著數丈高牆,所以趙軍沒法一次性投放太多兵卒,而城牆又用石頭壘成,堅固無比,非少梁砲無法摧毀。秦軍只需要在這裡布置一千人的隊伍,分作兩排前後協作即可,能以二敵百,這便是所謂的「百二雄關」。

  但縱使如此,在城下火力的掩護下,蓄力已久的趙軍很快就登上了城頭,失去城牆掩護的守城秦卒只能忘死拼殺。弓箭沒了,他們還有戈矛,戈矛殘了,他們還有手腳,利用擂木、滾石等守城器具給趙軍攻城步卒重擊。所有人都清楚,只有將敵人趕下去,他們才有機會守住這處咽喉鎖鑰。

  秦卒戈矛突刺,帶起一溜血水,血霧飛揚,一個剛剛從城頭露出腦袋的敵軍被長戈啄破腦袋,他的身體離開了雲梯,垂直往城下摔去。下面的趙軍士兵看都不看一眼,繼續往城牆上攀爬,然而就在這時,城頭伸出守御用的木鉤,抵住雲梯……

  幾名秦卒用力推動長鉤,雲梯頓時劇烈晃動起來,雲梯上的趙卒大駭,加速往城牆上衝去,城下的人也想靠雲梯下面的底座穩往長長的梯身,一時間城上城下,雙方用盡全力爭奪著這架雲梯。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秦軍臉上青筋浮現,高喊著口號迸發出驚人的氣力,這架雲梯終究被他們推倒,上面的趙卒來不及躲閃,一連串地從上面掉落下來,重重的摔在地上,引起下面的一陣慌亂……

  但趙軍的雲梯有數十架,幾乎鋪滿了整個城牆,被推開一架,再搭上一架,雖然臨時打造質量不太好,但這卻是趙軍走向勝利的階梯。

  趙卒沒有氣餒,他們前赴後繼,猶如飛蛾撲火,慘痛的損失,橫流的鮮血反而激起了這些魯地青壯的回憶,仿佛回到了當年跟隨盜跖起兵的日子……

  十多年前,諸侯奢靡無道,各地天災連綿,餓孚遍地,活不下去的魯、衛、宋百姓流竄進入山林沼澤,為了躲避諸侯卿大夫追捕惶惶不可終日。是盜跖的出現將他們擰成了一股繩,他們跟隨自號「將軍」的盜跖與諸侯、大夫為敵,縱橫大野澤多年。之後又一同戰敗被俘,一同被趙氏收編。

  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他們也歷經了數次大戰,沒有死在孟諸,沒有死在凡、共,沒有死在汶水,沒有死在洛北,卻死在了這座函谷關。看著親如手足的袍澤永遠倒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城上城下的趙卒眼中充滿不甘,不由放聲怒吼:「跖之徒!」

  如同時空輪迴一般,更多的人顫聲回應。

  「跖之徒,從卒九千,凌暴諸侯,橫行天下!」

  所有人都精神一振,這個熟悉的口號激發了趙軍士卒的血性。越來越多的趙兵開始加入呼號的隊伍,發泄他們心中的悲憤,盜跖一時間也熱淚盈眶,不由放聲大喊道:「跖之徒,聽我號令,拔此城邑!」

  「待入秦後,穴室樞戶,驅其牛馬,取其妻女……」

  隨即盜跖也身披鎧甲加入了戰鬥,幾步便沿著雲梯登上城牆,他身後歡呼連連,搶錢搶糧搶女人,這就是群盜們最為興奮的事情,十年的軍紀也比不上這口號的刺激。兵卒們追隨著盜跖的旗幟,悍不畏死的衝上被血肉鋪滿的城牆。

  他們不再膽怯不再退讓,而是玉石俱焚,同歸於盡的打法,哪怕是以二換一,以三換一,他們也能取得最終勝利!一時間城頭慘叫不休,秦軍節節敗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