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將軍的仁德寬厚,吾等在齊國也有所耳聞,今日之敗,全在我一人之過,還望將軍能放過將士們,若能如此,就算將國夏梟首懸旗,亦無怨言。」

  趙無恤笑道:「我若對國子做些什麼,只怕要被諸侯君子詆毀一生,即便只是為了未來的名聲,我也不會這麼做。國子請放心,我的承諾依然有效,齊人只要放下武器,性命便能得到保證,讓降禮完成罷,我會讓人安排二位歇息的地方。」

  國夏嘆了口氣,作為武夫,最難接受的就是屈膝投降了,好在他不是一旦打輸就流行自刎以謝君王和家鄉父老的楚國人,投降在中原國戰里仍是常事,尤其是齊國向晉國人投降,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仿佛鞍之戰、平陰之戰後的翻版,齊人軍旗一面接一面被扔在趙無恤面前,國、高二人則免去甲冑,獻上佩劍,下車朝趙無恤行禮。

  趙無恤坦然受禮,他讓人收下國、高二人的軍旗,以及軍中大鼓:國子之鼓,高子之鼓,齊人們看著兩面曾激勵他們奮戰的大鼓被運入趙氏中軍,趙兵發出山呼海嘯的歡呼,他們則只能將武器扔到空地上,接受命運的安排,排著隊等待趙氏看押。

  國夏身邊的僚吏獻上大軍編制和名冊,入魯時尚有四萬餘人的齊軍,在歷次小戰大戰的折損後,如今投降的,還剩餘兩萬七千餘人,加上對岸被樂子明和田賁逮住的兩三千,約合三萬。而趙軍此戰傷亡加起來也不超過三千,這是前所未有的大勝了,而且收尾漂亮,畢其功於一役,比雪原之戰更加完美!

  此戰之後,齊國便折損了五分之二的兵力!剩下另五分之三,還有一半是陳氏的……

  齊國的南大門,已經向趙軍徹底敞開了!

  可趙無恤在心動之餘,看著這些人頭黑壓壓的齊國人,也感到了一絲頭疼。

  接下來的事情還很多,比如戰場上的屍骸需要收斂,無論敵方還是己方,四年前那場大傷寒,他記憶猶新。如今正值盛夏,正是細菌容易滋生的季節,屍體過不了幾天就會腐爛變臭,污染整條汶水,這可是西魯的命脈啊,西魯本來就被齊人禍害了春耕,這下更是雪上加霜。

  此外俘虜需要打散羈押,對他們的處置要拿出一個章程來,是殺?是關?還是遣散?這就夠趙無恤手下的參謀和幕僚們爭論上好幾天了……

  公子陽生也被田賁派人送過來了,他依然被五花大綁,身上濕漉漉的,見證了四年前騎兵突襲齊營一幕的虞喜看到他過來,便嘲笑著說道:「齊國公子,許久不見了,怎麼今日光景,和四年前一模一樣啊,你還記得我麼。」

  陽生很狼狽,早沒了四年前的架子,他沒認出眼前瘦高的騎吏是誰,但從中可以看出,趙無恤對他的公子身份毫不在意,這次只怕很難再放過他。於是入軍帳後,便用哀求的目光看向坐在旁邊,陰著臉不說話的國夏和高無邳。

  「國子、高子,汝等為座上客,陽生為階下囚,陽生雖有過錯,還望國子能看在我是齊國公子,吾等同是姜姓後裔的份上,替小子向趙將軍討饒一二。」

  高無邳很記仇,他對這位搶先逃跑,導致自己後方無人接應的公子看都不想看一眼,國夏則無奈地搖頭道:「公子早知此刻,何必當初呢……」

  公子陽生還來不及回答,便被一把推到大帳中間,趙無恤大馬金刀地坐在案後,冷冷地看著他。

  「還望將軍饒恕小子,小子若能歸齊,必以十座城邑奉上,外加美女錢帛無數。」

  趙無恤感覺很可笑:「你還不是齊侯,就想要割地了?公子別忘了,你連太子都不是,在齊國朝廷里說的話,分量還比不上一個大夫!」

  他接著露出了一個讓國夏和高無邳心裡發涼的冷笑:「更何況,若我想要齊國的城池和財富,自己去取不就行了?」

  陽生戰戰兢兢地跪地求饒,趙無恤卻不再搭理他,只是一揮手,讓人推了出去。

  一般而言,諸侯的公子王孫被俘虜通常會被贖回,但陽生一向不受齊侯寵愛,加上他在齊國內部名聲已臭,這次又干出棄軍而逃這樣可恥的事,只怕沒人想救他了。何況從趙無恤的口氣里看,大概不會輕易繞過陽生。

  待公子陽生討饒的呼聲遠去後,國夏才轉過身來道:「陽生不肖,這都是我治軍不嚴之過,讓將軍見笑了,不知將軍會如何安置他,能否給予他與我一樣的待遇?」

  趙無恤道:「國子,我雖然承諾保證齊人將士性命,可只有一樣例外,在魯國犯下滔天罪孽,濫殺無辜者,將被甄別出來明正刑典,如此才能給魯人一個交待,高子,你手上可沾有僚吏和平民鮮血?」

  被突然發問,一旁的高無邳心中一緊,像是身上無緣無故沾了什麼髒東西般,連忙解釋道:「在西魯時我不在後軍,陽生的作為與我無關,至於那閭丘明,他已在將軍的追擊中墜車而死,劫掠等事全是他私下所為……」

  他看了看國夏:「也與國子無關。」

  趙無恤眯著眼盯著高無邳看了半響,直看得這位世子冷汗直冒,這才笑著說道:「我信你,也相信這不是國子的軍令。二位若犯下了像他一樣的罪惡,只怕也無法坐在賓客的席位上。」

  他暗中敲打,但國夏猶不自知,依然懇求道:「陽生固然對魯國有罪,可他也是一國公子,還請將軍給予體面的待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