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再難打也得打,據盜跖所知,關內僅有三千人,其餘都被拉去河西抵抗趙氏騎兵,接應韓、魏從蒲坂渡河了。

  在花了數日製作好簡單的攻城器械後,盜跖讓人發動了試探性的進攻,結果都以失利告終,不僅如此,就在四月中旬時,他還從後方得知了一個噩耗。

  楚王親征,帥大軍兵臨陸渾!

  盜跖聽聞後笑罵道:「真是越來越熱鬧了。」

  於是他便面臨一個抉擇,是繼續進攻函谷關,還是回頭去救援陸渾,阻擊楚王?

  「陸渾城同樣是險隘,楚軍攻此地不比吾等攻函谷簡單。」盜跖一點沒有去救王孫勝的意思,以他對王孫勝的了解,此子很看重複仇和名聲,也不至於立刻投降。因為他若降了,不但趙氏恨透他,喜歡忠勇的楚國人也要看不起他。

  所以就讓他自生自滅,阻擋他的楚王叔叔為吾等贏得時間吧,雖然沒有直說,但盜跖就是這打算。

  「只要吾等於楚王破陸渾前攻破函谷,遣一師留守此地,再西入桃林、瑕地,控制風陵渡南岸,便能完成上卿之令,斷絕秦魏逃竄的最後機會……」

  到時候就算楚軍全取河外又有什麼關係呢?函谷關會把他們擋在外面的,等收拾完河東殘敵,趙氏十萬大軍,還怕他五萬楚軍不成?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棄車保帥的覺悟,聽說楚王進軍伊洛,韓氏的家主韓虎就慌得不行。

  在這次戰爭里,韓氏大概是趙無恤陣營里最大的輸家,因為地勢的緣故,他們第一個受到秦魏的進攻,鄭國也過來湊熱鬧,報復前幾年的虎牢關之戰。這三方雖然打不過趙氏,打韓氏卻輕輕鬆鬆,從一月到三月下旬,韓氏一直在吃敗仗、丟地盤,以自己可憐的身軀抵擋敵軍進攻,為趙氏集結大軍贏取時間……

  現如今,韓氏僅剩萬餘人,河東與河外領地也多受蹂躪,糧食被搶掠一空,領民為避兵禍竄逃入趙,僅剩一個虢城,以及州、野王、平陽等還算完好。

  韓氏再也受不起損失了,反正留在函谷關,韓卒也被盜跖滿懷惡意地點去蛾附攻城,幾日下來損失近千,還不如藉此機會撤走。

  於是韓虎便與盜跖就是否回援產生了分歧,盜跖堅持要攻函谷關,韓虎卻認定破關無望,不如回頭阻止楚軍深入。

  雖然隨著魏曼多被殺,魏駒叛國,韓虎已經升到了晉國次卿的高位,可盜跖豈是輕易低頭的人?他嫌韓虎不會打仗,屢屢失敗,對其放低姿態的請求完全不理。

  韓虎怒極,雖然趙無恤承諾時候會補償他,可那些還算不得數,於是他便帶著八千韓卒原路返回,比起進攻,他寧可防守……

  盜跖對韓虎的患得患失嗤之以鼻,在他看來,行軍打仗和為盜並無太大區別,冒得起險才能獲得最大利益,儘管韓軍先行撤離,但函谷關這個硬骨頭,他還是得硬著頭皮啃下去。

  「若是有少梁砲就好了……」

  雖然帶了部分魯地工匠,可少梁砲是趙氏的核心技術,尋常工匠接觸不到,盜跖只能讓他們做一點雲梯、衝車、投石機,外加軍中攜帶的弩砲,對函谷關正面進行連續不斷的攻擊。好在這裡不缺木頭,不缺石頭,趙軍雖然很難展開進攻陣型,可猛烈的火力仍舊讓關內的秦軍守卒抬不起頭來。

  但這還不夠,光靠火力壓制是無法破關的,必須有人登上城頭才行。過去幾天裡,盜跖已經利用韓虎的兵卒做填溝壑者,極大消耗了守卒的精力,又狂轟數日,利用投石機和弩砲砸坍一座城樓後,他下達了蛾附進攻的命令……

  所謂蛾附,就是讓士兵扛著木梯靠近城牆,接連不斷向上攀爬登上城牆的攻城術,是最為原始,也損失極大的一種方式。

  有將吏反對:「蛾附之法,縱然成功也會導致兵卒損失慘重……」

  「但這卻是破函谷關唯一的辦法。」盜跖不為所動,從洛水邊屠戮鄭俘後,他便比以前更加冷酷,更加無情了。

  與冉求愛卒如子的治兵之法不同,盜跖卻認為在此之外,為將者唯有嚴厲和殘酷才能訓練出一支強軍。

  善用兵者,能殺卒之半,其次殺其十三,其下殺其十一;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殺十三者,力加諸侯,殺十一者,令行士卒……

  這不僅是在形容軍法之嚴苛,也可是認為是作戰能承受的損失比例,韓虎連十分之一都忍不了,所以才屢戰屢敗。而盜跖,他認為完全可以以數千條人命為代價,攻破函谷關!

  軍令如山,兵卒們硬著頭皮將雲梯搭上城牆,首先被驅趕上去的是沿途抓獲的秦國俘虜,然後是運氣不好的當地百姓,一時間城頭箭如雨下,滾木石塊也被亂扔下來。

  慘叫連連,不斷有雲梯被推倒,也不斷有人從上面跌下來摔碎腦袋,城下的屍體堆又高了一層。

  盜跖看著這個不斷吞噬性命的屠場不為所動,他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函谷關內糧食應該還剩下不少,可箭矢卻越來越少了,剛來的時候秦人射箭毫不吝惜,慢慢地卻只在情勢危急時射,箭頭也從銅的變成石制的、骨制的,箭杆上的羽毛也漸漸稀疏,直至變成光禿禿的,其中不少還能看出是新製作出來的。

  等到守卒箭矢消耗完畢,只能就地取材用磚石和木頭砸下來阻止進攻時,盜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猛地一揮令旗,趙氏的弓弩手開始肆意進入函谷關百步之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