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刀柄首端毫無例外地製成扁圓的環狀,「環首刀」便因此得名。刀莖環首一體鍛造,然後與刀身用嵌焊的方式連接,再用目釘加固,裝上木柄。刀的刃部以黑心的可鍛鐵反覆折迭鍛打達,少者十餘次,多者二三十次,然後放入動物油中淬火加固。這是哪一千口刀的標準配置,至於像趙無恤手裡這把「百鍛」的幹將劍,尚無法普及開來。

  最初拿到武器時,騎兵們尚有疑慮,但作為騎兵作戰的行家裡手,發明了鴉兵散星陣和錘砧戰術的無恤自然有自己的理由。

  「劍由於雙面開刃而不利於馬上作戰、不利於劈砍、易折斷,這在突騎的近身戰鬥中非常不利。而這種環首刀單面開刃、厚脊,是最利於砍殺的兵器,加上騎弓和鐵戟的長短程配合,能大大加強騎兵的攻擊力!」

  這次牧野之戰,是環首刀第一次運用在與強敵交錯廝殺的戰場上,這種專門用於砍劈的單刃厚背的短兵器具有構造上的優勢,它不像雙刃長劍一樣容易折斷,可以由騎兵單手持握,使用技巧也較快熟練。

  在高速衝鋒中刀尖斜指前方,能輕易劃開敵人的喉嚨,駐馬後一抬手,一劈斬,血花濺起,就能讓敵人失去戰鬥力。環首刀刃長達三尺半,縱然不小心滾落下馬,對上邯鄲兵普遍的二尺青銅劍,簡直是摧枯拉朽的存在。

  就像當年師尚父以雁行車乘致師,引發了商卒嘯亂一般,當趙氏數百騎兵手持鋒利的刀刃般突破邯鄲師左翼後,坐鎮右翼指揮的邯鄲稷徹底驚呆了……

  兄弟鬩於牆,而外御其侮。

  雖然祖先是趙氏一員,但從很小時候起,邯鄲稷便只將中行氏的表兄當做兄弟,待趙氏大宗子弟卻如同路人。

  尤其是在泮宮中的那次衝突,更讓邯鄲稷和趙無恤形如水火。

  但直至今日,他才發覺,那火太猛烈,將他這淌小水窪蒸騰得快要乾涸了。

  直到開始交戰後,他才驚覺,僅僅幾年時間,東趙的力量竟如此強大,那犀利的刀鋒,那讓人無計可施的戰術,都讓他心中感到一陣陣無力。

  但,此時此刻,卻不能不戰!

  這時代有一句在各國廣為流傳的話,「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遊之仇不同國!」

  意思是對於殺父仇人,兒子們不能和這仇人生活在同一藍天下,無論仇人身處何處,兒子們非得找到並親手殺死仇人;自己兄弟被人殺了,要時刻隨身帶著兵器,見了仇人就殺;自己的好朋友被人殺了,不能和仇人生活在一個國家裡,要麼殺死仇人,要麼追殺得仇人逃往國外。

  邯鄲稷死死認定,趙無恤與他,有殺父之仇!

  所以今日他帶的是一支哀兵,是邯鄲氏被趙氏壓迫了一甲子後,憤而反抗的哀兵。

  所以邯鄲稷必須戰鬥,他先前或許有所膽怯和避戰,但此時此刻,卻別無選擇。

  手下的兵卒能逃,能降,但他不能。

  若不能復仇,便唯有一死!這是作為晉國武夫的尊嚴,他的先祖趙穿、趙旃無不發揮著這種遇小事怯,遇大事卻悍不畏死的精神,這種精神流淌在他們這一家族的血液里。

  這是邯鄲最大的驕傲,也是他們自認為與趙氏的不同之處。

  邯鄲稷素來不是怕死之輩,不然當年就不會為了一口怨氣,做下和中行、范兩位君子一起在泮宮裡圍毆趙無恤、趙廣德的事情了。

  「邯鄲!」面臨即將崩潰的陣線,他突然縱聲高呼,和身邊的親衛們一起堅守最後的戰車壁壘。

  他手中的長劍越來越沉,身邊只剩幾個人,其餘的要麼死去要麼逃散,邯鄲氏的哀兵們在強大的打擊下,變得如此渺小,如此驚恐。他大開殺戒,手臂一直到肘成了紅色。

  又一個敵陣的矛兵向他奔來,邯鄲稷一劍砍掉他的矛頭,接著刺中了手和胳膊,他的劍術一向精湛。

  接著,是一個沒了弓的弓箭手抓著箭像匕首一樣戳來,大腿卻被邯鄲稷的親衛砍了一戈,頓時摔了個四腳朝天,邯鄲稷哈哈大笑,一劍刺入他的心窩。

  最後,一個縱馬沖入邯鄲軍陣的騎士不知從哪兒冒出來,舉起單刃的可怕武器對著那親衛的盾牌一下又一下猛砍,殺了他以後,卻不防被邯鄲稷用劍偷襲,捅進了腋窩下。

  連殺三人,邯鄲稷找回了自信,為了讓驚恐四散的兵卒們回到身邊,他再度舉起長劍,大聲喊道:「邯鄲!邯……」

  然而呼喊卻戛然而止,一支箭準確地射入了邯鄲稷的眼窩,只剩下箭羽留在外面,將那兒變成了一個血窟窿。邯鄲稷尚來不及喊出下一句,便一頭朝前栽倒在地,死了。

  「中了!」

  猿臂善射的顏高尚保持著拉弓射擊的姿勢,弓弦尚在微微顫動。看著那個穿一身漂亮黑甲,在戰局崩潰後還在負隅頑抗的敵軍將領倒地,他得意地笑了笑。

  「正中眼窩!」

  他記住了那次陽州城外的教訓,開始在自己的每根箭杆上都銘刻一個「高」字,他會記住每一個射死的人倒地的位置,在戰後去一一尋覓屍首,割下左耳,拴上首級,然後再高舉染血的箭杆,向主君獻功!

  顏高這個個沒什麼愛好,就是好面子,喜歡和袍澤鄉黨們吹牛,這個功勞除了能為他帶來田宅和功爵外,夠吹噓上一輩子了!

  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