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舂牘敲擊,曲調悲愴,數千人一同高唱,聲震四野。一時間,邯鄲城外,四面皆是《成相》之歌!

  第689章 慷慨悲歌

  當趙軍里的邯鄲降兵再度到城下唱起悲愴的本地民歌時,邯鄲氏的家宰來找荀勝。「大夫,趙兵又來了,該如何是好?」

  荀勝是中行氏的同族,職為下大夫,中行寅南下河內時,留他守著邯鄲城。本以為這是一個輕鬆的肥差,結果形勢異變,時值中行寅戰死朝歌的危難之際,邯鄲成了柏人以南的一道防線。

  能打的幹將都被中行寅帶去南邊了,荀勝只能算守成之將,能力平平,他一大清早就盯著面前一盤麥餅、肉塊和清酒發呆,這是他的朝食,但又一個無眠之夜讓他渾身酸痛,看見食物只想作嘔。「知伯還沒回話?」

  「沒有。」邯鄲氏的家宰涉賓苦著臉道,「柏人那邊也沒什麼消息。」

  「再派幾輛傳車!」

  「沒有用的,趙氏的輕騎可能已經切斷了兩地之間的道路,這些傳車還沒到達就……」

  「派出去!」荀勝一拳砸在案几上,怒氣衝天地吼道。事到如今,荀勝發現自己和憫難的族叔中行寅一樣,被困死在一座孤城裡了。

  「邯鄲恐怕是不能守住了。」涉賓滿臉愁苦,邯鄲的情況他最清楚不過了,雖然城高池深,卻無險可守,頂多是個縮小版的朝歌,這也就罷了,主要是如今邯鄲人已無心戀戰……

  邯鄲與趙氏的戰爭,在邯鄲稷死後已經結束了,報仇成了笑話,而民眾們對邯鄲氏的尊嚴及獨立絲毫不感興趣,他們只關心自家夫婿、子弟何時歸來,除了邯鄲城外,其他縣邑已經不聽涉賓和新家主號令了。

  剛開始,荀勝和涉賓還能造謠說趙氏殘暴,大戰後將邯鄲兵卒全部在牧野坑殺,說的有模有樣,直讓人咬牙切齒,與趙氏的仇恨又深了幾分。

  可等到趙軍圍城數重,讓人在外唱邯鄲本地歌謠時,這個謊言便不攻自破了……

  「請成相,世之殃,戰亂不休殺辜良。」

  「邯鄲無主,如瞽無相何倀倀……」

  歌聲響起時,荀勝最初還以為是趙軍乘夜攻城,從臥榻上猛地驚醒後,卻夜聞邯鄲四面皆歌,涉賓也大驚道:「趙氏皆已得邯鄲乎?為何邯鄲人之多也!」

  是夜,城內眾人被歌聲擾得人心惶惶,直不知道城外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會有那麼多的邯鄲人齊聲歌唱?

  單是這樣,荀勝和涉賓尚能控制住局面,畢竟他們除了三千邯鄲兵外,尚有三千中行兵可用。

  「必要的話,吾等手中的存糧足以支撐一年圍城。」荀勝給涉賓,也是給自己打氣道。

  涉賓卻給他潑了一頭冷水。

  「恐怕不會有什麼圍城,趙氏圍城已經數日了,一直沒發動總攻,據我觀察,他們或許正在伐木採石,製造攻城器械,邯鄲附近森林茂密,還有紫山可以提供石頭。等那種旬月破朝歌的攻城利器製成,雲梯搭好,趙兵綑紮爪鉤一擁而上,邯鄲的城牆會在幾十個個地點被同時突破。吾等也許可以退到內部的小城固守一時,但其他地方會在一個事成之內淪陷……這四面俱場邯鄲悲愴厭戰之歌,恐怕就是為了削弱守卒心志的。」

  荀勝心涼了,的確,單憑他們這些人,想要對付城外的兩萬趙氏大軍,以及維持城內的人心惶惶,卻尤嫌棄不夠,所以荀勝期盼援兵。

  「倘若知伯打算對邯鄲施以援手,救兵早就到了,可來的卻只有半月前的一旅之眾,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知伯關心的只有晉陽和平陽,只有在掃清趙韓在太行以西的軍隊後,他才會揮師東進。」涉賓陰鬱地說道。

  「中行氏不可能放棄邯鄲的!」荀勝說,「因此只要我守住邯鄲,就能鉗制趙氏大軍,使他們無力繼續北上攻擊柏人。」

  「我聽聞中行氏自己也亂成一團,中行伯已死,中行世子願意獻西面的領地向知伯求助,故知伯合併了中行氏西面的領地,儼然以知、荀、中行三家之主自居。而中行只剩下了東陽地,其中已經派了三千兵來邯鄲,剩下的人,用來鎮壓領地內戎狄連續不斷的造反和齊國陳氏對東陽的覬覦猶嫌不夠,除非中行氏下定決心在邯鄲城下打一場決戰,否則是一兵一卒也不可能再派來了。」

  知與中行皆出於荀氏,荀勝與兩家關係都很不錯,可如今,卻沒有一邊對他施以援手,他不由絕望地癱坐在榻上,不知該如何是好。

  此時已是天色微明,停了一夜的歌聲再度於邯鄲城外響起。

  「請成相,世之殃,枯骨滿城何淒涼。」

  「邯鄲已亡,負隅頑抗恐難當……」

  今天颳起了大風,風聲中歌聲有點飄忽,卻能傳得更遠,傳遍整個邯鄲南城。

  荀勝厭煩地偏頭看了看窗外,卻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無數白色的鳥兒,在大風中輕盈地飛在天上,從城外席捲而入邯鄲!

  ……

  「寫的什麼,這信上又寫的什麼?」

  邯鄲城人口眾多,共有兩三萬人之多,被安排著在各處設防,當滿天「白鳥」飛入城中時,邯鄲人先是大驚失色,以為是敵人的武器,逃得遠遠的。過了會見沒事,隨即有膽大的拾起那些「白鳥」,卻發現是種輕盈如帛的材質配合竹片製作的東西,上面還寫滿了墨色的晉國篆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