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剛剛得到消息,趙軍前日在西河(黃河西支流)邊上的巨鹿之野演習,突聞對岸來鼓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擊鼓者系齊國的大河舟師,我軍失蹤的兵卒也被其擄走。趙軍的師帥當即要求上船檢查,卻被齊人言辭拒絕,不僅如此,齊軍還射箭殺傷我士卒數十人……」

  「故我趙氏東陽駐軍,不得已渡過西河出擊,如今已經打到了東武城下。」

  眾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諸侯不忙著提防趙氏去打他們就不錯了,竟然還有人敢主動向這邊挑釁?也不等他們消化完這個消息,趙無恤便頗為沉重地宣布道:「齊人猖獗,萬萬不能容忍!二三子,戰爭,已經開始了!」

  第869章 河間攻勢

  時間回到三天前,被齊國占領的河間,靠近河邊名為「平丘山」的地方。

  從堯舜時代起,就有人在當時還有九條支流的大河兩岸聚居,漁獵拓荒,繁衍生息,到了春秋之際,演化為半耕作半採集的戎狄部落鄋滿。此地最初被中行氏控制,臣服於晉國,在六卿內戰時,被陳氏鑽了空子占領,至今已有六年了。

  對於當地的鄋滿部落而言,他們的生活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雖然勞役是多了點:陳氏為了守住這片高唐的屏障之地,每年兩次徵發他們為齊國築城。

  這一天風和日麗,齊國陳氏的小宗子弟陳豹,率領百餘名親兵和十乘戰車,正在巡視平丘山旁的河岸,隔著一條大河支流,對面就是巨鹿之野。

  這只是一次例行的巡邏,河間地廣人稀,足足有半個魯國大小的地方,卻僅有不到十餘萬人口,所以齊人也無法在這廣闊的土地上駐紮重兵,只能以新建立的小城邑為據點,囊括附近的戎狄部落。再派人巡邏,平時的重點只是檢查過往的商旅,越境遷徙的戎狄,而現在,重點則變成了偵察對岸趙軍的動靜。

  因為自從開春以來,沿邊的局勢就變得很緊張,趙氏去年大舉進攻了代國,輕易就蕩平代地,雖然只是一個遙遠的戎狄之邦,但還是給諸侯很大的震撼。通過其他渠道,陳豹的堂兄陳恆認定,春耕後,趙氏也要對齊國大舉用兵了。

  齊國已經風聲鶴唳,不過陳氏又覺得自己還有時間,因為正值春耕,到處都是在田地里忙碌的身影,趙氏也不例外。陳恆猜測,戰爭很可能會在三四月的時候到來,而且主攻的方向應該是邯鄲、衛國,乃至於魯國那邊。因為趙氏與齊國以冠氏邑為分界,冠氏以南歸趙,以北歸齊,那裡沒有河流阻隔,更容易進攻,所以陳氏的重兵駐紮在冠氏,與趙氏新建立的城邑「館陶」對峙。

  縱然如此,河間依然很緊張,早在月初,這邊就開始封鎖邊境,杜絕商旅,要求河間守軍每日都要向高唐匯報一次,每天都必須有軍隊在界河巡邏……

  往常一直無事,然而這一日,正在巡邏的陳豹卻突然聽到隨從大喊道:「那是什麼?!」

  他忙順著眾人手指的方向,回頭望去,卻見隔著平邑山的北方,一道筆直的狼煙正裊裊升起……

  這平丘山附近的河道又最為狹窄,寬度不足百步,對岸甚至能往這邊射箭,因為齊軍人數有限,附近沒有駐軍,只有一個烽燧。平日的防務,就只能靠在西河裡遨遊的幾條船隻,以及烽燧中駐紮的十來人負責。

  烽燧本來是宗周用來防禦犬戎的邊境哨塔,齊國在修築南部長城後,又在河間設置了烽燧用作示警,見烽燧,如見敵情!

  陳豹的心頓時沉了下去。

  「御者,調頭!」陳豹聽見自己本能的大聲吼了起來,「所有人往狼煙方向走!」

  等他們繞過平丘山,卻看到了驚人的一幕……

  西河中央的一條齊國小翼已經插滿了箭支,被點燃了船身,船尾已經沉沒下去,而它旁邊幾百步的地方,黑壓壓密密麻麻的趙軍正有條不紊地架設浮橋。

  陳豹倒吸了一口涼氣,粗略一算,對岸竟足足有兩三千人之多!

  履行升起狼煙職責的烽燧也已經淪陷,一隊泅水過來的趙兵殺光守卒,正在用水和土熄滅狼煙,同時也發現了陳豹一行人。

  「撤退!」己方只有兩三百人,陳豹沒有狂妄到以一敵十,趙軍入寇的消息,已經被烽燧不斷往後傳遞,傳遞到河間的中心東武城,再傳到高唐、臨淄,他沒必要在這裡造成無謂的犧牲。

  但趙軍似乎不打算放過他們,那邊才剛剛從浮橋上過來,已經有數十騎兵跨上戰馬,打算追擊他們了!

  陳豹讓眾人分為十隊跑散,他自己帶著十乘車輕裝奔馳,在趙騎差點就追上他的時候,有驚無險地回到了他的駐地扶柳城,一個柳木籬笆為牆,建起的簡陋小邑。

  他連一口水都來不及喝,就下達了命令:「都給我聽好了!點燃城邑,然後所有人往東武城撤離,糧食能帶則帶,不能帶則一起焚毀!」

  一萬齊軍分散在河間的十幾座城寨當中,野戰無能,守城也不足,光是那支從巨鹿渡河過來的趙軍,就足以輕易攻破這裡,與其資敵,不如捨棄。

  所以,必須將軍隊集中才行,接下來是打是撤,等待高唐那邊的陳恆做出決定吧……

  於是,在被齊國人統治了六年後,各個簡陋城塞附近的戎狄發現,齊人開始撤離,而一支支從西面過來的軍隊,則接管了統治者的位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