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已經決定了,此番歸吳,身後除了毫髮未傷的兩千吳甲外,至少還要帶上兩萬強征來的宋人,好填補人口空虛的淮南,兩萬人夠開墾一大片土地了。放到海濱之地也不錯,今年煮鹽賣給曹國、西魯,可是一份不小的收入……

  夫差對手腳靈活,思維清晰的傳令吏皆翻譯的邢敖下令道:「讓吳人徹夜行軍,趕在趙無恤之前抵達商丘,向氏之兵則要在後收攏勞役,押送財貨輜重!」

  ……

  和趙無恤的騎兵先行相比,吳國人的速度並未落下太多,如今已經是深秋,他們卻還穿著短甲,而且跣足而行,在通往商丘的土路上腳步飛快,比向氏帶來的族兵要快上許多。

  「傳聞吳人能憑一雙赤腳就跨越山林,原來是真的。」司馬耕看著健步如飛的吳軍憂心忡忡,他心向趙無恤,身份卻仍屬向氏,在兩位兄長的逼迫下不得不帥殘部歸入他們。

  「這算什麼?六年前吳國伐楚,把船停在淮河邊上,從豫章進發,奔襲到漢水與楚軍對峙,五戰及郢。這些兵卒正是那場大戰遺留下來的精銳,他們的赤腳可是能行千里的,趙無恤的武卒雖然號稱精銳,必不及也!」

  宋國的大司馬向魋洋洋得意地站在車上,望著吳軍仿佛在檢閱自己的軍隊似的。

  司馬耕偏過頭嘀咕道:「鄭國子游所帥也是老卒,不也被子泰擊敗了……」

  向魋的笑容像冬天的祭肉般突然僵住,「子牛吾弟……」他陰陰地說,「你究竟是站在哪一邊的?」

  兄長如父,司馬耕低下了頭:「我當然是向氏族人……」

  「你知道便好!吾等兄弟與司城樂氏本為朋友,但掃清叛黨後,就要爭奪宋國執政之位了,趙無恤若繼續支持樂子明,就是吾等之敵!」

  面對兄長的斥責,司馬耕唯唯諾諾,心裡卻不是滋味,而這種感覺在邢敖傳來夫差軍令時達到了頂點……

  「吳國太子讓吾等將沿途所見的青壯男女統統收攏起來,押往後軍!?」

  司馬耕轉頭望著面色有些尷尬的向魋:「他這是想作甚?要驅使民眾攻城麼?」

  這下輪到向魋訥訥不答了,還是邢敖笑著說道:「並非是要攻城,收攏沿途人口,是為了在戰後送回吳國。」

  司馬耕不可思議地盯著笑呵呵的邢敖:「送回吳國?」

  「然,吳國之民不增多,這一向是太子的心病,此番入宋,見宋國民眾流離失所,無地可依,便起了幫貴國安置民眾的打算……小司馬也勿惱,這是貴國左師和大司馬答應的條件,從彭城到此地,一直是這麼做的,沿途所破城邑,糧食、布帛、財貨也亦如是。」

  「兄長,這可是真的!?」司馬耕怒氣沖沖地質問哥哥,向魋只得點頭應是。

  「這哪裡是來協助宋國平叛的友邦,簡直是乘火打劫的強盜啊!」司馬耕不忿,大聲罵了起來。

  向魋連忙暗示他噤聲,將他拉到一邊道:「子牛,吾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司馬耕指著那些如狼似虎撲向路邊無辜民眾的向氏族兵,手指有些顫抖:「兄長,你我是宋國的卿大夫,本應保境安民,如今卻在做害民殘民的事情,你還告訴我,這是不得已而為之!?」

  向魋有些不敢看耿直暴躁的弟弟:「向氏的過往你也知道,華向之亂的殘餘而已,二十年前,隨便誰一句話便能將吾等驅逐或殺戮。你那時候還年幼不記事,我與你大兄處境艱難,四處逢迎才保住了偪陽,到了國君繼位後極力討好他,才得到賞識,慢慢恢復了卿族地位,這容易麼?」

  司馬耕喉頭苦澀:「兩位兄長處世不易,我是知道,但……」

  向魋卻已經陷入了回憶,自顧自地說道:「但國君也沒安什麼好心,他只是想讓吾等制衡樂大心罷了。如今樂大心突然反叛,向氏主力被殲,還能戰的一千人也被你扔到孟諸之戰里損耗過半,我眼下只能湊出這點人馬,一群烏合之眾而已,能和誰對抗?此戰之後,若樂大心和四公子潰敗,按照國君的性子,向氏會被當成引發叛亂的佞臣清算,那樣他就能重掌朝政了。所以吾等為了宗族存亡,不得不投靠吳人,即便現在為他們做點什麼,也是逼不得已啊,還望你體諒幾分……」

  司馬耕一時間有些迷茫,但隨即卻堅定起來,他一手甩開了哥哥的手:「不,汝等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向氏延續,其實不然,只是汝等捨不得富貴權勢而已,若是先祖左師向戎尚在,絕不會做出這等賣國殘民之事來!」

  他看著無緣無故地被同胞所抓,老人兒女在後面緊緊追逐痛哭不已的宋人們,再看看腆著笑臉討好吳兵的向氏吏、宰,頓時悲憤不已,突然抽出長劍,斬破了系馬車的轡帶,朝馬背上扔了個鞍,一躍而上,朝那些猶豫著要不要幫吳軍劫掠宋人的兵卒大聲呼喊。

  「二三子,聽我一言!」

  但凡能聽到的人都回頭來看著司馬耕,想知道這位君子要作甚。

  「二三子,吳人如封豕、長蛇,貪得無厭,不想為虎作倀者,隨我去投奔趙小司寇,投司城樂氏還來得及!」

  向魋脾氣也不好,頓時火了,拉著馬籠頭喝罵道:「因為你是幼弟不懂事,我才與你說了這麼多,你竟還不聽?吳國太子還沒走遠,你大呼小叫地想要作甚,你莫不是想叛族?還不給我下來!」




章節目錄