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巨大的心理威懾,顏高甚至見過,衝鋒中的一百騎兵,甚至將一千衛卒嚇得散開過。

  不過邯鄲氏卻沒有散,軍吏高深喊叫,要他們列好陣形,拿起長矛堅守陣地。雖然有人驚恐地想要避讓,有人害怕地趴在地上,但還是有許多人下意識地照辦了。

  趙氏騎兵從西面衝來,身後是血紅的殘陽,距離三百步時,他們抽出了武器。

  那粗獷有餘細緻不足的直窄刀身,蘊含了前所未見的凌厲殺氣,厚實的刀背將輕易承受住猛烈揮砍的應力,使騎士們化身為撲襲的獵鷹。

  鐵錘猛地砸到了鐵砧上,登時火星四濺,騎兵手中那把鑌鐵鍛造的利爪狠狠撕開敵人稀薄的防線,然後繼續往裡猛刺。

  顏高在射箭之餘,遠遠看見有個矛兵愚蠢地擋在虞喜面前,結果被他刀一揮正中胸膛,劈透甲衣、皮革、肌肉、骨骼和內臟,頓時斃命。

  那把銳利的武器卡在對手胸膛里,但虞喜馬不停蹄,反手從腰間再抽出一把刀,一抬手,又將另一個邯鄲徒卒的盾牌劈成兩半,然後駐馬斬下了他的首級。

  頭顱飛起,伴著鮮血四濺,在他周圍扈從的騎兵有樣學樣,一時間朵朵血花在邯鄲軍中綻放開來。

  正面的魯國右軍也沒浪費機會,他們開始不斷收割敵人性命,顏高射一箭就往前挪動一步,到後來甚至帶著弓手們不斷向前奔跑,一邊跑一邊高舉大弓,朝敵軍陣中再射出一箭,加劇他們的混亂。

  敵人的右翼徹底完了,不但前隊已經被打穿,在騎兵們的衝擊下,後隊也徹底潰散,一個方陣接著一個方陣,邯鄲兵卒紛紛分崩離析,有如被鐵錘敲打過的陶瓷。

  這一次,騎兵們是真正的趙氏鐵騎,正用真正的鐵蹄將敵人踩在腳下!

  顏高知道這場戰役要結束了,長久以來,這雷鳴般的馬嘶和蹄聲,都是戰爭接近尾聲的標誌。

  他看見騎兵們在人群里四處揮刀斬落頭顱,盯著他們手中染血的稱手武器,艷羨不已。

  他遺憾地拍了拍腰間的銅匕首,舔了舔嘴唇道:「桃丘產的環首刀喲,不知什麼時候能給吾等弓手也配上一把!」

  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

  「看來馬蹄鐵和環首刀的效果都不錯。」

  坐鎮後軍,趙無恤看著敵方右軍在錘砧戰術下分崩離析,對旁邊的人說道。

  因為要修補受損兵器,同時記錄新武器的性能和改進方案,隨軍的鐵官曹邴恭順地說道:「多虧了莫邪,才能讓此神兵利器在軍中得到使用!將士莫不以擁有一柄環首刀為傲。」

  趙無恤無奈地搖了搖頭:「花了一整年時間,高爐徹夜不熄,也不過鍛出了千口鐵刀,暫時只能供應給騎兵們使用。」他畢竟只有一個魯地,比不上後世孫吳一年時間就鍛刀萬口的手筆。

  桃丘的鐵工坊已經開張三年多了,先前一直主攻鑄造鐵質農具,在武器方面遲遲沒有進展。直到一年前莫邪到來後,她獻上了傳承自歐冶子、干將的冶鐵之法,才讓鐵的質量和產量大為提升。

  所以雖然莫邪取代了曹邴氏的地位,雖然她是一個吳越女子,他卻不敢有什麼怨言。

  因為趙大將軍曾公開明言過,有莫邪一人,便能抵得上徒卒萬人!

  先前東趙軍隊一直只使用青銅武器,這就像僅有一隻腳的人一般,獨木難支。而鐵的供應,終於讓魯國軍工能雙腳落地,許多新發明陸續被打造出來。

  比如說,馬蹄鐵。

  原本馬的蹄子由兩層構成,和地接觸的是一層是堅硬的角質,稱之為馬掌。馬掌和地面接觸,受地面的摩擦,積水的腐蝕,一旦長途跋涉,很容易脫落,影響馬的健康和作戰能力。

  對於騎兵和駕車的御者,這一直是個大難題,還是趙無恤想出了主意,那就是釘馬掌。蹄狀的馬蹄鐵用的是耐磨的生鐵鑄造成型,不僅能能保護馬蹄,延緩馬掌磨損,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駕車都很有利。

  三百年後才由羅馬人發明的東西,就這樣提前出現在春秋時代。

  最先得到這一待遇的是戰馬,此次趙氏輕騎西來,馬匹的損耗小到了個位數,最大程度保存了力量,故而才能登岸後一天便能投入戰鬥。

  有了莫邪的技術,有了趙無恤正確的指路,魯國已經開始跑步進入是鐵器時代。蓬勃興起的冶鐵業將武卒鑄成這個時代罕見的鋼鐵雄師。

  除了內行人極為稱道,外行人卻不明所以的馬蹄鐵,桃丘更加出名的,還是那種新式的鐵質武器。

  ……

  「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禹穴之時,以銅為兵;至此之時,當以鐵為兵!」這是一年前,趙無恤否定了桃丘大量鍛造鐵劍的計劃,轉而畫下「環首刀」形制後說的話。

  他記得很清楚,環首刀是漢軍發展出一支強大騎兵的利器,這種東西其實殷周春秋便有,只是由青銅鑄造。由於青銅本身性能的限制,註定了近身兵器只能以擊刺為主,劈砍則容易導致武器的斷毀,所以青銅刀形制很小,只做削割皮革之用,無法用於實戰。這種小刀在燕、齊廣泛使用,還被齊人按照這形狀變成了貨幣「齊刀」。

  但到了戰國時代,鋼鐵提供了兵器更為堅韌的骨骼,便催生出長達三四尺的鐵刀。所以趙無恤這一指點,倒不算太超前於時代,只是讓鐵工坊提前走了正確的道路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