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在旁人慫恿和好奇下,有能識文斷字的邯鄲士人就辨認開了。

  「這上面寫的是個名叫喜的邯鄲兵卒,他說他家住城東槐里,他要拾到這的人告訴在邯鄲的父老兄弟,他還活著……」

  那士人目光炯炯,看著周圍眾人驚喜地說道:「他還說,一同南下的那些鄉黨也還活著,他們在為趙氏世子效力,世子仁慈,只要邯鄲投降,就可以免除血光止之災,不用像朝歌一樣被霹靂碾為粉末!」

  念完以後,這人舉起信紙高聲大喊:「誰認為城東槐里的喜!」

  無人應答,但其餘一些信件,卻很幸運地能找到相識的人,驚喜和失望的聲音在城內不斷響起。

  「我兒還活著!」

  「妾的丈夫就在城外!」

  「我父兄都建在,那吾等在城內到底是為什麼死戰?」

  荀勝和涉賓造謠說邯鄲降兵全被屠殺的事情,立刻被戳穿了……

  城外的歌聲越來越高,既哀傷、又淒婉,邯鄲人聽了軍心騷動,皆泣淚而望城外。

  邯鄲本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城外有傳唱,城內的兵卒、民眾得知外面唱歌的就是自己的鄉黨、兄弟,很快也跟著節拍應和起來。於是乎,在生死交戰的兩軍決戰間隙,奇異的一幕出現了,這首格式類似,內容卻每次不同的《成相》,城內外竟整整齊齊唱和起來。

  邯鄲人的心,就這樣被一首歌,一片紙吹得動盪起來了……

  「你寫的信效果不錯。」趙無恤回頭,笑著對跟在身邊的項橐如是說。

  這次攻邯鄲,依然是攻心為上,趙無恤當然不是簡單地複製四面楚歌,他在颳風的天氣里讓公輸班製作會飛的紙鳶傳書信入城,飛得滿街巷都是。如今配合著四面歌聲,似乎有了不少效果,城內開始應和起來。

  到了這個份上,城內的抵抗之心已經被消解大半了。

  項橐嘿嘿一笑,略有些得意地摸了摸自己光滑的下巴,抵達邯鄲後,趙無恤便交給他一個任務:幫邯鄲籍的降兵寫家書。

  於是這幾日間,他和筆吏們忙得不可開交,在一群邯鄲降卒的包圍下,他在案几上鋪平了公輸紙,握著細細的兔毫比,就示意他們可以開始了。

  那些邯鄲降卒結結巴巴了半天,就好像他想要說話的人就站在他對面一樣。最後,在項橐的百般勸說下,他們才開始說起來。

  「我叫喜,家住城東槐里……」

  「小人黑夫,城北大井裡人……」

  期間項橐一邊寫一邊抬頭看他們,他們說什麼他就寫什麼,儘量幫這些半字不識的邯鄲人把條理理清楚。

  除了寫明籍貫和對家人報平安外,信中還摻雜了趙無恤的私貨,他號召邯鄲人投降,一旦投降,則戰爭便可以停止,城內人可以免受戰亂之苦,而城外的人也能平安歸家,不用骨肉相殘。

  等寫完後,項橐把信紙給降兵們,他們小心翼翼的捧在手裡,上下顛倒著看,好像一不小心這些篆字就會錯位一樣。隨後眾人竟然對他稽首千恩萬謝,有的人哭著說這輩子,還從未有人為他們寫下名。

  那種感覺,邯鄲降兵們感激不盡,而項橐也終生難忘!

  「如此一來,我也算為攻克邯鄲出了份力吧。」項橐如此想道。

  大風中,悲歌越來越大,從思鄉到厭戰,從問候到道好,邯鄲人在勞累中渴望休憩,在分離中渴望團聚,在戰爭中渴望和平。

  「請成相,言治方,君有三法約以明。」

  「君謹守之,上下皆平國乃昌!」

  趙無恤也打著節拍哼了幾句,心中也變得壯懷激烈起來,看來此城之破,不用等那批投石器造成了。

  他大聲對身後眾軍吏說道:「二三子,破邯鄲的機遇到了,就在今日!」

  也不知為何,雖然才到邯鄲數日,趙無恤他卻喜歡上了這裡的慷慨悲歌,他喜歡這片廣袤而草莽的平原。

  他決意,要讓邯鄲,這座在後世幾乎就是「趙國」代名詞的城池,從今天起就要姓「趙」!

  第690章 再下一城

  「拔城!」

  在無數趙兵的吶喊聲中,笨重的攻城車以極快的速度被推進城門洞裡。

  此車頂上有厚實的木頂,內部用鐵鏈懸掛著一根粗大的梁木,梁木前端有金屬頭,製成兇悍的公羊頭形。攻城時,依靠攻城車中的士兵合力抓住攻城槌向後運動後猛烈撞向城門,依靠慣性和動能來破壞城門或者門後的門閂結構。

  「轟隆隆!」

  隨後,攻城錘重重地撞到了邯鄲城門上,發出了一陣讓城內守卒心驚膽戰的巨響和顫動。

  配合著攻城車進攻的,還有高大的臨車和衝車,它們是底下安有許多車輪,高達四層,與城牆差不多一樣高的攻城塔。最下層是推動車前進的士兵,其它三層裝載弓弩兵,他們利用自身的高度,從車中直接向城內射擊,掩護攻城車,並伺機讓甲士登上城牆。

  除此之外,趙氏近兩萬大軍輪番上陣,圍住了邯鄲東南角,弓弩斜指城牆,對城內進行火力壓制,從朝歌城武庫里取出的那些箭矢,就用在這裡了。

  「大雅有言:與爾臨沖,以伐崇墉。攻城最講究器械的利用,雖然投石車尚未校正好,但光憑眼前這些東西,也足以攻破人心不穩的邯鄲了。」

  作為趙軍統帥,趙無恤則登巢車指揮戰鬥,居高臨下地觀察戰鬥過程。這種車上高懸望樓如鳥之巢,又名樓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